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5, 2015的文章

醫學四徐瑋璘

圖片
赴奧地利維也納見習交換心得 過去經由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參加了兩次亞洲的醫學工作者暨醫學生交流會議,在當中認識並結交了很多醫學生的朋友也認識了很多的長輩,更重要的是其中因著不同背景文化而擦出的火花每每總讓我很受鼓勵。在校內早在大一那年因國事部宣傳得知台灣醫學生聯會有出國見習交換的program,準備有機會申請到歐洲高醫療水準的國家去觀模。 申請過程因著面試委員的要求要事先撰寫自傳,書寫過程中便開始思考自己確切的申請動機、想要申請的科別和學習的目標。這些申請文件雖然繁瑣但在過程中自己就被半強迫去檢視自己,也同時一步步調整及準備自己的心態。得知備取上了又得到自己的第一志願國家—奧地利,非常興奮第一趟歐洲行竟有幸能是有好山好水好文藝造詣的國家。撰寫線上交至對方的motivation letters時,又是再一次去思考自己若是到選定的科別見習四週的期待為何;平時令我最頭痛的文章撰寫作業,以自省和自我期許的態度完成,自己竟是意外地享受在其中。 六七月為國考奔波,沒有太多時間準備出國細節,考完當天行囊款款便出發飛往奧地利。 AKH的小兒科、小兒外科和神經科別是在AKH右手邊的獨立一棟大樓,每天早上7:30查房,查房前值班醫師、護理師和主管們都會圍在一個portable station報告、交接並檢查每一個病人的狀況。查房時一群醫師、護理師在加上我們四個實習醫學生,浩浩蕩蕩的進出每一間病房。AKH的小兒外科病房很寬敞,每一間可以容納兩張病床,每張病床旁還有相同大小,給家長使用的床,是可以直立收起來進壁櫥的設計。白色的牆壁上還掛有大大的玩具或是漂亮的壁貼,櫃子漆成綠色或藍色等可愛的顏色,這些為了小朋友而做的設計連我們大人的心都撫慰到了。 8:15是晨會時間,每天都會有小兒影像科的醫師來解釋病例,每周五的晨會麻醉科也會來討論下周的手術時間和細節。每周的手術班表都可以在護理站找到,每天我們的行程十分自由,跟完查房和晨會便自由選擇要去門診(ambulance)或是去跟手術。 住院醫師門診和手術兩邊都得顧,門診時當地的醫學生會跟駐診醫師討論一下病例後就先接著叫病人並做基本的問診和理學檢查,醫師會從中補問他需要的資訊,或是就接著跟病人解釋病情或是手術細節。常在門診的Dr. Casper Weiner 個子小小一頭金色捲髮,就像個十多歲的男孩,他的問診方式和安撫哭鬧的小孩等都很有一

醫學六施昱丞

圖片
Harvard Clerkship Exchange Program 心得報告 交換醫院 :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 交換科別 : Multidisciplinary Pain Medicine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爭取到高醫哈佛基金會的推薦,以及國際事務處的補助,讓我可以順利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哈佛醫學院 (HMS) 見習交換。脫離舒適溫暖的高雄,在 11 月底 12 月隆冬來到寒冷、陌生的波士頓,加上語言的隔閡,一開始實在難以適應。但感謝一路上貴人相待,並且 Dr. Ahmed (course director) 跟其他 pain medicine 的主治醫師與 fellow 都很 nice ,讓我這一個月的學習收穫滿滿,也對美國的醫療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事前準備 哈佛雖然遠,但是只要有 錢 、 英文能力 以及 毅力 ,其實要去不難。如果像我一樣沒有拿到基金會全額 or 半額的補助,這樣一趟下來可能要花到台幣 30 萬 ( 光給哈佛醫學院的學費就要 4500.USD) 。英文能力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托福 iBT 考兩次都考不到 100( 滿分 120) ,最後是考 ITP 才符合 HMS 的要求。而即便已經事先加強英文能力,真正到 MGH 的診間,還是沒辦法完全聽懂對話,不過在這裡一個月的學習,英文聽力也真的進步很多。最後,申請的過程並不簡單,需要堅持下去,才能完成整個過程。 校內申請 校內申請的表現,決定補助的多寡。通常是在 12 月的時候開始報名,繳交英文自傳跟相關文件後,約在一月中時面試。面試分為兩關,一關是校內師長的面談,一關是英文能力的測驗,由語言中心的老師面談。其中英文自傳的內容要很熟,不要亂寫,老師都會看。不過個人感覺影響成績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英語口說的能力。 ( 其實想去哈佛,也不一定要校內申請啦 ……) 哈佛醫學院申請 最重要的一關,決定能不去。主要的資訊都在以下的網站 HMS Exchange Clerkship Program ( http://ecommons.med.harvard.edu/ec_vqp.asp?name_GUID={95FC6372-4E8A-4275-A19F-77D6C58E9DE2} ) 其中 Appli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