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陳穎思出席國際會議心得
會議時間:2011/06/25~2011/07/02
會議地點:香港
活動名稱:亞太區醫學生聯合會議2011
研習類別:學生聯盟組織會議
會議心得
六月二十四日到七月二日的亞太醫學生會議2011在香港之綜合醫療(Joint Conference2011 in HK-integrative medicine)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經驗,從一開始徵選、培訓、會議期間、到會後省思,都相當有意義。
徵選評分標準中有一項是大會主題的認識,恰巧我這學期有修一門課叫做中西醫導論,算是一門很不錯的知識前哨戰的課,培訓時亦有請數位講師前來告訴我們何謂CAM(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會議期間從第二天便排滿了密紮紮的lecture和討論,像是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ERA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我發現大二下修習的醫學英文和統計學大大派上用場,有助於判斷這些數值的意義、UNMDG的八大目標和所遇困難讓我了解到雖然效率會因為各種複雜的因素(環境、政治……)而降低,但世界上仍有一批人願意認真努力地去解決WOMEN AND KIDS等等的問題,還有一定要提的paper.poster.video competition精彩學術競賽,各國知性和美感兼具的ppt令我佩服不已,搭配大會發的paper收錄本更是一目了然,poster除了regional的團隊成果還有不輸給團體精緻的個人競賽,而video競賽展現我從未知曉的各國CAM,像是走有趣風的Australia有催眠和冥想、主打淡淡哀傷味的Tailand拍出按摩實景、China幽默介紹的acupuncture……而今年才有得SCO session我選擇去性健康推廣部,和大家一起設計尊重同性戀海報、保險套實際操作並看了不少為性健康推廣而拍攝的競賽影片(我最喜歡的是這部free hugs,尤其他影片最後說:”it(HIV) is not transmitted like this but love is.”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http://www.freehugscampaign.org/) 還有也是今年才有的workshop教我們如何像Obama一樣能在眾人面前give a successful speech,除了最基本的自信、事前要準備之外,手勢可以適度的加上,以抓住聽者的注意力,站姿挺直不要因為緊張而左右搖晃,也可以適當的在台上走動、語調要因內容而有起伏或是強調重點,手上的講稿不可太大張,避免像在念稿,演講的最後可以加上歸結性的口號,讓大家能在腦海中留下印象並產生共鳴……,而community service告訴我們如何用一些動作來評估老人的肌耐力(像是單腳站立十秒為正常),若不足的話可以做哪些動作來鍛鍊(當然多運動是最好的選擇,像有一對老夫妻,阿嬤因為長年照顧受傷的阿公而身體明顯較好,因為推輪椅、搬東西、整理家務……都算是運動)、和老人溝統互動與相處的技巧,實地服務時告訴我們地狹人稠的香港有許多老人的居家環境相當危險,舉樓梯為例,為了節省佔地空間而建造陡斜便是危險因子,讓老年人容易摔傷甚至根本爬不上去而侷限了本來就很小的生活空間(內心壓力提升),site visting的地點是「香港大學中醫部」,導覽者實際對我們操作了痠麻的針灸和不如想像中痛的拔罐,並帶著我們看了許多藥草,像是冬蟲夏草究竟是蟲還是草、如何分辨各種藥草的真偽(像是靈芝就擺放了真靈芝和假靈芝兩相對照)、去寒或消暑的各色實體藥草,這些課程不只讓我對綜合醫療有橫向(各國CAM)和縱向(CAM歷史)的全盤了解,也讓我個人的其他能力成長許多,booth、food and drink party與最後一天晚上瘋狂歡樂的Cultural night是各國文化的大交流的時機,多元的各國文化(如造型特別的大草帽、黑白相間的硬糖和華貴的韓國服裝……),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國際觀有多麼重要,並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在香港期間,除了學術知識的增長,我也仔仔細細的觀察香港,以「食」來說,港式飲茶比台灣便宜許多,但其他食品如粥、麵甚至學生餐廳等等卻高於台灣,正反映了當地人相較台灣高薪資而導致高民生價位;「衣著」來說,比台灣選擇更多且時尚,但品質高低在價位上有十分顯著差距;再看看「住」方面,放眼望去高樓如刺蝟般緊密林立,人人居住空間狹窄稠密,最後的「行」來說,交通相當方便但也造成綠地不多、空氣污濁的典型都市生活。
此外,我也結交了許許多多來自亞太各地的醫學生,聽到各種國家的故事或傳統,像是泰國吃合菜時吃最後一口的人戀愛對象會很棒、香港人政治上受大陸的影響(行政首長常常是內定)且沒有國防部(所以不用當兵)、菲律賓人出國一定要帶吃的東西回國……拋開前些日子因政治介入而鬧得不愉快的改名事件,膚色、種族、口音不盡完全相同,但大家都非常和善的釋放友好的訊息,甚至會後仍以網路(facebook)保持聯繫(練習用英文聊天),真的很喜歡這樣滿載而歸的國際活動。
會議地點:香港
活動名稱:亞太區醫學生聯合會議2011
研習類別:學生聯盟組織會議
會議心得
六月二十四日到七月二日的亞太醫學生會議2011在香港之綜合醫療(Joint Conference2011 in HK-integrative medicine)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經驗,從一開始徵選、培訓、會議期間、到會後省思,都相當有意義。
徵選評分標準中有一項是大會主題的認識,恰巧我這學期有修一門課叫做中西醫導論,算是一門很不錯的知識前哨戰的課,培訓時亦有請數位講師前來告訴我們何謂CAM(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會議期間從第二天便排滿了密紮紮的lecture和討論,像是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ERA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我發現大二下修習的醫學英文和統計學大大派上用場,有助於判斷這些數值的意義、UNMDG的八大目標和所遇困難讓我了解到雖然效率會因為各種複雜的因素(環境、政治……)而降低,但世界上仍有一批人願意認真努力地去解決WOMEN AND KIDS等等的問題,還有一定要提的paper.poster.video competition精彩學術競賽,各國知性和美感兼具的ppt令我佩服不已,搭配大會發的paper收錄本更是一目了然,poster除了regional的團隊成果還有不輸給團體精緻的個人競賽,而video競賽展現我從未知曉的各國CAM,像是走有趣風的Australia有催眠和冥想、主打淡淡哀傷味的Tailand拍出按摩實景、China幽默介紹的acupuncture……而今年才有得SCO session我選擇去性健康推廣部,和大家一起設計尊重同性戀海報、保險套實際操作並看了不少為性健康推廣而拍攝的競賽影片(我最喜歡的是這部free hugs,尤其他影片最後說:”it(HIV) is not transmitted like this but love is.”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http://www.freehugscampaign.org/) 還有也是今年才有的workshop教我們如何像Obama一樣能在眾人面前give a successful speech,除了最基本的自信、事前要準備之外,手勢可以適度的加上,以抓住聽者的注意力,站姿挺直不要因為緊張而左右搖晃,也可以適當的在台上走動、語調要因內容而有起伏或是強調重點,手上的講稿不可太大張,避免像在念稿,演講的最後可以加上歸結性的口號,讓大家能在腦海中留下印象並產生共鳴……,而community service告訴我們如何用一些動作來評估老人的肌耐力(像是單腳站立十秒為正常),若不足的話可以做哪些動作來鍛鍊(當然多運動是最好的選擇,像有一對老夫妻,阿嬤因為長年照顧受傷的阿公而身體明顯較好,因為推輪椅、搬東西、整理家務……都算是運動)、和老人溝統互動與相處的技巧,實地服務時告訴我們地狹人稠的香港有許多老人的居家環境相當危險,舉樓梯為例,為了節省佔地空間而建造陡斜便是危險因子,讓老年人容易摔傷甚至根本爬不上去而侷限了本來就很小的生活空間(內心壓力提升),site visting的地點是「香港大學中醫部」,導覽者實際對我們操作了痠麻的針灸和不如想像中痛的拔罐,並帶著我們看了許多藥草,像是冬蟲夏草究竟是蟲還是草、如何分辨各種藥草的真偽(像是靈芝就擺放了真靈芝和假靈芝兩相對照)、去寒或消暑的各色實體藥草,這些課程不只讓我對綜合醫療有橫向(各國CAM)和縱向(CAM歷史)的全盤了解,也讓我個人的其他能力成長許多,booth、food and drink party與最後一天晚上瘋狂歡樂的Cultural night是各國文化的大交流的時機,多元的各國文化(如造型特別的大草帽、黑白相間的硬糖和華貴的韓國服裝……),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國際觀有多麼重要,並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在香港期間,除了學術知識的增長,我也仔仔細細的觀察香港,以「食」來說,港式飲茶比台灣便宜許多,但其他食品如粥、麵甚至學生餐廳等等卻高於台灣,正反映了當地人相較台灣高薪資而導致高民生價位;「衣著」來說,比台灣選擇更多且時尚,但品質高低在價位上有十分顯著差距;再看看「住」方面,放眼望去高樓如刺蝟般緊密林立,人人居住空間狹窄稠密,最後的「行」來說,交通相當方便但也造成綠地不多、空氣污濁的典型都市生活。
此外,我也結交了許許多多來自亞太各地的醫學生,聽到各種國家的故事或傳統,像是泰國吃合菜時吃最後一口的人戀愛對象會很棒、香港人政治上受大陸的影響(行政首長常常是內定)且沒有國防部(所以不用當兵)、菲律賓人出國一定要帶吃的東西回國……拋開前些日子因政治介入而鬧得不愉快的改名事件,膚色、種族、口音不盡完全相同,但大家都非常和善的釋放友好的訊息,甚至會後仍以網路(facebook)保持聯繫(練習用英文聊天),真的很喜歡這樣滿載而歸的國際活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