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13, 2019的文章

物治系 孫詠萱-茨城縣立醫療大學心得

圖片
1.           緣起 一開始選擇參加此次前往日本茨城縣立醫療大學的海外見習計畫,是因為我本身從國中開始就對於日本的文化及語言有興趣,且這次有機會能夠瞭解到國外的物理治療臨床現況,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所以這次會選擇參加日本茨城縣立醫療大學的海外見習計畫。 2.           行前準備 行前必須繳交自傳、成績單之類的資料,且錄製一段英文的自我介紹影片。除了高雄醫學大學這邊需要準備的資料之外,我們也需準備茨城縣立醫療大學所要求準備的資料,例如健康檢查報告、安全注意事項、家長同意書之類的資料。 3.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 ( 課內 ) 此次的修習的課內課程有與大一學生們一起上表體解剖的課程、聽各科老師們介紹他們的研究與體驗儀器、前往臨床見習、參訪茨城各大醫院並參與見習、參觀義肢製作所與輪椅體驗、與居家物理治療的見習。 4.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 ( 課外 ) 此次的課外學習我們有學習到如何自己料理、在日本的超市購物、即使語言不通也可以溝通以及各式各樣的日本生活習慣與文化。 5.           交換 / 研修之具體效益 Ÿ    體驗不同的國家民情 Ÿ    了解不同國家的物理治療 Ÿ    增加非母語的口說能力 Ÿ    擴大視野 Ÿ    提升自我生存的能力 Ÿ    國民外交 Ÿ    結交異國的朋友 6.           感想與建議 一開始對於物理治療的看法侷限在台灣所見,在日本參與過臨床見習後,體會到了不同的制度與環境。在日本物理治療是一對一治療,多為徒手與運動治療,儀器治療相對少非常多,而在台灣通常是一對多的治療狀況,多為儀器治療而其他治療相對較少。在醫院見習時我時常看到治療師帶著病人在校園裡、醫院裡散步來訓練他們走長的距離或負重長走,在醫院走道中也不會有人很多阻擋行走的情形。我覺得這樣的治療環境很值得效仿,對患者非常友善的空間。除了在醫院裡的物理治療,我們也有參訪居家物理治療。我們與治療師前往當地居民的家,利用住家現有的東西來進行物理治療。進行居家治療的個案們,每個都是不一樣的狀況,有狀況非常良好可以進行運動且可以開口聊天的個案,也有臥床無法順利開口翻身困難且水腫的個案,治療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個案情形以及不同的環

牙醫系 洪慈佑-APDSA海外交流活動

圖片
一、緣起     大一就聽過 APDSA 這項海外交流活動,經由系學會的說明了解 APDSA 包含了一些牙科相關課程、工作坊及主辦國當地的觀光導覽等行程。並且聽聞一些學長姊精彩的分享,因此萌生出想參與的念頭。但當時只是個懵懂的大一新生,對牙科的課程幾乎沒有太多認識,擔心自己去了 APDSA 會不會什麼都聽不懂。直到大三學了點臨床知識,才將兩年前的想望化成實際行動。 二、行前準備     為了在課程中更了解教授的講課,在去泰國 APDSA 前我加強了英文能力。每天至少讀一篇英文文章並聽英文廣播。這次我在 APDSA 的工作坊選的是 renew the natural smile with direct restoration ,也就是用樹脂補牙。行前我把大三下修習的牙體復型學複習一次,期待到時候實作時能更得心應手,並希望能有更深層的體會。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     第一天參訪了泰國的最高學府朱拉隆功大學,他們高規格的設備讓我大開眼界。其牙科實驗室相當新,設備也很完善,且學校提供每位在學的牙醫系學生整組牙科材料,包含 high speed, low speed, 各種 burs 及手器械。在醫院也有專門給實習生的診間,幾乎是每人一台診療椅,可以直接接觸病人、問診看診。即便如此,求診患者也不用擔心學生經驗不足,因為有專業的醫生在旁指導。值得一提的是朱拉隆功大學有一套機器,專門模擬牙體復型硨窩洞的手感。先設定好想練習的窩洞型態,即可在機器上模擬操作,完成後系統會評分並給予意見。我覺得這套系統對於剛開始學硨牙的學生相當有幫助,能節省不少時間及牙材的成本,並且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而修正。     第二天的學術演講談的是人口老化的議題。上學期修了一堂老人口腔醫學導論的課,因此對於老化與牙醫相關的議題有些認識。這次講授的是一位日本的教授,演講中他提到 8020 這個詞,其實我並不陌生,在學校課堂中老師就曾提及這是日本推動的運動,目標是讓 80 歲的老人口腔中仍保有 20 顆自然的牙齒,台灣也正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然而令我意外的是日本教授說他們執行得相當成功,日本政府及醫療界有意推行更高標準的政策。教授也講到了老年人系統性疾病用藥及牙科治療的相關議題。不只在台灣,日本許多老年人求診時也伴隨著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在做牙科治療時要審慎評估患者

醫學系 柯翔耘-歐洲醫學教育學會

圖片
[ 緣起(為什麼選擇參與這間學校或活動交流) ] 初升二年級時,我接受同學的邀請,一同協助設計「人文社會科學院」呂佩穎老師的「醫學英文」課前教材,因而與呂老師相識。萬萬沒想到,教材完成後,我有幸獲得呂老師的引藨,投稿「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並從此開啟我的學術旅程。 由於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計畫投稿,又礙於距離投稿截止日只剩五天的時間壓力,呂老師與研究室的學姐們都很熱心地主動引導我發想主題。短短兩天內,我看了不下十篇質性論文,也提出五、六種研究方向,但都被呂老師提點應再三著磨。幾經討論,我和老師依然沒有達成共識。直到第三天,我灰頭土臉地離開學校前,老師和我閒話家常。老師問:「妳平常都在忙什麼呢?」「以前大一都在參與學生交流活動,想多多認識『外面的世界』;去年升上二年級後轉任幹部,幫忙學生組織建立國際交流的平台。」我說,國際交流一直都是我很嚮往的領域。老師笑著問,何不回顧醫學生在親臨「外面的世界」後,是否真的有什麼成長?於是,我的研究主題( 醫學生出國進修與跨文化能力發展相關性之討論—以 IFMSA 之 SCORE 與 SCOPE 為例 )才終於定案。 由於我的研究恰巧與近年醫學教育討論的醫病互動議題相關,且呂老師與同在研究室執行計畫的醫學系謝文淵同學都向我大力介紹歐洲醫學教育年會( Th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以下簡稱 AMEE ),我在今年三月大專學生計畫結案後,便立刻將研究作品投稿 AMEE Poster Prize ,並很幸運地於五月接獲作品審核通過 的喜訊。 [ 行前準備( Ex. 甄選文件準備、筆試、口試 … 等) ] 雖然大一時,我也曾與他校同學一同代表臺灣醫學生口頭報告學術海報,但因當時課業壓力較輕,且參加該活動的其他與會者多為亞洲醫學生,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我並不太憂慮。而此行我卻隻身張羅訪歐事宜,從比價訂機票、安排食宿、設計海報、準備講稿等,全都憑自己做主,這讓學期間還要準備大三 block 課程與國考的我壓力劇升。所幸這一路上不乏貴人相助,研究室的謝同學與班上許多僑生朋友都不吝針對我的英語報告分享具體建議;不擅美編的我也成功尋求從事設計專業的家人鼎力相助,修改出更加賞心悅目的海報版面。 行前的學術籌備過程中,最困擾我的莫過於「取捨」。在承交給科技

物治系 侯城佑-澳門陽明物理治療中心見習

圖片
緣起     進入物理治療學系就讀後,就一直思考著進入職場之後到底要怎麼去計畫、執行,去實踐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並實際的去運用。 所以我想利用暑假這 2 個月的日子來做一些課外的學習,因此且有幸的能夠參予這次的澳門陽明物理治療中心的暑期見習計畫。 行前準備     這次澳門的見習計畫是採自願式優先,此自澳門陽明物理治療中心主要是做骨科的部分,所已在行前就已打定自己想去多看看物理治療骨科的部分,與診所的整個核心運作方式。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在此次見習的課程中,院方安排了許多非常值得學習的課程,包括如何去看骨盆的歪斜,還有脊椎側彎的概念與臨床上的呈現方式。從病人的長短腳上去看是否有骨盆的歪斜等,並利用肌肉、或是徒手治療的方式予以矯正。課程其中還有教一些關於怎麼去矯正胸椎的手法,包含胸椎的屈曲與伸直或是脊椎的旋轉等,在不同的手法中要注意病患的擺位,與如何運用我們的身體重量來給予施力,才能有效的去做出精確的手法。在診間如有患者不方便給予見習,在空閒時我們就會相互練習這些手法。院方用心良苦的教導我們一些較為基礎的手法,如果我們練習的不錯,他們會再帶領我們如何去做更進階的動作。只要我們願意學習,他們就會不吝惜的教導我們更多,尤是感激。不僅在徒手治療上,在儀器上我們也學習到如何去用超音波影像來看患者的組織,包括治療頭的介紹跟使用方式,與在看影像時我們應該要注意黑白影像所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訊息,是否是腫或是發言、例如腳的 fascia( 腱膜 ) 是否為正常厚度來去判斷是否有受傷或發炎等狀況。     院方不吝嗇的給予我們許多的實做機會,讓我們可更加的去深刻體會在職場上實際操作的感覺。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澳門是個小地方,有異常繁華之地,也有 70~80 年代感覺的舊民宅。在課外之餘,會到處去走走逛逛,體驗一下當地的文化。     下機場後馬上可以在機場販賣機買到當地澳門電訊 CTM 的網卡,儲值充值卡選擇所要的方案就可以馬上使用了,比起台灣電訊行提供的方案都便宜的多。澳門也有很多地方有 wifi 所以在網路使用上也可多多利用。澳門的物價相對台灣而言不同的物品貴 1~4 倍的價差都有可能。一餐基本上最低也要 20 到 30 葡幣以上,換算成台幣也要 100 元以上。交通上,巴士系統算較為發達的交

醫管系 邱珮淇-聯新國際醫療 上海禾新醫院禾新醫院資訊處實習

圖片
1 緣起 前往上海禾新醫院,並非在原訂的實習順位之中,但因為一些小波折,使我原本的實習打算落空,好在好友這時候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海外實習,在跟家中溝通後,家人也願意鼎力支持,因此,我便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實習前準備之中。 2 行前準備 因為是非常臨時地決定,所以在包含台胞證的申請、獎補助申請、實習申請等時間都壓縮得非常緊,而因為對方醫院公文遲遲未發下,所以在講補助申請被壓縮的時間最為緊迫,但也好在我有一群樂於助人的好友及老師,各項申請才在無甚大礙的情況下通關。 3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這次我是前往禾新醫院的品管室擔任實習生,又湊巧碰上該院要進行 ISO 評鑑,因此學習到許多 ISO 相關事務;且由於前往時,該院正進行到內部稽核部分,因而在這部份學習到相當多的知識。此外,因應院方要求,此次每位前往禾新醫院的實習生都需在兩個月中做出一份專案,而我這次的專案主題則是「本院臨床護理人員安全認知現況調查及改善」。對我而言,這又是個全新的體驗,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專案,多虧品管室及秘書室學姊們的指導,讓我了解專案到底是什麼,以及該如何執行;也多虧品管室的督導一步一步帶領我,讓我從完全不了解「病人安全」的菜鳥,到成為可以上台對台下護理人員侃侃而談該如何執行「病人安全」這件事的講師,讓我獲益良多,並增添了許多不畏懼上台的自信,也為之後在禾新醫院的實習總結報告做準備、吞下定心丸。 4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在上海,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們生活的便利、昂貴的生活費以及不對外的互聯網。生活便利部分指的是,出門在外,只要用手機便能解決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生活繳費、手機錢包、話費充值、外賣外送、網上購物等等全部都能用手機解決,讓人們出門時帶一隻手機足矣─前提是有成功開辦當地支持該手機 app 的帳戶。生活費的部分指的主要指的是上海飲食部分,較之於台灣貴一倍不止,而且口味相當的重油重鹹,而水果也較台灣來的昂貴。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完全不能使用在台灣能使用的社交軟體的生活。 IG 、 FB 、 GOOGLE 、 Telegram 等等軟體除非翻牆才能做使用,也因此在最大的程度上,我們被限制了視聽,在專案資料查找上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畢竟互聯網上的資料來源並不清楚,而若想連國外網站,還得祈求翻牆軟體部翻車。但儘管如此,這也是相當難得的一份生活體驗

運醫系 林伯聰-阿肯色醫學大學研習心得

圖片
                因為系上在大四的規劃是整年的實習,很幸運的在 104 級第一次開放了海外短期交換的新設站別,而在 105 級也把時間從 2 週延長到了 5 週,雖然時間不長,但對於不常出國的學生已經是很棒的機會,能夠親眼看見東西方的不同,體驗不同文化、看見不同的上課方式、對於不同職業的態度、不同的運動傷害處理方式。以上這些衝擊,在同學的鼓勵及建議之下,讓一開始不打算投履歷表的我,也一起前往參加該次海外交換的面試。                   在準備甄選文件時,一度很猶豫該不該報名,因為我是一個體保生,我在高中三年的學習時光可以說是荒廢的歲月,進入大學時是英文一級,也尚未參加英文畢業門檻的考試,不過很謝謝系上的朱老師不計較這些,她表示:主要參考面試的分數。在準備方面,雖然閱讀速度不是特別快,但是至少在聽力與口說方面因為平常有在進行 1 對 1 的加強課程,讓我算敢開口說話以及主動與當地的同學交流。                   5 週下來,除了在聽力以及口說部分能夠不斷地感受到進步之外,也學到學理上以及實作課程的不同。感受到最明顯的不同,我覺得是上課的風氣,除了人數上的不同之外,( UNLV 的 Athletic Training Program 是只有十來個人的小班級,而我們運動醫學系班上有大概五十五人左右)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也很不同,他們的學生很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並發表自己的看法,上課的老師也會分別給予回饋。而且學校在新生入學時也會給予購買電子產品的補助款,讓上課、學習方式更加有 e 世代的感覺,也更方便。                   在課外時間,我們盡量過得充實,例如:利用周末至國家公園健行、戶外攀岩、以及加入他們的健身房會員,與當地學生一起打球、運動,都要與他們聊天才會學習到的更多,因此結交了不少朋友。說真的,這是融入他們生活很有趣的一環!因為課堂上的老師發音標準、用詞都是較為正式的單字,但是在私底下的閒聊才會學習到生活用語、網路用語以及年輕人的用語等等 …… 在這裡發覺一件事,美國大部分學生的生活除了讀書,更是包含了休閒活動,他們致力發展興趣,並且大部分的人都還滿崇尚大自然的活動。(但是他們卻沒有環保意識,很諷刺的一件事)例如:健行、攀岩、登山、露營。並且因為這邊的外食對於台灣來說很貴,所以必須學會自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