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14, 2018的文章

醫學系 102001137 張家豪-京都大學見習心得

圖片
見習科別:神經內科 見習時間: 2018/09/03~2018/09/28 主治醫師: Dr. Ayaki 姓     名:張家豪 §     行前準備 一、    申請 1.   校方聯絡 (1)   最初透過高醫國際事務處的 Vivian 姊熱心幫忙下,協助與對方學校的辦事員先進行溝通聯絡。 (2)   在正式提出申請後,我可以直接與京都大學醫學院教務掛的辦事員聯絡。他們回信效率非常高,通常一兩天內會收到回覆。 2.   日期 (1)   每間姊妹校都有各自的時間限制需特別注意,而京都大學限制不可交換的時間如下: A.   20 March – 6 May B.   28 December- 3 January C.   2nd/3rd week of August 3.   體檢及疫苗 (1)   每間姊妹校都有體檢跟疫苗的相關規定,而京大較需注意的是水痘抗體標準要求很高。以我的例子來說,雖然我小時候有得過水痘有了抗體,但驗出來的抗體量未達標準,後來只好花錢重打水痘疫苗。 (2)   京大另外有要求 MMR 疫苗,但這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有打過,所以只要拿出證明即可。 MMR 跟水痘可以同時打,如果不是同時打就要間隔一個月。 4.   申請表 (1)   須注意申請表要在去的三個月前提出,不可以太早也不可以太晚。而這個缺點就是沒有辦法提前確定是否能見習以及我們住宿的地方。 (2)   京都大學的交換期間內只可以去一個科別,需填寫三個志願序,根據學長姐和我的經驗,通常第一個志願就會上,我是選神經內科。 (3)   申請表寄出後,京大很快就會回覆以及通知結果。 (4)   我 9 月去京大,而 6 月國際事務處的 Vivian 姐幫我寄出申請表, 7 月就收到神經內科 acceptance 的信件。 二、    京大報到 1.   科別聯繫 (1)   在上述的科別選上確認之後,教務掛的辦事員會提供當科的聯絡資料。 (2)   和我聯絡的那位醫師神經內科的 Dr. Ayaki ,是一位熱情且很 nice 的老師。 (3)  此後關於該科的問題都可直接連絡對方,無須再透過教務掛。我和 Dr. Ayaki 用 email 聯絡後,約了第一天早上在醫院大門碰 面

醫社系 105020025 吳柏穎-亞太地區社工學生研討會心得

圖片
MS105 吳柏穎 活動日期: 2018/08/13~2018/08/17        香港,一個混雜著許多文化及人種的地區,隨著英國殖民,到回歸中國的歷史,造就它獨特的城市風貌,身為一座國際都市,它的繁榮自然不容小覷,而這次是我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第一次參加研討會,第一次和其他國家學生齊聚一堂相處 ...... 等等,許多第一次都將在這五天發生。 一、活動歷程回饋        這次 2018 亞太地區社工學生研討會的主題,題目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之需要和出路( Gate of SEN )」,在這五天期間,透過不一樣的活動方式,像是模擬社區遊戲、機構參訪、嘉賓分享、各地區體驗活動 ...... 等等,讓近九十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學生,根據自身居住地發展現況,作出討論和分享,也藉由體驗性活動,讓與會學生們身歷其境,進一步感受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在不同情境下將面臨的議題和處境,以便於將來進行服務時,可以有更好的服務品質和服務提供策略,更期望在會議結束後,能將彼此的優點帶回到家鄉,並看見自己國家可以改善的地方,建立對於有 其中,由香港主辦方主辦的活動裡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有二:一是第二天早上的模擬社區遊戲,一是機構參訪當中的救世軍新界綜合服務不一樣的 5** 學院,這兩項活動都讓我有不同的感觸和體悟,深植我心。        模擬社區遊戲是一項在香港蠻盛行的體驗活動,透過不同的社會角色設定、不同的社會情境,讓參與者能更貼近「人在情境中」的想像,而這次的活動中,每個組別裡有家長及普通孩童、特殊學習需要孩童這三種角色,然而為了追求真實性,孩童的身份是否為特殊學習需要孩童是需要保密的,社會情境則有社區中心、補習班、學院、工廠 ...... 等等,家長要按照不同社會環境的規則,帶著自己的孩童體驗這一小時的模擬社區,比如家長在工作時不得將孩童帶入工作場域、進行休閒活動時家長不得讓孩童單獨 行動 ...... 等等,透過這些設計讓情境更加符合現實生活。 在這個活動中,我被分到的角色是正常孩童,我們家有三個孩童,由於在學費上無法一次負擔,只好讓一位家長變為全職照顧者,另一位則是負責到工廠賺錢,我本身經歷的社會情境有休閒、補習班、社區中心,我想要分別說說在這幾種不同情境下所體會

醫學系 102001159 符煒其-築波大學見習心得

圖片
M102 符煒其 交換日期 : 2018/7/16~2018/8/10 見習科別 : 腺體外科 / 皮膚科 築波醫學大學病院 不經不覺,外放已到了尾聲。說實話,築波大學並不是我一開始的首選。因為一開始擔心語言會是一大的障礙,與他們無法溝通,而且最近幾年才來過日本,所以想去沒有去過的地方見識。但現在我的想法是幸好我是被分發到築波大學,要不我一定會很後悔為什麼自己當初沒有來。   雖然築波大學並不是位於東京市中心,也不是在我所知的大城市中,但他們的醫療和技術並不遜息,甚至讓我大開眼界。我們有幸可以參觀到他們的科研中心和質子治療技術中心。在科研中心有很多研究幫助外科醫生開刀時可以更準確,更有效率。質子治療技術中心則是第一次所見,雖然治療室並沒有很大,但背後所涉及的原理和規模則是非常龐大。這些機會也讓我看到科研在醫學擔當的重要角色和如何推動醫療的進步。 在醫院的見習也是發現不少的差異。在築波大學我分別到醫學中心和地區醫院去跟診。因為每一節的病人不多,所以每位病人平均都有 30 分鐘以上的看診時間,而且很多事情都是醫師自己一手一腳完成,如:少至預期下一次門診,列印給病人簽同簽同意書到問診和身體檢查。後來詢問下才知道原來他們有嚴謹的轉診制度,一般民眾不可以直接到醫學中心,需要轉介信才可以到醫學中心掛診。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日本的醫院分流做得比較完善,到醫學中心的病患通常是比較複雜的病情。醫師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每位病人身上,感覺和病人的關係也更緊密。在皮膚早上的門診如果醫師對於病人的診斷有所不確定或遇到特別的個案都會邀請病人到診間參與下午的個案討論會。所有主診醫師和住院醫師都會共同參與進行問診和身體檢查。之後每人都會說出自己覺得有可能的診斷,逹成共識後,擬出所需的檢查和治療方向,再派負責的醫師向病人解釋病情進行進一步的檢查。雖然這樣比較費時,但這不但讓病患接受更好的治療,還提供了給所有人的學習機會,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另外,我交換的時間正值他們學校的暑假,所以都沒有遇到他們的學生。但可能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和主診醫師和住院醫師。他們住院醫生平時除了待在病房和手術房外,也要到門診丶超音波室,甚至到地區醫院去學習不同類型的病症。 其實第一天到醫院的時候有點緊張,因為語言不通而且聽說他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