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君

SCOPE匈牙利見習交換心得
2016/01/22~2016/02/22

  出發前複習了”First choice小兒科,並慎重地把實用新生兒科醫療手冊、小麻白袍、聽診器放到行李箱覺得終於有機會以一位見習醫師的身分到國外的醫院學習了! 經過18個小時的飛行,我順利抵達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

  很快地我便發現布達佩斯是一個很古老的城市,路上的每一棟建築都保留自己原本的樣子,外牆上有羅馬柱和雕花裝飾,就連我的公寓也是一棟很美麗的四層樓百年建築,進入大門後最先映入眼簾的的是位於中央的小花園和天井,周圍才是建築物本身,四座樓梯位於四個角落,進入房間後,內部的小拱門設計也讓人感受了當年的匈牙利建築風格;然而,布達佩斯也同時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有完整的大眾交通網路,我每天在公寓和醫院之間通勤,發現搭乘地鐵、地上電車的上班族非常多,就如同所有大城市一樣繁忙。

  見習地點在Semmelweis University附設兒童醫院,是一棟僅僅四層樓的古老建築,從暖氣設備、大廳、樓梯到圖書館病房設計都和台灣的醫學中心不一樣,對於當地的醫學生,醫院有提供一間更衣室,讓所有學生能夠不僅卸下身上的保暖衣物、換上短袖、披上白袍,也要求醫學生準備一雙乾淨的”hospital shoe”在自己的櫃子裡,這是在台灣沒有經歷過的,我想也許是因應當地下雪的天氣大部分的人都穿靴子走在路上才有的設計。

  第一、二週,我在新生兒加護病房見習,第一個發現是醫學生在進入NICU前,沒有提供短袖隔離衣給醫學生,所以醫學生只需要在乾淨的hospital shoe外面套上綠色襪套即可,但醫師們都會準備自己喜歡的圖案的各種短袖隔離衣,所以一開始會無法分辨哪些人是主治醫師,哪些人是護理師。每天7:30會有ward run,意思是所有教授、主治醫師、值班醫師、護理師和醫學生都要去bedside一起看過所有在NICU的每一位病人,接下來8:15所有的主治醫師便要動身前往四樓的大會議室開morning meeting,內容包含各科的主任報告、影像科的教學、表定的特定topic教學,因為位子不夠的緣故,有一半的醫學生只能站在會議室的最後方。Ward runmorning meeting讓我理解到匈牙利和台灣的醫療其實有很多共通點,我們同樣需要很多很多的經驗分享和討論的過程,早起開晨會、ward run等等分享的過程能讓醫師更新足夠多的知識,給予更好的醫療。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跟著老師一起送病人去做Brain MRI,病人是一位有epilepsy、周產程窒息的一週大嬰兒,因為MRI儀器在另一棟建築物裡,我們必須坐救護車過去,這是我第一次坐救護車,也是第一次進入MRI室,除了看到在運送過程、做MRI過程中都要維持血氧濃度以外,我體會到醫療是由許多人共同完成的,救護車司機非常厲害的倒車技術讓小嬰兒能夠以最短的路徑進出醫院,新生兒科醫師為了維持氧氣供給會進入MRI室手動壓Ambu,影像科醫師則判讀MRI影像,此外,我也體會到匈牙利是個比台灣貧窮的國家,沒有龐大的醫療中心讓很多檢查能更有效率地執行,但它卻有許多優秀的醫療照護人員。



  第三週我在小兒神經科見習,老師對待每位病人都會細心的做神經學檢查,從顱神經、體感覺、體運動神經到反射、小腦的協調與平衡都仔細的看一遍,最後也讓我試著檢查病人的反射,此外,因為我向老師要求每天都能有一個主題學習,我有機會和老師討論這些老師認為身為小兒神經科醫師一定要會的疾病或症狀,例如: febrile seizureADEMDancing eye-dancing feet syndromeWaterhausen-Friderischen syndrome。有時候我查到的資料不夠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便會拿出自己的隨身筆記告訴我完整需要知道的事情,真的非常感謝她呢!

  其他在醫院裡的時間,我加入國際學生的課程,上了許多英語lecture,例如: RDS、呼吸器的使用、asthma用藥、BLS、心臟超音波等等,除了複習了許多必備知識,我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醫學是一個國際通用的知識,在正確地回答了小兒心臟科醫師的提問以後,也對我自己更加有自信了!


  同時期也在布達佩斯的交換學生有兩位,一位來自巴西,另一位來自埃及,我和他們一起探索許多美食、旅遊景點和當地的酒吧,也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英語能力都非常好,也對於自己的目標-到英語系國家執業非常堅定,原因可能是他們認為在自己的國家賺不到足夠的錢或是國家的環境不適合定居,不管原因是什麼,我很欣賞他們勇敢的精神,他們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理想,並且正在努力地實踐,更不讓別人對自己的期待綁住自己、設限自己,這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事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牙醫五 游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