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4, 2012的文章

護理系四年級陳惠怡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10210~1010219 研習地點: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研習名稱: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學術交流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 這是自己的第一次出國,就能以交換學生的方式,更深入香港大學裡,自己覺得很開心,在教學方式中,不同於大多台灣大學方式,他們全程大多以英文方式教學,這也難怪他們大多的英語能力普遍比台灣大學生佳,而語言學習方式也在偶然聽見香港學伴的說詞,他說,原本上大學前他的英文也是很不好的,但是直到上了大學,同住的是有全都是西方人,使得他得逼迫自己學英文才能和他們溝通,這才讓他的英文漸漸成長,這也讓我想到在香港,在路上見到西方人士是常有的,或許與他們過去曾是英文殖民有關,所以在學習英文上,他們也因為比台灣人更易接觸英文,也更容易學習它。 而在香港大學護理系裡,老師曾經也提出一個倫理議題:關於一位病人得到癌症,家屬希望不要將實情告訴病人,但病人常常會詢問醫護人員。這時若自己身為照顧他的護理師,那又該怎麼抉擇?關於這部分,由於過去在台灣,的確曾發生醫護人員告知病人實情,結果被告且成立的案子,所以對於這部分,我們台灣學生也會較傾向以家屬為優先考量,但對於香港學生,他們卻比較偏向病人實情,畢竟身體是病人的,也應該擁有知道的權利。這也是台灣與香港對於倫理議題都各有見解的部分。 還有關於鼻胃管技術,有次老師播放了一部技術影片,內容關於插鼻胃管,我們台灣學生很驚訝的是插鼻胃管技術竟是由護理師來做,在台灣,插鼻胃管卻是醫生的職責,這點就有很大的不同。 之後也謝謝學伴的陪伴,讓我們對香港有更多更透徹的認識,關於茶餐廳,在台灣就算有港式飲茶,我們也不會在餐前將餐具用茶水洗過一番,而來到香港,卻讓我真正了解到他們飲茶的習慣與方式;還有他們的交通,在台灣,機車與汽車永遠比其他交通工具多,而在這裡,反倒是大眾交通工具(大巴、小巴、計程車、電車、地鐵)對於民眾來說使用的較為頻繁,且或許也因為他們地鐵所設的點對於民眾都很有用處,也使得使用率上大大提升。 但對於人口上,由於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所以這10天以來,所到之處幾乎人滿為患,也由於人潮擁擠,在空氣品質上也大大降低,常常會在地鐵站出口看見電子看板顯示”空氣污染指數”,卻常常是”偏高”或更甚,另一半原因也或許是他們對於菸害防治上的限制,雖然他們已經在室內如百貨...

護理系四年級吳燿君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10210~1010219 研習地點: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研習名稱: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學術交流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 香港與台灣僅有一海之隔,然而在文化上、飲食上,甚至學術上卻不盡相同。 香港大學為本校的姊妹校,而其護理系與本系的交流更是頻繁,從兩、三年前開始,兩校護理系之間便舉辦多次交流活動,而每次交流總是收穫滿分,這次我們的交流參訪亦是如此。 於文化上,與台灣有許多不同之處,因為他們曾經受過英國殖民,所以當地人除了熟悉廣東話之外,也相當精通英語,有時我會很難相信,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國人竟然只會說英文。而在1997年回歸中國後,香港的特首幾乎都是由中央指定,但是香港人很羨慕台灣的自由民主,他們也很想用民選選出心目中的特首,因此此趟交流,我們注意到他們許多民眾都在爭取這部分的權利,透過聯署、抗議等等,這讓我深深覺得台灣真的是一個很民主的國家。而另外與台灣不同的地方是,在台灣摩托車幾乎是每個人的代步工具,然而在香港,摩托車變成一種稀有的交通工具,據帶領我們的學伴表示,當地的牌照稅相當貴,所以無論是轎車、摩托車,這些都是有錢人的交通工具,而一般百姓坐大眾運輸工具就很便利了,而觀察幾天下來,果真香港的大眾運輸工具做得真的比台灣好得許多,或許未來為了追求環保,這部分可以跟香港學習。 於飲食上,他們的相較油膩,也是大家熟悉的港式飲茶。而在當地有用熱茶洗碗筷的習慣,即便碗筷感覺乾淨,在第一次吃飯看到此習慣時是多麼的新奇。而與台灣許多港式飲食相比下,道地的味道真的美味許多,但價錢上也高了許多。 至於本次的重點,學術交流上,我們體會到不同國家的教學模式。與本系首先不同的部分是,他們全程採英文教學,這也是對我的首要衝擊,因為我的語文能力必沒有很優秀,在聽與說的部份相當的弱,因此只能透過先閱讀他們的講義才能慢慢連貫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在這很感謝學伴們的協助,讓學習上可以慢慢接軌。接著,因為香港大學護理系僅成立15周年,與本系仍有一些差距,而師資上也無本系純熟。然而,老師們的教學態度相當熱誠,雖然與學生互動少,但可能因為當周是期中考周,所以許多方面並未如平日呈現。而也因為期中考的關係,一些課程如PBL都無法安排給我們,加上瑪麗醫院並非屬於香港大學附屬,因此在醫院參訪的部分也無法配合,這是相當可惜的部分,也希...

護理系三年級廖芙欣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10210~1010219 研習地點: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研習名稱: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學術交流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 課程 香港大學的所有課程皆用英語教學,每個學生的英文能力也都非常得好,聽說讀寫都很流順。 在課程的部分,我覺得最特別的是護理理論及腳色這門課,這門課是我們在台灣沒有的,其是應該說我們有但沒有獨立一門課,在護理學導論及基本護理學甚至內外科,其實都有提到但都是比較零星且跳躍的,雖然獨立一門課比較有連貫性及系統,但是單純講述理論的課程真的非常枯燥乏味。 而香港大學的護理學導論的部分也跟我們很不同,他們並沒有講腳色理論的部分,而是把每個部分有系統的排列,比如說從營養開始講述到腸胃道系統接者介紹一些醫療管路最後講解技術(on NG)的步驟,我覺得這樣的融合很好,感覺像是把基本護理學、身體評估及成人內外科學融合在一起上。 生物統計學的部分,我覺得我們好像教的內容比較深一些,他們第一堂課的內容很像我們高中的排列組合。 文化 在文化的部分非常有趣,我們出去玩都會拍很多照片,拍照大家最喜歡比的動作是「YA」,我們跟學伴出去玩也都這樣比,然後學伴問我們知不知道用手背比「YA」是甚麼意思?我們當然不知道,結果這個動作在他們那邊是有髒話罵人的意思,令我們很驚訝,所以每個手勢在不同地區國家都有不同的意思不能亂比阿! 在香港外面餐館吃飯他們有個習慣是在吃飯前要用茶先洗過餐具,學伴說是怕洗餐具的人要洗很多而沒有洗乾淨。 學伴 我們的學伴是香港大學護理系三年級的同學,總共有四個,兩男兩女,人都非常親切而且熱心,帶我們吃好吃又便宜的東西,給我們的玩樂行程很多意見跟規劃,還帶我們出去玩,我們也彼此交流很多東西,台灣和香港的護理課程、制度、工作的差異,最好玩得是語言,我們不會說廣東話而他們不會閩南語,我們彼此互相學習了很多,每每在念句子發音的時候大家都笑成一團,遇見他們真得很開心,讓我們在要回國的時真得很不捨。 總結 我覺得這次的香港行真正的學習是在文化民俗的交流,雖然課程略有不同,但多為形式上的,很可惜這次沒辦法參訪醫院及上PBL的課程,我們也了解香港大學有難處的地方,畢竟醫院跟學校是分開得沒辦法要求醫院一定要讓我們見習,PBL也是必須配合學生的課表,但參觀臨床實習教室真得沒有學習到甚麼,因為帶我們參觀得...

護理系四年級李欣怡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10210~1010219 研習地點: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研習名稱: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學術交流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 我們總共在香港大學上課四天,發現在香港大學老師上課大多用英文上課,偶爾也有老師用廣東話上課。那裡上課的方式和我們差不多,大多是聽老師講課,有時老師也會給大家一個案例,讓大家討論,然後請同學發表意見或想法。而課程內容,他們也都是用ppt上課,而且ppt都做得很漂亮。另外,他們講到一個主題時,都會把相關的東西也一起加進去講解,像是有一堂課的主題是營養,除了一些營養方面的知識,還會講到相關的護理技術,像是鼻胃管之類的,老師甚至還播放裝置鼻胃管的影片。而我們高醫則是獨立開一門營養學的課,專門在講營養的知識以及各種疾病的飲食,像是糖尿病飲食、腎臟病飲食等等。 而負責接待我們的四個學伴,他們人都很好也很熱心。因為我們去的那一個禮拜正好他們要考試,不過他們還是很熱心帶領我們逛校園、帶我們去玩和逛街等等,也多虧有他們帶路,讓我們不會再迷路。 我們在香港總共待了十天九夜,除了上課,其餘時間我們都會到處逛逛,發現香港因為以前讓英國統治過,很多建築物都是英式建築,而在衣著或是行為舉止上,或多或少都含有英式風格的感覺。在食物方面,每次吃飯時,一份套餐裡頭都會看到肉類很大塊,但蔬菜只有一些些,不像台灣一個便當裡會附3~4樣菜。不過有很多食物雖然和台灣口味不一樣,但是卻很好吃。 在香港的十天,讓我看到很多不同於台灣的東西,覺得很新鮮、很有趣。和學伴一起上課,可以了解香港大學的上課方式,也可以比較與我們上課方式不同的地方。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這次沒有到醫院參觀,如果有去香港的醫院參觀的話,我覺得更能了解香港的醫療環境和醫療方式。另外原本也想參與他們的PBL課程,不過因為那週他們在考試,剛好沒有PBL課,所以就沒辦法參與他們PBL課了。希望下次系上如果還有安排香港大學參訪的話,還是可以跟對方爭取安排醫院參訪和PBL課程,這樣更可以了解香港的醫療與護理。

護理系四年級張淑媚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10210~1010219 研習地點: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研習名稱: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學術交流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 這次在寒假期間到香港大學護理學系交流,香港大學護理學系為我們安排了許多不同的課程,讓我們一起參與他們的課堂討論,在他們的課堂中,除了使用PPT教材之外,很特別的是在Statistics這門課中,老師還會使用投影機,直接在投影片上抒寫上課內容,這是在台灣上課很少見到的,我覺得會增加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並且是很生動的方式,還有就是他們有為我們安排一門Bioethics,這是香港大學特有的一門課,相似於我們所學過的生命倫理及護理倫理課程,在課堂中老師會舉出一些案例或情境來引發同學思考,再請大家來分享自己的想法,從中可以發現到香港與台灣在病人自主及家屬的權利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在香港,病人會是第一個知道自己病情的人,且由病人決定是否要告知家屬,而在台灣,大多是由家屬決定是否要告知病人病情,而這當中兩方面考量的層面,我想是有很大不同的。在為期五天的課程中,可以發現在香港大學的學生,自主學習性很高,課堂中會跟老師有很良好的互動,並且能夠有自信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我想這是我們較為欠缺的部份。 而這次香港大學護理學系替我們安排了四位學伴,在這段期間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帶我們熟悉環境,上課時如果我們有不了解的地方,他們都會很有耐心的解釋給我們聽,每個人都非常的親切友善,不管我們有什麼問題都會盡可能的協助我們,而且下課後他們也會撥空帶我們到香港其他有名的景點去,像是維多利亞港、銅鑼灣、海洋公園等等,真的讓我們覺得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其實香港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國家,在1997年以前是屬英國殖民,所以香港的街道上會看到很多有歐洲風味的建築,而香港又未在國際交通樞紐上,不論是貿易或是運輸等,香港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走在香港的路上,會看到很多不同國家的人,就像是族群大融合一樣,而香港土地較小,所以相對來講人口密度很高,放眼望去除了高聳的建物以外就是人,其實有點類似台灣台北市的感覺。 這次的交流帶給我很多不一樣的感覺,我覺得到外面去看看別的國家的文化,不管是在學習上或是想法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夠經由這樣的經驗去發現自己缺少的部份是什麼,還需要再加強的部分有哪些,進而讓自己變得更好,對我來說我覺...

護理系四年級張詠文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10210~1010219 研習地點: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研習名稱: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學術交流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學校的交流活動,與嘗試融入異地生活,感覺很新鮮,體驗也很深。香港雖然和台灣同ㄧ個時區,但香港的作息時間跟台灣相比,是整個延後的,舉例來說,香港吃晚餐的時間,差不多是台灣吃消夜的時間;在台灣,過了十二點之後基本上很少有人待在外頭,但在香港,大約是兩點以後才會如此。因此在剛到香港的前幾天,我常常吃飯時間未到便喊著肚子餓;除了上課的日子外,每天的起床時間也越來越晚。在飲食方面,香港的口味相對較重,調味料放的較多,也有一些跟台灣迥異的習慣,例如在吃飯前,會用茶水清洗餐具、有特殊的手勢表示"謝謝"……等,這都是香港本身的文化所發展出來的特色。 在香港大學上課期間,我也看到了很多。在香港的大學,上課全程皆是使用英文,講義是英文,學生回答問題也是一樣使用英文,且都落落大方。在上課的內容上,老師會使用例子去闡述理論,在講義中放一些基本的題目讓同學作答並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生命倫理的課程上,老師請我們發表台灣對於疾病末期病人的"病情告知"的現況,原來在香港的護理中,病人的權益是最大的,他們有絕對的權益知道自己的病情,因此醫護人員並不會隱瞞;在台灣,我們同樣尊重病人之的權益,但我們也會考慮到家屬的心情。如果家屬願意將病情讓病人知道,那自然是等於醫護與家屬達成共識;但如果家屬不希望將病情告知病人,我們會傾向於引導病人探討自己所生的疾病為何。 而在香港大學交流期間,學校安排了四位同學協帶我們進入狀況,介紹學校的特色及香港的文化等,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相較於台灣,香港男生基本上都很有紳士風度,像是下雨自然的替女生撐傘,吃飯時會貼心的幫女生準備好碗筷等,而女生,則相對擁有自信的氣質;在最後,我們也變成了異國的好友。 在交流的這段時間裡,我不僅體驗了香港及香港大學的生活,去感受台灣與香港護理教育的差異,也認識了一群好友,這段旅程的收穫比想像中還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