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18, 2016的文章

藥學三 陳亭羽

圖片

牙醫五 游智傑

圖片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見習心得 (8/8/2016-12/8/2016)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游智傑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是日本齒科排名第一名的國立大學,能到日本齒科第一學府學習,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都受益良多。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裡的醫生和學生非常熱衷於做研究,台灣是把臨床擺第一、研究擺最後,日本剛好相反非常重視研究,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很多牙醫師目前在用的材料,如全世界牙醫普遍用的復型材料 resin 就是從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發出來的,如果想做基礎醫學研究,日本是個很好的環境,基礎研究扎實,大家對研究有興趣可以考慮去日本唸博士,我們在醫院見習第二天遇到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D98 的學姐,剛畢業就到日本醫科齒科大學唸牙醫學博士,台灣牙醫學教育偏重臨床,實驗技能不足,但是學姐到日本唸博士班後日本指導的老師都是從頭教起,不用擔心在大學沒有培養做基礎醫學研究的能力;日本的物價很貴,學費更貴,唸牙醫系大約需要 5000 萬日圓,學姐是拿全額獎學金唸博士班,每個月有 20 萬日圓的生活費,非常不錯,博士班四年都不需要擔心經濟的問題可以專心做研究。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齒科部醫院是一整棟 12 樓的醫院,而高醫的牙科部只有醫院的二樓,規模相差很多,分科大致上跟台灣一樣,但是多了一些台灣沒有的專科,如 Sport Dentistry 專門在做運動員的 mouthguard 保護牙齒在外力撞擊時免於外傷,我大一寒假的時候在 Dental trauma 原文書中有看到運動員很容易受到牙齒外傷,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 mouthguard , mouthguard 有分大量生產的大中小三個 size 和給牙醫師客製化的 mouthguard ,台灣牙科普遍沒有做 mouthguard ,這次去日本終於看到 mouthguard ,但日本也不是很普遍,剛開始推廣,目前只有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和東京齒科大學兩家的醫院有 Sport Dentistry ,這次去日本剛好是 2016 年巴西里約奧運期間,電視上看到日本的奧運選手這次普遍都有戴 mou...

公衛四 侯佑玟

圖片
印度,一個大家又愛又怕的城市,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女生去印度很危險,或是有很多的既定印象,但那些都不是我們親身所見,而是透過二手資訊得來的,於是我決定前往著個神祕的國度,用自己的眼睛去記下這一切。 那些曾經讓我們覺得走不下去的日子,回想起來卻都是成長的足跡。 在出團前準備的那段日子,常常讓我們覺得很崩潰,甚至想要放棄,只有三個女生的我們,人力比別人少,印度的簽證辦理過程也非常繁瑣,和服務機構的聯絡和溝通也需要花很多的心力,甚至教案的準備量也非常大,在準備的過程中有時覺得我們快要失去了想要服務的熱誠,或是覺得明明教案的準備才是最重要最需要花心力和時間的部分,但我們卻常常需要準備許多繁瑣的行政事務,那麼我們服務的初衷還存在嗎? 我們總是帶著一點迷惘,帶著一點害怕向前走,但還好我們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才能走到真正出團服務的那天,而那些曾經讓我們覺得快要走不下去的日子,也成為了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服務的過程中,除了付出,更是收穫。 在印度服務的日子,我們走進了印度最大的城市,也走進了鄉村,那些所有的生活體驗都讓我覺得這趟國際志工除了服務,我們也有了滿滿的收穫。 每天從飯店走到服務機構的貧民窟,那段路程不算太遠,卻讓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貧富差距。左手邊就是一棟棟的別墅,裡頭停了高級的車,有管家,有的還有游泳池,馬路的另外一邊就是我們服務的貧民窟,貧民窟也是孟買的洗衣廠,每天有許多的人洗了整天的衣服,一個月卻賺不到台幣3000,這樣的貧富差距就出現在一條馬路的兩邊。 我們的到來也許無法帶給孩子們經濟上的改善,但卻是最實質的陪伴與學習。印度已經實施了15年的義務教育,但卻還是沒有所有的孩子都有去上學,且印度人口過多的關係,師生比嚴重的失衡,學生也因為人太多的關係分成了早上和下午班,因為有DTE的成立,讓孩子在課後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也許我們的到來是短暫的,卻是他們一個接觸外在的機會,現在可能看不到什麼改變,但我們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將來有一天這顆種子將會茁壯、成長成一棵大樹。 在印度我也看見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與好學的心,慢慢長大的我們總是越來越不習慣在課堂發言,不會問問題,甚至不一定喜歡上學。但在印度卻是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夢想,有想要做的事情,上課也非常專心,每次我們問一個問題卻幾乎所有人都舉手,這樣的學習態度也讓我對於自己的學習心態做了反思,比起擁有如此豐...

物治系 張哲諭

這次到馬來西亞吉隆坡見習,看到了物理治療在他們那邊的發展,也等於提前見識到物理治療在實際病人上的運用是怎麼樣的運作方式,以往我都以為物理治療的四大科—小兒物理治療、骨科物理治療、神經物理治療、心肺物理治療只要專精一項即可,如同醫生有分為內科、外科、腫瘤科等等,但在那邊,我看到他們的治療師是通通都要專精的,而指導的學長說「本來我們(物理治療師)就是都要了解,分科只是本病人做一個分類罷了!」一直以來我對小朋友就不是很有興趣,想當然爾就不會有想走小兒物理治療的專項,但學長這樣對物理治療師作解釋,真的讓我了解到其實我們物理治療師真的就應該要如學長所說的「都要了解」,我想這才是身為物理治療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吧!而不是侷限在其中一個專項。   這次去見習,我觀察到他們那邊的物理治療師把物理治療的 3M ( Modality, Manual, movement )運用得淋漓盡致,特別是 Movement (運動治療)的部分,他們會希望病人能不開刀就不要開刀,像是脊椎側彎的病人,透過運動治療來改善身體的運動方式,漸漸地將脊椎彎曲的角度減小,以恢復病人身體的正常結構。而在這邊,我也看到他們物理治療師是如何對待各式各樣的病患,像是對待腦性麻痺的小孩以及與他們的家屬溝通、還有中風的老人家、以及截肢的壯年人,要如何在治療時與病人溝通、解釋是我覺得很值得學習的一個項目,而學長也一直跟我們強調,「我們不是要治療病患的疾病,而是要讓病患能夠恢復他們的身體功能」,而學長所說的「恢復」正是我們物理治療師要關注的最重要的一個點。   這次去馬來西亞見習,學習到非常多的觀念,特別是糾正了我本來不正確的想法,讓我更了解物理治療師在做甚麼,也更加地喜歡物理治療這份職業,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學習到別的國家的物理治療師的制度與治療方式,讓台灣的物理治療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