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醫四劉羚羚

Harvard Medical School
Exchange Clerkship Program
2014 February –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2014 March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

 劉羚羚
BM 99000038
THANK YOU!
首先,這次能順利成行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感謝基金會,前人的努力,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到別的國家開拓視野,也特別感謝學姊學長的鼓勵及分享,謝謝系辦學姊行政上的協助及學長姊們在課程上變動的幫忙,當然最謝謝的是我親愛的家人永遠的支持!這次去了兩個醫院,BCH的兒童耳鼻喉科和BWH的胸腔外科,這兩個月的生活型態和心得很不同,希望能給學弟妹們一些參考。

申請流程簡介
申請看似複雜,但其實只要在大概預計好的時間點一樣一樣完成,沒有想像的煩雜,我覺得是最後等待確認信的不確定感比較難受。
我自己是在rotation前的一個月收到確認信,有的人比較早收到,耐心等待,不用太緊張,基本上如果申請文件都完整,電話面試也順利通過,應該沒有問題的。
Course 開始前一定要去摸一下John Harvard,真的會保佑run course 順利一點喔!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在世界一流的兒童醫院run兒鼻喉科,果然沒讓我失望地幾乎每天不管是在門診、病房和刀房都會看到很多課本上才會看的罕見的syndrome造成的顏面畸形。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離開前看到這些先天畸形的小病人總是令我感到很震撼、難過但看到他們及父母盡力對抗疾病給我很大動力充實自己希望能有幫助他們的一天。
BCH ENT 是整個團隊一起照顧病人,沒有自己的station,病人散佈在各個樓層,所以查房起來有點辛苦,幾乎要到每個樓層看病人。Course director沒有把我安排跟特定的醫師,也沒有給我排特定的行程,他希望我這個月能學到我想學的東西,所以除了要求我每天要跟早上及下午查房、每個星期跟兩天門診及兩天待在刀房外,其他我想參與什麼手術等等的都由我自己決定。沒有primary care,也不用值班。每天我都是跟著整個團隊行動,每天早上6點大家坐在一起go over所有的病人,像是紙上查房,大約30~40分鐘,之後就去看幾個比較critical的病人,接著大約7點多就進刀房準備開始第一個手術。BCH ENT的手術室設備相當齊全也很寬敞,有4~5台很大的HD螢幕,很多手術也會錄影,為了研究和教學。手術大多是fellow主刀,attending會在旁邊assist和教學,如果是顯微手術,attending也常常會看著大螢幕教fellow怎麼開也跟我講解正在做些什麼。ENT的刀surgical field比較小,除了thyroid, thyroglossal duct cyst,tracheotomy 之類的刀比較有機會刷手上去以外,耳和鼻的刀就比較沒機會上刀,但經大螢幕看耳部的手術很清楚,這裡耳朵的刀很多,各式課本上提到的手術這裡都看過,非常推薦對ENT有興趣的人來這裡看看。還有在台灣幾乎都不會surveylaryngeal cleft,這裡的surve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已經算是對於一個小孩反覆不明原因的pneumoniastandard survey,老師在這方面一直提醒我對於小孩氣道方面該注意的事項,給我很大啟發。
每個星期我跟兩天門診,這個月跟了八個不同的主治醫師的門診,每個星期有3~4conferencesteachings,有時討論最新的研究,有時討論papers,有時是主治醫師給我和其他fellowresidentslecture,生活很豐富,但不會太累,沒有primary care,也不用寫病歷,整體來說是個開心又精采的course!
這是我這個月最喜歡的主治醫師,專攻otology。他不僅耐心教學,對待病人也超級有耐心,開刀時也很有耐心地教fellow開刀,即使要花比較久時間完成那台刀他還是會讓fellow慢慢學習。還有光是聽他對病人衛教就能讓我學到好多,他耐心的教學及帶我看各種有趣的case讓我對otology越來越有興趣!雖然我還是覺得otology好難….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
第二個月在BWH就是一個和在ENT完全不同生活型態的course了,很辛苦,但學到很多手術技巧和第一線處理病人的部份。
這是一個sub interncourse, 所以基本上要做的事情和權限就是他們intern要做的,雖然會很累,工作時間很長,可是也因此能和整個團隊都弄得很熟,畢竟和在台灣一樣,intern要處理所有雜事,隨時知道每個病人的數據和狀況,又有跟不完的刀,fellow和主治看到你就會問或是常常打電話問update。剛開始我很緊張,在台灣見習從來沒這種經驗,第一次回報病人狀況時那個fellow對我非常不開心,他說每個人都很忙,你要能用三句話總結那個病人狀況,lab, assessment和你想做什麼處置。永遠不要結巴,回答也不要遲疑,不然他們會覺得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很多人可能覺得去外科語言比較沒那麼重要,但其實經過這個月我深深覺得外科系不偏好收IMG除了因為外科在美國是主流外,重點是語言。尤其在刀房,回想一下即使是用中文,很多醫師很喜歡用murmur的語氣交代一些事,但注意那一定不是murmur,是重要的order,這裡也不例外,但對第二語言來說要catch每句"輕聲的交代"沒有很簡單,加上外科的步調很快,那miss個一兩次,主治或fellow就會覺得你是在恍神嗎or are you stupid?之後要去外科見習的學弟妹們,一定要做好準備。很同意之前一位學長說的放棄溫良恭儉讓,但我是覺得一定要徹底徹底改掉"",溫良恭儉還是可以保持啦,在外科系別人願意教你你才有機會學,不能太arrogant。還有說話一定要肯定一些,我大概第十天時被fellow叫過去talk一下,他說,你問診、PE、病歷都很仔細也寫得很好、門診看病人處置也都很好(這裡都是intern,, fellow先看過病人一次,然後我們present給主治,主治才來最後跟病人說一下話,然後最後相當攏長的病歷也是我們要寫完),基本手術技巧和積極度也很好,可是你必須再aggressive一點,主治問我話不要遲疑直接說yes。他說他理解我們亞洲的文化是比較modest,但如果我以後有考慮要在美國執業一定要訓練講話很肯定,過與不及都不行,他說他們也都是這樣訓練的。另外一點就是他說雖然官方文件說IMG幾乎很少match上外科,但以BWH來說,外科現在有四分之一都是IMG,原因是有些是先進來臨床工作,但不是以residents的身分,等到有人drop out,這些IMG就有機會補上,所以想去外科不是沒機會的。來這裡外科見習能做的事情很多,我記得第一天有一個很猛的主治醫師看到我站在他旁邊,我們不認識也還沒自我介紹,fellow跟他說我是學生,他就直接拿刀給我,要我開一個洞放VATS的鏡頭,在台灣從來沒做過,我覺得他也不預期我會,我也只好硬著頭皮劃下去,拿起bovie小心慢慢燒,一直確認肋骨位置,然後他就很大聲的大叫,妳燒的那麼慢我們手術要開到什麼時候...大叫everyone is waiting for you....我有點嚇到,但也覺得好笑,後來發現他們很喜歡用這種方式教學,千萬不要太在意覺得是在罵人,雖然其實真的是罵人,可是也算很就事論事,過了學起來了,下次就會做了,這個月學的每樣東西幾乎都是這種模式。再來就是presentation,若有機會一定要做到完美,當然每個科的聽眾想聽到的東西很不同,切記一定要講大家想聽的,若present的好,結束後大家都認識你,我這次蠻幸運的presentcase是高難度的手術,所以大家都很有興趣,也很想知道目前有什麼paper,我找了三篇相關的文獻,結束後一直到我course結束前那天在場的人遇到我都會跟我說we really like your presentation。甚至之後有類似的手術他們也引用我那天報告的paper出來談一下,所以千萬不要討厭presentation, 這是妳展現自己最好的時間,一定要好好保握,不是台灣應付性質的presentation,這裡是很貫徹EBM的,大家之後的feedback也會很直接的讚美或批評。而且這真的是短時間認識很多人最佳機會。對外科特別有興趣的學弟妹們,我大大推薦這個course,他們真的就是把你當interntraining,但壓力比較大,要做好準備喔!




這是老師最後給我相當generous的評語,他跟我說很歡迎我們學校的學生再到他們科上學習,以後來的同學也要和學姐一樣犧牲睡眠拼囉~維持學姐留下的好印象 ^_^ 加油!
Last words…..
波士頓好美,一定要用週末好好的去走走看看,這邊就不放玩樂照片啦,學弟妹們很多都有我的FB,想必也看了不少我玩樂的照片。謝謝Dr.Mei Lee請我們吃飯,和我們分享高醫哈佛基金會的歷史,我們也會盡力做我們能做的讓高醫越來越好,謝謝所有前輩的努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牙醫五 游智傑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