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12, 2011的文章

物治系四年級何嘉濠海外實習心得

研習時間:2011/04/18~2011/05/05 研習地點:澳門鏡湖醫院 活動名稱:澳門鏡湖醫院進行學術學習與交流 研習類別:研習交換 這次有幸來到澳門本土一間大型綜合醫院實習交流.雖然時間很少,只有短短的三個星期.但經過此行,對於澳門醫院的運作模式.物理治療室的環境,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性質等等,在經過導師們的熱心和積極的講解指導後,也能有充分的了解.澳門的醫院跟台灣醫院的運作模式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只是差在治療室的環境和日常作業上.這是由於澳門地方很小.醫院的環境也不像台灣的醫院都那麼的大.澳門的物理治療室當然會受到這樣的環境限制.不像台灣那樣不同的科項會在不同的治療室內作治療處理.即是說在澳門神經跟骨科的病人可能會同時在一個環境下作治療.亦因如此.澳門的治療師可能在一天裡面要治療不同種類的病人,即是說病人可能是因為神經問題而來的,也可能是小兒的病人之類等等.這無形中對治療師的能力來說是一種相當大的挑戰.意味著他們是被要求對於四大科類的治療技巧都必須要非常的純熟,這樣才有辦法針對病人的問題作出處理.而且這樣的制度使澳門物理治療師的專長性不像台灣治療師那樣明顯.但也表示澳門的物理治療師的能力會被要求成更加的綜合化,這意味著治療師的臨床經驗跟知識顯得很重要了,也更須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才有辦法面對不同種類的病人.另一方面,澳門的治療師在醫院工作時會分成兩個種類.一種是專給病人做一些徒手治療或指導運動之類的.另外一種即是負責病人所有理療的部分,包括所有儀器的施予.前者和後者基本上是獨立分開運作,雙方會有互相交流.但是不會互相干涉對方治療處理的部分.即是說做徙手的只會做徙手,做電療的只會做電療.而做電療的不會跑去做徒手之類的.這樣的作事方法跟台灣很不一樣.台灣的治療師就沒有分這樣,都同一個治療師包辦電療跟治療.我個人覺得.澳門這樣的做法有他的好,也有他的不好.好的是可以有更充裕的治療時間為病人做更多的治療,因為治療時間大家都是固定的,有時候病人會因為又做電療又要徒手,在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當電療的時間都快來不及做的時候,還要做其他徒手治療就會難上加難,從而導致治療品質下降,澳門這樣可減少這機會發生.而且治療師也可以有更多下手的機會,因此治療師的技巧、手法和經驗也會跟著更快的熟練,而且電療這樣排法,因為沒有了徒手的部分,病人可以一個接一個的進去直接做,對於

物治系三年級陳詠琪海外實習心得

研習時間:2011/04/18~2011/05/05 研習地點:澳門鏡湖醫院 活動名稱:澳門鏡湖醫院進行學術學習與交流 研習類別:研習交換 講到這次到澳門鏡湖醫院海外實習交流的機會真的是非常的難得,我記得第一次聽到可能有機會到澳門實習的消息是在大三的時候,那時候真的是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當然是因為難得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僑居地實習,可以有機會了解一下兩地的物理治療領域以及法有什麼差異,畢竟以後會有很大的機會回到澳門工作,所以對於可以在畢業前回去親身體驗一下澳門物理治療的做法和工作環境,是一件很不錯的事;至於害怕的就是無論是我們學系還是澳門的鏡湖醫院都是第一次進行這種形式的台灣跟澳門的兩地實習交流,所以一切都是未知之數,而且我們這次是以學校-高雄醫學大學的名義出去實習的,這更讓我們擔心能否做的好。但打從這次聽到這個海外實習的消息之後就沒有再聽說過了,那時候心裏已經想說這個計劃可能已經因為某些實行上的問題而取消了,當時已經心知不妙了,沒想到就在去年的七八月實習期間接到了導師打來的電話,原來是想要再次確認我有沒有回去澳門實習的意願,可是真正確定這個計劃的實行是在出發前兩個月左右。 我覺得兩地最明顯的差異是在於制度還有病人的種類,制度方面,在台灣會清楚分成四大領域(神經、小兒、骨科和心肺),再輪班執行,簡單來說也就是在同一時段不會同時執行兩個或以上不同領域的東西,但在澳門卻是一個治療師在同一時段可能接到各種不同的病人,而且那邊的治療師是主要負責一對一治療病人的,不像台灣的治療師同時需要幫忙用電療儀器,電療儀器都是一些從大陸讀完康復醫學的技士來執行的。另外,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在病人的種類,在台灣如果是小兒方面的主要都是一些腦性麻痺的小朋友,可是在澳門反而很少這一類的小朋友,主要是一些骨科方面問題的小朋友,還有就是一些自閉症的小朋友;至於在神經方面的病人,平常在台灣主要會有兩大類的病人,也就是中風病人以及脊髓損傷的病人,但是在澳門雖然中風病人也是佔了很大部分,可是脊髓損傷的病人卻非常的少,可能一百個病人裏面只會有一個病人的情況比較像脊髓損傷。 最後,我覺得這次的兩地實習交流真的是很適合一些像我們這種僑生身份的學生參加,可以讓我們有機會藉由這樣的學習方式來了解自己僑居地的工作環境以及做事的方法,對於畢業以後回去在這個領域工作時也會有相當的了解。

後醫系四年級蘇毅航擔任國際志工心得

研習時間:2011/05/08~2011/05/19 研習地點:尼泊爾 活動名稱:2011春季尼泊爾山區醫療服務志工 研習類別:國際志工 好快的又一段精采的旅程又結束了. 這次的旅程雖然很短暫, 但回憶卻滿深. 我們一行人從台北出發經泰國轉機到達尼泊爾花了近1天的是時間. 到達尼泊爾首度Kathmandu大家都滿疲憊, 但常駐在尼泊爾的Nana 及雅純姊盛情的招待下我們的疲憊也暫時的忘卻.. 這次的旅程我們都背登山大背包前進. 也是另一種的嘗試. 從尼泊爾首Kathmandu到達我們服務地點的山下約6小時的車程. 在山下準備2天後我們把物資, 葯品分裝背上山上. 很感激當地的村民幫我們背了滿多的物資上山. 我們一行人包括兩位醫師, 一位護理師浩浩蕩蕩的背著我們的大背包走了6小時的山路爬了1000多米高的阧山到達了Chaoki. 大家都很累但都很開心. 在山上的生活真的很難忘… 很開心… 雖然每天每人限用2公升的水洗澡但這些水來的很不容易. 村民們犧牲他們部分的日常用水供給我們使用. 很不容易也很珍貴. 每個人都有機會輪流準備早午晚餐, 洗碗, 分工合作的幫忙義診. 很充實很實在. 睡在自己搭的帳棚, 上自己挖的毛坑, 吃自己煮的食物感覺很特別. 山上的村民很熱情, 友善. 從他們的喜悅及歡樂我們覺得我這次的旅程是值得的. 雖然很累, 很累. 要長時間的消耗大量的體力及精神. 但現在回憶起來是非常值得的. 體驗我從來沒有的經驗. 大家開心的執行計畫, 發揮所長. 暫時忘卻課業或上班的壓力. 或許之前很幸運的去過馬拉威及索羅門群島. 每次的旅程我都會想更親近認識他們的教育, 文化, 音樂. 這次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收穫也比預期的好. 認識了另一批的新朋友, 是一種很有緣的旅程. 尼泊爾的人民每月收入約120美金. 但物資缺乏, 大多從印度進口. 但尼泊爾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山脈, 喜瑪拉雅山, 是個滿多旅客到來的國家. 或許如此, 城鄉的人們對旅客有一些不一樣的態度. 但尼泊爾人普遍都很友善及知足. 尼泊爾有超過70種語言, 官方語言為尼泊爾語, 英語也是通用語言. 但山上的居民大多都不會英文, 只有少數到國外工作的年輕人及有機會上學的小孩會英文. 這次的義診活動我們很感激很多當地山下的當地志工到來. 幫忙我們翻譯. 讓更多的山上居民受惠. 尼泊爾90%的人民信仰印度教,

後醫系四年級鄭又華擔任國際志工心得

研習時間:2011/05/08~2011/05/19 研習地點:尼泊爾 活動名稱:2011春季尼泊爾山區醫療服務志工 研習類別:國際志工 我可以說出100個擔任國際志工的理由,但是我想參加這個尼泊爾醫療服務志工的理由非常單純,暫時逃離一成不變的生活,看我能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 從網路上知道活動、行前訓練、出發到回程的種種,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我的腳傷、缺乏背包、缺乏適合的褲子等等問題,也都迎刃而解,至今回想起來仍覺得不可思議。而我,終於可以撐著腰桿兒,挺著胸膛,驕傲的說「我做到了!」。 在此,將區分為活動前、中、後三個部份心得,略做分享。 活動前 1.請先思考參加志工活動的動機 為什麼要當志工?為什麼要當國際志工?志工的活動有千百種,有週間或週末?國內或國外?出錢或出力?每個人都應該思考清楚自己的參與動機,一點理智與一點衝動,而瑪莉莎本人借用一句電影台詞「生命是一種修練」來說明我的動機。 2.請參考活動行程,確認自己的能力 有動機及意願參與之外,還須確認自身具備的能力。雖然這次參加是醫療團,而我雖毫無醫療的背景,但想總有我可以幫忙做的事吧!事實證明,我還是可以幫忙翻譯如何用藥,或幫小朋友清洗與剪頭髮! 因為行前說明提到「須背負行李徒步5-6小時」,因此,再出發前,我背著行李跑到健身房,不畏眾人異樣眼光,在跑步機上走了一小時,親身體驗一下那種負重走路的感覺。但我實在拒絕練習用2個大寶特瓶的水洗澡! 活動中 1.忘記過去、努力面前、享受當下 忘記那些在台灣習以為常的事吧!做一些挑戰,做一些創新,做一些常識。無法安靜舒適的蹲廁所,我挑戰一手趕蒼蠅,一手拉著褲子,怕有人靠近,怕腳滑踩空,終於完成野地解放的新鮮體驗。甚至,我們分享著如何使用兩個寶特瓶的水洗頭髮和洗身體;如何唱出Listen Pi Lili 的小情歌獲得小朋友的青睞。當小朋友在我的帳棚外面等我浴後梳妝,雖然無法用言語與他們溝通,他們的大眼睛流露對我的好感時,真是無法形容的感動。 2.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感受 國際志工因身處不同國度,有多新鮮的感受,用欣賞的態度去體驗,路邊沐浴的女子、小孩抱著小小孩、當地居民的列隊歡迎,他們的歌謠,他們的舞蹈,他們的微笑,他們那知足的生命/生活態度,是我們沒有的,或早已被我們遺忘的。 我帶著我的Mp3上山,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