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09的文章

醫學院 陳昱聰 2009年第58屆世界醫學生年會

研習期間:980801~980814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 陳昱聰 研習地點:馬其頓 研習類別:2009年第58屆世界醫學生年會-8月會議 前言 我非常榮幸能夠代表台灣醫學生參加世界醫學生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 Association, IFMSA)所舉辦之年會(General Assembly),此為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對我來說是相當新鮮且重要的一次經驗;這次是以台灣對外副會長的身份與會,身上背負著些許責任,處在一個以歐陸國家為強權,每個與會者英語能力都極其出色的環境裡,除了學習他國之長,聽取各國工作的經驗分享之外,更深刻地體認到國際地位的重要。 Pre GA 在正式會議之前,我先參加了pre-GA workshop,參與的workshop是2nd MEDIK-T (Second Med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Kit-Training),Pre GA,顧名思義,就是在正式GA大會之前開的會前會。目的是讓較不熟悉GA開會模式的同學提早進入狀況、介紹委員會處理的業務範圍,同時藉由較長的小組討論時間,深入討論各委員會的工作主題、彼此經驗分享。pre GA議程為期三天,內容包括lecture式介紹新興教學方式、全組分享各國學習經驗、small working group討論教學計劃、以及邀請教授演講。 第一天的行程先進行team building,建立小組默契與團隊氣氛,大家在輕鬆的遊戲中認識彼此,這是在國內帶小組活動時較沒有過的經驗,透過簡短的幾分鐘、一些簡單的小遊戲,讓整個團隊很快熟悉彼此,為之後的討論先設下良好的基礎。之後介紹的是「小組教學」,透過實際的討論如何進行小組教學,了解在大堂課與自主學習之間,其實需要一個八人的學習小組,作為研討以及進一步學習的橋樑。這項認知讓我了解到國內醫學教育還需改進的地方,就是同學之間在互相幫助與學習上的風氣較不盛行,而這卻是有科學根據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果的最佳技巧!接下來由IFMSA的人員帶領大家討論project management,讓未來的各國幹部們學習如何推動計畫,並且永續經營,對於歸屬於計畫型委員會的我來說,這樣的討論讓計劃的設定與實行變得有制式化,讓計畫的合理性、延續性都

陳怡婷 2009 PBL Workshop in Hawaii

研習期間:980816~980822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 陳怡婷 研習地點:美國夏威夷大學 研習類別:2009 PBL Workshop in Hawaii 為期五天的夏威夷PBL workshop真的是讓我獲益良多!整個workshop的內容非常充實,過程也充滿挑戰與趣味。由於夏威夷大學醫學系的授課方式是藉由純PBL教案討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別於我們每天幾乎從早到晚都聆聽老師講課的方式學習。因此,夏威夷大學針對PBL的實行有著嚴謹且具組織性的完整討論流程。夏威夷醫學系的學生很少在講堂聽課,取而代之的是PBL小組討論。藉由教授精心設計亦或是臨床實例略經修飾的教案,引導著學生從中發掘問題進而尋求答案的完整自主學習。 在workshop的安排中,從夏威夷教授的PBL討論簡介、夏威夷學生的PBL小組討論示範和實際的PBL小組教案討論,我們切身學習到了夏威夷式的PBL和我們的PBL所不同的地方。例如和高醫一樣,夏威夷式PBL討論流程有著四個步驟Fact、Hypothesis、Need to know and Learning issue,針對病人的主訴,發掘事實和問題並提出有可能的病因假設。但夏威夷式的流程在Need to know的部分有著更嚴謹的系統。在Need to know的部份,為了不遺漏任何的資訊,又細分為: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Past Medical History、Family History、Social History、Physical exam and Lab exam,如此逐一的考慮下來,將能更詳細、更深入的思考,如同身為一位真正的醫生般有著縝密的思路。另外,就是在Learning Issue的部份也有所差別。因為PBL教案的討論就是夏威夷學生學習醫學課程的依據,因此設Learning Issue就格外地重要。他們將Learning Issue分成四種領域:Clinical、Populational、Behavioral and Biological,針對教案由這四種領域下去切入來尋找Learning Issue。我覺得這對我們這些常常不知道該找什麼當learning issue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思考方向!此外,設完learning issue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尋資料跟製作講義及報告。夏威夷學生又有一

郭捷穎 IFMSA-SCORE

研習期間:980801~980831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 郭捷穎 研習地點:Semmelweis University, Hungry 研習類別:IFMSA-SCORE 我透過醫學系會參加了IFMS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主辦的暑期交換學生計畫。於是在這個暑假的八月,我踏上了前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旅程。 出了機場,我跟著Semmelweis University醫學系會給我的指示,搭乘Airport Minibus來到了宿舍。在這裡我遇見了來自各國的醫學生。他們來自希臘、西班牙、義大利、巴西、葡萄牙、埃及、保加利亞等國。我的室友分別來自希臘、日本和台灣。我真得很開心能有機會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交換彼此的生活經驗和想法。我發現我們既不同卻又有著相似之處。 我選擇了到小兒科去見習。我遇到的導師們都對我很友善,也都儘量為我翻譯(匈牙利文->英文)。還有一位當地的醫學系女生(也在小兒科見習),不只很好心的在醫生們巡房講匈牙利文的時候為我翻譯,也很耐心的陪我一起研究(匈牙利文)病例,協助我更快進入狀況。 大三上學期的時候有上過小兒科學的Block,所以這次在小兒科見習,醫生們跟我講解的時候我並不會一頭霧水(雖然還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發現,原來要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在臨床上,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學海無涯,唯勤是岸。 我在早產兒加護病房裡看到了體重僅625克、只比我的手掌大一點點的嬰兒。還有一個嬰兒(我不太了解他出了什麼問題),我第一天去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呈現昏迷狀態,腹部有一條長長的疤痕。過了幾天,我突然發現那個嬰兒不見了。一問才知道,他在那天清晨就過世了。還有一個Patau Syndrome的嬰兒,從頭到腳有多處畸形與發育異常,癒後很不好(最多活不過兩歲)。據我了解家屬已簽署DNR(Do Not Resuscitate),那個嬰兒在這裡只是等時間。 看了那麼多年紀小小就得承受巨大生命挑戰的嬰兒們,我的感受已經不是難過或哀傷可以形容。我告訴自己,我要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健康真的無價,而且有好多好多的小生命,可能連第一個生日都沒有辦法過。我更勉勵自己要好好用功、努力學習,這樣將來才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這一趟出去,我發現雖然網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其實世界仍

吳憶琪 The 55th IPSF World Congress

研習期間:980803~980813 研習學生:藥學院 藥學系 吳憶琪 研習地點:印尼 峇里島 研習類別:the 55th IPSF World Congress 因為在台灣首次舉辦的病患諮詢比賽中得到了優勝的殊榮,又決定接下第二屆比賽主辦人的棒子,種種原因促成我參加第五十五屆的世界藥學生年會,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在這次的聚會中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藥學生相聚,彼此分享在藥學領域的點點滴滴,也藉此機會參加世界性的病患諮詢比賽,獲取更多的經驗,讓台灣的這項剛起步的比賽更臻成熟。 這長達十一天的會議下來,我們上了許多醫藥衛生方面的課程,吸收了許多知識,也結交了許多國籍的朋友。每次的分組討論,主持人都會要求我們盡量與不同國家的學生們交流,因此,隨處可見各國、各色人種齊聚ㄧ桌熱烈討論的畫面,我們分享藥學在各國的發展情形,設法改善醫藥的品質,讓藥學這塊領域發展的更為完善,大家一齊為同一件事情努力,那幅世界一家的景象著實令人心生感動! 每天晚上,主辦單位都會規劃活動、晚宴,讓我們更熟悉彼此,不因國家、文化的不同而心生隔閡。每個國家都必須準備一項表演節目,有人準備當地的傳統舞蹈,有人則是歡欣的帶動唱,有人準備團康遊戲,整場活動下來,大家都玩的不亦樂乎。而我們台灣則是身著「國旗衣」大玩帶動唱,鮮豔的國旗在舞台上揮舞,無形中讓台灣的知名度增加不少!幾場的社交晚宴下來,我深深的覺得,要在五百多人中脫穎而出的秘訣無他,就是要「敢秀」,大方的表現你自己,展現你的自信與身為台灣人、藥學人的驕傲! 參加這次的世界藥學生年會,不僅加深也拓廣了我對這塊領域的了解,豐富的不只是醫藥衛生方面的知識,更是如何與各種不同文化的人溝通、打交道的手腕,我也在其中作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突破,我想,這些都是參加此次會議所得到的珍貴收穫。希望這項活動能一直持續下去,創造更多更多藥學界的精采故事!

吳筱雯 IFMSA General Assembly

研習期間:980802~980814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 吳筱雯 研習地點:馬其頓 研習類別:世界醫學生聯盟八月份會議 為期兩星期的IFMSA General Assembly(以下簡稱GA)畫下了句點。經歷出發前的緊張,抵達後努力地融入和適應,到最後的離情依依,伴隨著心境的轉折,也學會用更寬廣的角度去看世界。從pre GA開始便不斷接受震撼,即將升上三年級的自己在其中是明顯地經驗不足,於是選擇專心聆聽,吸收同伴們的經驗談來填補差距;GA期間參加的是SCOPH session,由於本來就對公衛很感興趣,所以對演講的接受度都很高,每天都是很開心地在學新的東西。 GA共分成三個部分:pre GA,GA,和post GA。pre GA為期三天,以同一個主題貫串,內容以小組討論居多;每次的小組都是隨機分配,同國家的成員會被打散,所以能認識很多人,比GA時更能培養感情。我參加的是MEDIK-T的pre GA,主題和醫學教育有關,雖然本身還沒接觸到核心課程,對於很多制度都不是很了解,但是正因為是從零開始,所以感覺收穫特別多。例如某一天討論的是PBL系統,可以知道其他國家的實行模式和優缺點,然後一起思考能夠如何改進。幾天下來,發現台灣的醫學教育制度雖然不甚健全,還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但同時也有足以感到自傲的地方。再說,有哪一個國家能宣稱自己的制度是完美的呢?我們都不斷地在學習,並藉由交流加以改進,這應該也是GA的主要目的吧。 GA期間的活動分為很多部分,包括各個standing committee的session、Training、theme event、NMO hour、Small Working Group、Regional Meeting、Plenary、Presentation、Contract Fair,以及每天都有的Social program。 我參加的SCOPH session涵蓋很多議題,例如醫藥關係、WHO、瘧疾、糖尿病、TBH等等;Training有很多主題可以選擇,上限為20人,我參加的是化解衝突有關的訓練;theme event是整個會期中與大會主題關聯性最強的一個部分,這次的大會主題是” Investing Health of Children and Youth”,而我參加的theme event是街童問題,除了簡報這種現象之外,還有討論能夠如

張香涵 2009國際志願服務-索羅門

研習期間:980629~980724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 張香涵 研習地點:索羅門 研習類別:2009國際志願服務 在繁重的期末壓力中忙碌的籌備志工工作,期末報告在出發的前3天才宣告結束,手上2個國科會助理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在進行中,H1N1的疫情讓我的心情起起伏伏,擔心它會阻礙了前往索羅門服務的行程;2009年的暑假讓我非常期待,曾經碩士班課程讓我沒有喘息的空間,在調整步伐後利用有限的時間參與學校的國際志願服務計畫,從遞出個人報名表、面試、篩選以及計畫書的準備,很榮幸得以有這個機會參與志工培訓。而從錄取名單的公布之後,我們四個原本互不相識的夥伴相遇在一起,讓我們深深了解唯有合作才能將這個志願服務計畫得以實現,讓我們心中的那對翅膀往夢想處飛翔。 行前蕭主任給予很多的叮嚀以及建議,學長姐的鼓勵與經驗分享,給我們莫大的幫助;同時,更感謝國際事務中心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尤其是淑媛姊的運籌帷幄,讓我們能夠順利地完成許多困難的籌備工作;另外,也感謝台灣衛生中心侯團長、台灣技術團、駐索羅門大使館的協助與費心照顧,讓我們這次的行程得以圓滿順利。 6/28對於打包行李一向不在行的我,拿著準備清單除了在空空如也的行李箱前東晃西晃外,沒有一點兒進展,總是要在最後一刻才能發揮潛力瞬間完成任務,並確認萬無一失,在行李箱拉鍊上鎖頭的那一刻,索羅門之旅正式宣告就緒出發。高雄、桃園、新加坡、布里斯本、索羅門,經過漫長28小時搭機轉機終於踏上坐落在赤道附近的索羅門群島這塊土地。 7/1是來到索羅門的第一個工作日,每一場衛教都是一次新的學習、新的開始,在與當地民眾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當地的語言、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思想價值觀以及熱帶島嶼那如原生般的熱情。我們也深入當地人的生活,從他們所居住的環境中,細細地體會當地的文化、當地的歷史。 我們前往了中央醫院(門診、牙科、婦產科、小兒科)、PaPaG社區、Good Samaritan Hospital、Kukum社區、Burns Creek SDA School、Lunga School、Betikama College,在這幾個不同的地方進行四個主題的衛教(疥瘡、癬、口腔保健、鉤蟲)、伸展操、摺紙教學、台灣與索羅門的歌曲交流……等活動。 不論是在中央醫院的門診、牙科、婦產科、小兒科友善的索羅門人總是面帶靦腆的微笑回應著我們。在學校以及病房

呂美慧 2009國際志願服務-馬拉威

研習期間:980702~980725 研習學生:醫學院 學士後醫學系 呂美慧 研習地點:馬拉威 研習類別:2009國際志願服務   經過了長達四個月的籌畫,馬拉威團暑期服務計畫終於在7月2日正式拉開序幕,五個人連同近兩百公斤重的行李,朝高雄小港機場浩浩蕩蕩地踏上征途。   這次的計畫內容主要是在姆祖祖的兩所教會小學,針對七年級與八年級的學生進行衛教與交流活動,儘管全程英語教學對每位團員都是極大的挑戰,我們仍帶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盡力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遠方的朋友。很感謝吳宗樹學長的安排,讓我們在抵達姆祖祖的隔天,便能順利地前往Viyele小學、CCAP小學與寡婦村協調活動進行事宜,當地人的親切與熱情讓我鬆了一口氣,想必未來兩週的課程應該可以順利進行吧!我們努力的學著當地語言,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彼此的距離,原來CHICHEWA是馬拉威的國語,姆祖祖當地的方言其實是TUMBUKA,馬拉威人在上小學前都是以自己的方言交談,CHICHEWA和英語則是上了小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我們用他們的母語TUMBUKA打招呼時,無論老少,總是回報以燦爛的笑容,於是Muliuli?(How are you?) Ndilimakola, gwalimui? (I’m fine, and you?) Makola. (Fine) Yewo. (Thank you)成了我們在馬拉威的口頭襌,在反覆的練習中,成了美好記憶的一部份。   我們在小學的課程計畫包括愛滋病、肺結核、洗手刷牙衛教,與台灣小學卡片交流活動,介紹台灣,春聯製作,中文歌曲及問候語教學,足球及電腦教學等。原本很擔心我們單單五個人是否能應付三百多人的學生,然而連續幾天的課程下來,學生們的積極學習令人深深感動,當地老師們的主動參與並且協助維持秩序讓教學進行順利許多,在最後一天的結業式中,Viyele小學的學生模倣我們幾位志工老師上課的樣子,帶來許多歡笑,CCAP小學則是將我們所教的課程串成一齣齣可愛的表演,原本以為只是簡單的道別,卻在觀賞了學生的精采表演後,悄悄化為一種不捨的心情,我知道這裡的孩子們已經把我們想傳達的知識刻在心版上了,只是不知下一回的見面會是何時,我們默默地嘆息著這短暫的相遇。   寡婦村的翻譯Sara說過的一段話,深深地打動我的心──我們不應該將一切所得到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向 神切切懇求時, 神

王培諭 國際志願服務-史瓦濟蘭

研習期間:980630~980721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 王培諭 研習地點:史瓦濟蘭 研習類別:2009國際志願服務 層層交疊的山稜線,延伸至天際。一抺橘紅色的餘暉掩映山頭,遠處揚起狼煙一陣。坐在山坡石塊上凝視遠方,回想我們在史瓦濟蘭的這段時光,也把握最後能留住的些許記憶…… 初踏上史瓦濟蘭,仍然無法置信自己已經身處非洲。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這塊土地的我,心中有許多疑問與想法。在為期三週的行程中,有些得到了答案;有些則還是無解。想像中的史瓦濟蘭與實際上不同。現在想起,不禁覺得之前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這裡並不是所謂的黑暗大陸,只是人們了解的太少而有畏懼的意識。在這個國家,疾病固然讓人害怕,然而最讓我痛切地卻是貧與富的落差。史瓦濟蘭到處充滿著「反差感」,有好亦有壞。壞的是那深如鴻溝的貧富差距,不親身走一遭是無法體會的。好的則是人民在愛滋、肺結核……等疾病下,仍保有樂天知命的性格。正因看見了這些矛盾與衝擊,此趟非洲經驗也拓展了視野與見聞。 第一個禮拜中印象最深刻的就屬在Manqweni的診所所看到的場景。Manqweni是一個地方診所。醫療資源匱乏,但卻是當地的重要醫療中心,也是主要轉診的地方。與台灣不同的是,護士在當地醫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病人成簇地在診間外等候,護士逐一為他們看診。嬰兒哭鬧聲、小孩嬉戲聲、婦女閒談聲……等不絕於耳,在小小的診所迴廊迴盪著。在Manqweni,醫生一個月才來看一次診。想想身在台灣的我們,著實幸運也幸福許多。 Manqweni診所外頭的草坪上,婦女成群臥坐,在冬陽下抱著小孩促膝聊天,形成一幅很融洽溫馨的畫面。但在看似閒適的氣氛下,確有著另一種氛圍:罹患愛滋病的心酸。還記得與坐在草地上的母親稍微交談一下,他看了看我手中的相機後主動地要求要我幫她與她的寶寶合照,讓我心中頓時惆悵感湧上。他們的生命是如此的不確定,也許還未體驗到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就離開這世界。抬頭望著廣闊無雲的藍天是如此的平靜,而內心情緒卻是激動萬分。我想,非洲的天空太藍,藍得讓我的心忘卻了這塊土地上的悲傷與辛苦。 在接續的幾個禮拜中,分別下鄉到兩所較偏遠的地方小學:Nyambo與El Shaddai,這也是更貼近、更深入史瓦濟蘭的時候。Nyambo反映出腦海中對非洲的印象:漫天黃沙襲人、枯黃雜草漫生。El Shaddai則是把史瓦濟蘭寧靜與壯闊的美,完全地深烙在每個人的腦海裡

黃夢婷 跨文化護理研討

研習期間:980620~980705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黃夢婷 研習地點: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研習類別:跨文化護理研討 懷抱著緊張興奮的心情,選修了跨文化護理研討課程,而當真正進行出國準備手續時,從與陳慧貞老師連絡學習目標及課程表,發現整個跨文化護理課程是多麼令人期待。 經過了長時間的轉機及飛行,終於抵達目的地-美國南方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開始了跨文化護理的洗禮,然而,首先面臨到的是語言溝通,突然覺得自己的英文聽力及會話能力果真突飛猛進,要求自己認真聽、主動說是最大的收穫。安頓好行囊後,開始進入了一連串的課程,參訪喬治亞大學內圖書館及校園,並參加了E- Live課程活動,加入研究所課程的分組活動討論,及參觀Peachford Behavioral Health Center,感受到美國不同文化的教學及精神科照護領域。專科護理師所開業的學生健康中心更可見到專科護理師在其專業角色中的獨立功能,他們對照護學生的護理獨特性,提供了不只本國學生更對異鄉學子的照護,也提供了許多學生可負擔的治療及護理和免費諮詢。而參訪Grady Memorial Hospital的急診室是自己所關注的重點,Grady Hospital是著名的創傷中心,急診入口分為救護直升機及救護車入口和自行到院病患入口,並於入口處設有偵測門和警衛,其急診每日就診人數與高醫急診相比較約為1.5倍,主要以外傷為主包含車禍及槍傷患者,病患抵達醫院方是多以救護直升機及救護車,而護理人力配置卻差不多,其中協助治療病患的各專科小組照會功不可沒,降低急診病患留滯。參觀急診設備包括電腦控管衛材庫存,及給藥作業,急診內每位病患的生理監測系統統一傳輸至中央監測畫面,並由一位護理人員管理病患資訊,發現異常可立即通知主責護理人員,並且針對氣喘病患設置的治療室設備十分齊全,另外在加護病房及癌症中心的病人單位各可處處見到貼近人心的設計,包含家屬可隨時在加護病房內陪伴病人,癌症中心溫馨的醫療環境,電腦化的病床更有多國語言發聲,以方便照護外國病患。 在跨文化課程中另一種不同的體驗則是陽光夏令營,深深受到感動,一個只靠著各方捐贈及義工支持,為了癌症兒童及其他病童所舉辦的夏令營,參加的孩子們很難相信竟然帶著醫療藥物參加,藉由Bubble的介紹,看到了為病童設計的各項活動及設施,覺得這真是一個非常值得支持而

林采蓉 跨文化護理研討

研習期間:980620~980705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林采蓉 研習地點: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研習類別:跨文化護理研討 維持兩星期的跨文化課程已圓滿落幕,從一開始滿懷期待到實地參訪,藉由協帶人員的解說及參觀,收穫良多,對於美國健康相關照護體系及護理理念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首先參觀是為行為治療醫院(Peachfort Behavioral System),在參訪前事先與協帶人員討論此醫院的護理體制及照護理念,並強調護理人員與病人之間的關係,不論是為實習生或是護理人員皆應遵守規定,界定範圍,而護理人員不著裝制服,以佩帶證件區合員工與病患,可增進與病患的互動關係,但同時也可能會使得混淆的情形出現,除此之外,為使得病患有效利用醫療資源,配制了一位監控病患住院情形,透過病歷了解病患病情是否尚需住院,病情許可即為安排轉介處,是為一大優點,將醫療資源不浪費運用,並讓病患早日出院,在家人的陪伴下是有助於病情的回穩。 在參觀兩間醫院,發現不管在公立醫院亦或是私人醫院,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即是貧窮病患就醫問題,站在人道立場,醫院是無法拒絕病患就醫,但若是皆接受這樣病患就醫卻繳交不起醫藥費,最後醫院往往需面臨自行吸收的問題,另一方面美國保險制度多為私人,不論是公司的或是個人保險,沒有保險的民眾當需使用醫療資源時,往往需付出相當大的金錢花費,對於貧窮民眾沒有保障可言;相對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理念是為全民均等,人人皆有享有醫療資源的福利及權益,但常常會有一些不正確觀念出現,認為有健保即可以任意的使用,結果反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惡意浪費,因此,應提醒社會民眾醫療資源的正確應用方法,方使得資源運用得當。 美國是多種族的國家,包括西班牙人、非裔美人、黑人、拉丁美洲人等,在醫療健康照護體系下,身為照護病患第一線護理人員,對於文化差異的評估應具備高度的敏感性,內含語言與非語言的表現,美國醫護人員非常重視病患的隱私權,在沒有徵得病患同意的情況下,不會任意執行提供參訪的行為,是為顧及病患的感受,此尊重病患並考量可能會引起不舒適,值得學習及仿效,但也因為如此而無法看到護理人員及專科護理師如何發揮角色功能於臨床實務上,實屬可惜。 文化的差異即使在同一種族仍會顯示出差異性,在二星期的參訪美國健康照護模式下發現,國外護理人員於臨床實務上對於文化敏感性已漸提升,

陳韻雅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跨文化護理研討

研習期間:980620~980705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陳韻雅 研習地點: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研習類別:跨文化護理研討 剛來到美國,因為時差差了12小時,加上天氣炎熱,剛開始很不能適應,讓我身體很不舒服,所幸我們星期六就到美國,可以提早適應,較好進入狀況。每次搭當地的捷運時,自己彷彿置身在電影裡,車上有許多外國人,有黑人、白人,特別是黑人,這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多的黑人的時候。才一坐上當地的捷運,當地人對我們很好奇,主動跟我們講話,有一個提及自己的孩子在日本當英文老師,他覺得很驕傲,當然我也很替他開心。藉著與外國人聊天,開始學習,我等於一天24小時都在學習當地的文化,藉著了解當地的生活和文化,這樣才能更深入理解他們的護理。 到喬治亞州立大學第一天,陳老師用心準備餐點招待歡迎我們的來到。第二天參觀私人的精神科醫院。美國地大占有先天優勢,眾多樹圍繞在醫院外,設計像家裡的感覺,不說可能無法從外觀得知這裡是醫院。藉著討論與簡介,可初步對醫院的環境有些許的了解,個人感覺設備和台灣差不多,但美國的優點就是地大,地大給人舒服的感覺。至於照護方式,因為病人隱私權的問題,我們無法去了解實際的照護方式,但在簡介上了解到護理職責工作分類較細,不像台灣採全責式護理。我想應該是這間醫院屬於私人慢性精神科醫院,採用此方法可以節省經費和人力。下午時先去參觀病房的職員訓練,內容是教導醫護人員若遇到病人暴力攻擊時如何脫逃,同學們也一對一的跟著彼此練習,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課程,可以減少醫護人員的職場暴力,相對的增加醫護人員的自信,這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之後還帶著大家使用測量心情的儀器,這讓我想起之前在臨床工作時,會因為不同的照顧者而對病患的心情變化有不同的見解,但若藉由此機器來評估,可以比較客觀地了解病人心情指數。最後院方還送給我們三張小貼紙,這些小貼紙可以貼在手背上來偵測自己的心情指數,自己使用後覺得準確度還算不錯,個人覺得台灣也可以引進來使用。 之後參觀癌症兒童夏令營,一進去就看到馬場,接著就看到女超人來迎接我們的到來,一個穿著澎裙、滿臉笑容的阿婆引導我們寫下自己的姓名貼紙,並替我們的姓名貼紙畫上美麗的圖案,還精心準備自製的手鍊,一一位為我們戴上,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首先參觀他們環境,一組醫護人員在救護站待命,救護站裡沒有沉重的藥水味,只有滿滿的溫柔以及充

黃正銘 42nd Annual Society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Meeting

研習期間:980623~980626 研習學生:口腔醫學院 口腔衛生學系 黃正銘 研習地點:美國 加州 研習類別:42nd Annual Society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Meeting 此研討會是屬於大型的國際研討會,整個會期有四天,共有35場的演講報告與522篇poster展示,會場區分五間中型的會議室與poster展示室。研討會於06/23早上8:00於Anaheim, California的HYATT之會議中心舉辦。第一天行程是屬於開幕式,而接下來的三天是研討會的主軸,並安排許多的演講報告與poster的展示。在06/24至06/26,每天上午與下午各分兩個階段的演講時間,而poster session則依照研究領域分成三個時段。本人的poster被列屬於Behavioral和我同領域議題的也有15篇發表,而poster session被安排在06/24的下午5:00至6:00,而在session以外的時間則是旁聽其他學者的演講與觀看其他研究者的poster為主。 這是本人第一次出席國外的國際會議,旁聽其他學者的演講報告,雖然無法完全了解報告者詮釋研究內容,但從PowerPoint可以了解整體研究的方向與重點,在報告結束後的問題與討論,可以發現國外專家學者對於研究的敏感度很高,可以很容易的一針見血的提出研究的問題,毫不吝嗇的給予建議,而每場會議的主持人都具有高度專業知識,可以在適當時機下化解與轉述提問者與發表者對話的窘境。在poster session既期待又緊張,深怕有語言障礙的我無法與國外學者溝通,在交流過程中,一開始可能無法馬上掌握到回應的重點,但漸漸的跟幾位外國的學者交談後,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研究的重點與回應對方的問題,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 參加此國際性會議讓我增廣見聞與拓廣視野,不僅觀摩到其他國家學術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之外,並學習用不同的語言來分享與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次參加國際會議的寶貴經驗讓我成長許多、體會到自身學習上的不足並更具有國際觀。感謝我的恩師 黃曉靈 助理教授的鼓勵與指導,讓我有機會參加這次受益良多的國際會議。 建議國科會在公佈審查案件的時間可以縮短,讓經濟不便的學生可以事先做準備;最後希望台灣的學會或學術單位可以爭取在台灣舉辦國際的研討會的機會,讓更多的

阮瓊慧 美國喬治亞州立喬治亞大學 跨文化護理

研習期間:980620~980704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 護理研究所 阮瓊慧 研習地點:美國喬治亞州立喬治亞大學 研習類別:跨文化護理 課程是於2009年6月20日至7月4日在美國喬治亞州立喬治亞大學的跨文化護理,此次參與是一項難得的經驗分享和學習。參訪內容包含:精神科、急診、重症單位、癌症中心、門診照護等,更可貴的是癌症病童的夏令營,來自各不同領域護理專家參與分享,並於參訪過程中也吸取相關不同主題的照護經驗和分享,以及目前現階段美國喬治亞州的護理執業狀況,藉此擴展自己的護理視野和研究思維,也藉此機會與美國護理人員間心得交換和分享。 參加課程心得 本次參加課程最大的收穫是更接近不同文化護理的背景,了解目前美國護理執業的角色不同和照護進展趨勢,在接觸不同國家的護理人員,可以藉此打開自己的視野,增加將來癌症照護的服務內容和深度,例如:目前國外對於兒童癌症照護除了朝安寧和緩和部分前進,在兒童癌症治療上也朝向更有品質的照護,甚至在癌症病童的夏令營中依然可以繼續他們化學治療的療程,而參與照護的皆是醫院的醫護人員組成的志工。此部分在國內仍是不易被達成,原因在於國情不同,以及對於病童的照護觀念和意義不同,雖然已經有一些病友團體已經在努力,但是,連癌末的病童都可以納入,我想這部分是將來我們所需努力的方向。 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美國的護理執業人員都非常的有自信。另外,讓我們值得學習的部份是,在某一天的E-live線上上課及討論中,安排不同的同學還可以分組討論分享,讓所有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意見的時間及機會,並在線上聽取大家給予的意見,此經驗的收獲更是豐富,除了學習發表自己的看法外,亦藉此練習自己的膽量和發表想法的機會,過程讓人感受到有些焦慮,害怕英文表達能力不佳,難以參與討論,幸好其他同學大致可以理解我所表達的重點。也感謝陳慧貞老師如此貼心的安排,是過去參與課程中未曾有的經驗。 語言是另一項的挑戰,因為需與參觀地點的護理人員談論相關議題,因為此英文的會話內容就必須更加廣闊,有時不單單只是醫療領域的部分,除了觸及自己平時的閱讀的內容外,也觸及自己其他英文的字彙,知道字彙到如何使用,就是很大的挑戰了,過程讓自己了解不足之處,因此最大的獲益是除了看不同工作領域的執業範圍以及內容,如何增進我們的自信及思維,進一步發展自己照護內容。 建 議 感謝學校及護理學院的支持,希望有更多的經費讓更多學生有

洪瑜禪 42nd Society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Annual Meeting

研習期間:980623~980626 研習學生:健康科學院 公共衛生研究所 洪瑜禪 研習地點:美國 加州 研習類別:42nd Society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Annual Meeting 本次出席SER年會之報告類別為Poster session,在研討會的過程中看到許多來自各個不同國家之相關領域研究。透過會議的內容,讓我了解到許多不同的研究在樣本的收集方式、資料整理及分析與自己的差異,也學習到許多有創意的研究方法。 透過所看到的各種不同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各個國家以及地區的健康資訊,以及各種針對不同族群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限制或是可以再加以改善的地方。 在研討會上,除了可以看到各種健康領域的知識之外,還可以與不同研究領域的各個學者做知識以及研究心得的交流,這是這次參加研討會另一個讓我進一步獲得更多知識的部分。 除了Poster session的部分之外,我也選擇了與自己研究領域較有相關的演講主題去聆聽其研究內容。從這些內容當中,讓我發現雖然是類似的主題,但是不論在各地區、研究族群以及研究方法都有其特殊的地方。此外,也可以讓自己看到許多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及結果的表達方式。看過這些研究之後,讓我了解自己在目前的研究上還有哪些進步以及改善的空間,也爲往後即將要做的研究提供了相當好的研究設計以及結果表達的藍本。 這次參加研討會對我而言真的是獲益良多,不但在研究領域獲得許多相關知識,在研究的技巧、設計以及研究結果的表達也是收穫豐碩。此外,由於在研討會上可以與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學者有機會交流珍貴的心得與知識,因此在英語的溝通技巧上也有許多的進步與收穫。

楊暐振 42nd Society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Annual Meeting

研習期間:980623~980626 研習學生:健康科學院 公共衛生研究所 楊暐振 研習地點:美國 加州 研習類別:42nd Society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Annual Meeting 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參加國際研討會,心情充滿雀躍與緊張;雀躍的是可以踏出台灣,體驗不同地方的生活習慣及文化背景,緊張的是必須在眾多重量級學者面前以英文侃侃而談自己的研究成果及重要發現,真的是項艱鉅的挑戰。 此次要參加的會議是Society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Annual Meeting,這是個由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AJE)所主辦的會議,而這本期刊是流行病學界非常頂尖的期刊,因此流行病學界的一些重要學者皆可能會出席此次會議。原本英文程度就不是很好的我,之前完全沒有任何機會與外國人對答,現在卻必須用流利的英文以及專業的術語去介紹自己的海報內容,甚至是回答他們的疑問,對我來說真的十分吃力。幸好我們提前一兩天抵達美國,與外國人的互動,如點餐、詢問問題等等基本的對話。使我開始覺得以英文交談不是件可怕的事情,甚至有時候外國人知道我的英文不是說非常流利,他們會秀出他們會的一些基本中文,緩和我因思考文句而表現出來的緊張感,真的是十分難得的經驗,如果要我回答此次美國之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勇敢開口講英文吧! 我們海報時間從6月24日下午5:00開始,在這之前,我們聽了一連串的special lecture,雖然演講者講的十分的快速,但是從他的投影片及一些關鍵字,還是多少可以理解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其次我們也去觀看其他時段所展出的海報,從大家的海報中其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只是他們所做出來的研究成果,他們對於一張圖或表的呈現,以及整體的美編都做的十分出色,相較於我們所帶過去的海報,過於著重文字說明以及表格中的數字,以致於整張海報密密麻麻,很難讓人一眼就被吸引而駐足,這點的確是我們要學習改進的地方。最後在poster section時,有兩位學者前來參觀我的海報並提出一些問題,很幸運地,其中一位是曾在台灣大學讀過書的馬來西亞人,目前在美國攻讀博士,因此他用中文提出問題並給了我一些很寶貴的建議,也分享了他從前在台灣求學生活的經驗,讓我知道台灣與國外在學習環境上

周宇馨 APDSA Mid-Year Meeting

研習期間:980116~980118 研習學生:口腔醫學院 牙醫學系 周宇馨 研習地點:泰國 曼谷 研習類別:APDSA會議 這次我參加的是APDSA亞太牙醫學生會的例行性年度幹部會議,地點選在曼谷,今年由泰國的牙醫學生會負責舉辦。 這次的會議內容是討論APDSA的例行性會務,包含財務報告、去年年會主辦國印尼的成果報告、今年年會主辦國馬來西亞的進度報告和明年年會主辦國日本的籌備報告。其中,今年馬來西亞主辦年會的地點選再馬來西亞第二大城檳城,為期5天;而明年即將在日本舉行的APDSA年會地點則是選在首都東京,並且將邀請IADS世界牙醫學生會合辦年會。 今年最重要的新議題是APDSA即將和IADS世界牙醫學生會展開合作計畫,萬事起頭難的創新第一步就是IADS將派代表來參加今年的APDSA年會,接著APDSA和IADS將於明年在日本舉辦合併年會。會中討論了兩個組織合作的可行性並具體的合作計畫,幹部討論結果決定由彼此參訪和暸解開始,進而合辦年會,最後可望在兩年內實行合作計劃。待合作計劃實施後,亞洲國家學生可望到彼此的國家進行交換學生,也可以和歐洲、美洲的學生交換。另有到北美大學進行短期研究計劃和國際志工等其他計畫。 由於我的職務是執行祕書General Secretary,主要職責之一就是負責簡報上次的會議結論並記錄當次會議,所以我不僅體驗了生平第一次用英文簡報會議結論,並必須在會議中全神貫注的聆聽整個議程,並且用流利和通順的英文將其記錄下來。在短短一個早上經歷這麼多個人生的第一次,經歷這次以後覺得自己膽子又大了一些,眼界又開了一些。會議結束後,當地的牙醫學生帶我們到市區走了一遭,我首次親身經驗到「大東亞文化圈」,也就是文化根源中國,潮流跟隨日本,吃喝消費則是全球連鎖經濟體。此次真是不虛此行,是收穫良多呢。

龍綺汶 19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osture & Gait Research, ISPGR

研習期間:980621~980625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神經學科 龍綺汶 研習地點:義大利 波隆拿 研習類別:19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osture & Gait Research, ISPGR 參加會議經過   此為五天的會議,會議場地在全歐洲最古老的大學-波隆拿大學舉辦。波隆拿大學位於市中心,離波隆拿火車站走路約半小時,離開大會安排的飯店只有十分鐘的路程,交通十分便利。 五天的會議內容十分的緊湊,每天都有各國不同的教授演講授課,及論文發表時間,大會主持人嚴密掌控時間,所以整個會議進行得非常順利。各國教授的演講題目都環繞著“步態及平衡”等題目,由於演講者中的一些教授是偏向醫學類,一些是偏向於理工方面,所以在“步態及平衡”的研究題目中,能夠讓聽眾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步態及平衡”問題,一改以往在國內會議時,雖然醫學領域的專家聚首一堂,卻缺乏對題目不同領域整合性的概念。   會議中有大約五百位從世界各地而來的專家,大家在討論時間都非常熱烈,此會議較多人選擇的題目是在柏金氏症病人的步態情形,我的研究題目是在會議中較為特別的項目,日本生物力學會的Prof. Watanabe 對我的研究題目非常感興趣,在討論的時候讓我受益良多。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及期刊編刊的Prof. Edelle覺得我的研究題材是很創新有趣的題目,希望我能投稿至她編刊的期刊中。美國霍普金頓鎮的一位研究者Chien-chi Chang 認為我與他的研究有類似之處,希望之後能夠合作。 會議心得   會議為全英文的會議,所以英文聽、說能力非常重要,而國內教育較為重視的英文文法部份卻不是最主要影響交流的因素。在會議中,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背景與專業領域,於是在交流時常常會激發出非常不一樣的想法與火花。由這會議作為一個平台,可以讓各國的學者們交流意見,並且能促進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從而吸收各國的長處及提昇本國的學術風氣,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交流。 考察參觀活動(無是項活動者省略)   大會有舉辦social dinner及一些參觀教堂的活動。   義大利的建築物非常的著有特色,大會特別安排一位當地導遊,把建築物的特色、背景、故事講解給我們聽,令我們更能理解看到的建築物的特色為何,導遊的學問非常豐富,對義大利的歷史及建築物

江典澄 22n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aediatric Dentistry

研習期間:980618~980620 研習學生:口腔醫學院 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 江典澄 研習地點:德國 慕尼黑 研習類別:22n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aediatric Dentistry 第一次參與國際性的兒童牙科醫學會,非常的榮幸和開心。剛抵達慕尼黑的會場時,看到各國與會的來賓和眾多的牙科材料廠商,人山人海的景象令我非常震撼,大家不管是口頭報告或是張貼海報,都充滿了自信心,想將自己所做的研究結果好好呈現給大家。對於第一次參加學會的我更加緊張。 在開幕式一開始,主席首先介紹今年參與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各國來賓,看著各國國旗像跑馬燈一般變換。過了不久等到台灣終於出現了,我們台灣團一干30多位會員大方地向大家揮手致意,獲得世界各國會員的熱烈掌聲鼓勵,在當下非常的感動,因為台灣還是受到國際矚目的焦點。 第二天早上輪到我張貼海報,並且要上台發表2分鐘的口頭簡述,接下來再3分鐘的討論時間。我順利報告完口頭簡述,並清楚地講述我的論文「台灣國小教師與校護口腔衛生行為之探討」之目的與結果,後來主持人也問了一個不錯的問題「你要如何指導這群教師與校護的口腔衛生?」,我當時相當緊張,但還是從容不迫的把事先演練好的答案慢慢陳述出來,並且對主持人露出開心的微笑。口頭簡述完後,又回到海報區看看別人發表的論文,有些海報做得很有特色,會讓人想一探究竟,有些海報則是內容非常有趣,像日本人的研究創意就蠻有趣的。 第三天早上吃過早餐,就跟隨老師主任一同前往會場,並找有興趣的演講題目各自前往聆聽,我選擇了一個主題是針對特殊病患的口腔衛生調查,在各國學長滔滔不絕的述說自己所做的研究,非常有趣,除了看到先進國家的調查結果外,在第三世界國家也做了相當多的研究調查,看到全世界大家都非常積極做研究,當下自覺將來必須更加努力,搭上世界的研究潮流,才能做出好的研究發表給大家知道。 這次參加德國慕尼黑國際兒童牙科醫學會,藉由親身與會並與他國學者進行學術交流,一方面使我得以增廣見聞,一方面也了解各國對於此領域的努力成果與目標。在兩年後,我還想再參加國際兒童牙科醫學會,給予我更多元的衝擊與思考方向。

吳欣潔 美國質譜學會第五十七屆年會

研習期間:980528~980610 研習學生:健康科學院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碩士班 吳欣潔 研習地點:美國 賓州 研習類別:57th ASMS Conference on Mass Spectrometry 這次參加美國質譜學會第五十七屆年會,是我第一次參加如此大規模的國際會議,看到世界各地的不同國家的人都聚集在這次會議中,彼此利用國際語言-英文來進行討論與交流,也了解到為何老師總是跟我說這是質譜儀界中很大的盛會,也深深的體會到美國質譜學會的年會,真的是研究質譜的學者都會朝聖的會議,也很感謝老師以及學校提供這次出國的機會,讓我有機會大開眼界。 質譜儀的結構共分為五大部分,包括樣品導入系統、離子源、質量分析器、偵測器、及數據處理系統。質譜的特性有: 1.高靈敏度,質譜分析所需之樣品量在10-9~10-16 mole之間。 2.分析範圍廣,質譜儀可分析小至氫氣,大至數十萬分子量的蛋白質分子。 3.具極高的辨識能力,無論氣相質譜儀或質譜/質譜儀皆具極高的定性能力。 4.分析速度快,質譜/質譜大幅提昇了混合物分析的速度。 5.易於和各種不同分離儀器(如氣相層析、液相層析及毛細電泳儀等)相結,因而大幅提升分離儀器的分析能力。 6.質量的分辨能力可輔助層析解析能力的不足。質譜儀因具有上述之功能而成為醫藥、生技、環境及化學領域極為重要的分析儀器。 在質譜上的應用: 1.美國各大藥廠中,常見數十部的質譜儀(尤其是質譜/質譜儀)日夜不停的從事藥品研發、代謝及產品品質管制的分析工作。 2.質譜在蛋白質體學(proteome)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3.質譜/質譜儀已取代原有之高液相層析儀探討醫藥之生理相等性(Bioeqivalence)及生理可用性(Bioavailability)。 4.必須使用高解析度質譜儀來分析煙道及食品中微量的戴奧辛。 5.氣相層析/質譜儀是毒品及運動員禁藥檢測最終判定的唯一工具。 6.台灣地區新生兒代謝異常之檢測正快速的由質譜儀來取代傳統的分析方法。 在這幾天的會議裡我學習到很多東西,也遇到了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學者John B. Fenn及日本研發工程師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John B. Fenn和田中耕一他們兩位主要貢獻是在質譜儀中游離源的研發與突破。 游離源的功能是使原本是中性的分子變成帶電荷的離子,而質譜儀是利用偵測物質的質

吳品潔 姊妹校交換見實習

研習期間:98.04.06~98.05.01 研習學生:醫學院 學士後醫學系四年級 吳品潔 研習地點:美國夏威夷大學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見實習 前言 進後醫的第一年就得知學校提供我們出國見習的機會,內心十分嚮往,因此連續三年的心得發表會我都有參加,希望能獲得更多資訊。並在四年級時參加學校舉辦的托福考試,因托福成績是申請出國見習的必備條件之一。去年參加說明會時,聽到從夏威夷大學見習回國的學姊對其課程讚譽有加,因此決定申請夏威夷見習課程。 申請過程-校內 首要條件是通過學校規定的托福成績,我申請時學校要求的成績是舊制扥福550分以上,但今年回國前聽說夏威夷大學規定必須通過iBT 94分以上才可申請。取得托福成績後,向學校報名,學校會安排口試時間,口試完後就靜候通知。 申請過程-夏威夷大學 夏威夷大學有一位負責與我們連絡的工作人員Paula,她會透過e-mail告知我們所需繳交的資料,繳交資料包含personal statement, Curriculum vitae, 疫苗接種紀錄、相片電子檔、托福成績單等,我將疫苗接種紀錄與托福成績單掃描成電子檔後,用e-mail將所有資料傳給Paula。見習時間由夏威夷大學提供數個梯次供我選擇,若所提供的梯次與自己組內外放時間不同,則根據臨教部的規定調整外放時段。 出發前兩週,Paula將整個月見習的schedule與住宿地點用e-mail寄給我,資料內會告知機場與醫院間的交通、醫院平面圖、各個meeting的時間地點等,非常詳細。一切都準備好後,就等著前往夏威夷大學見習囉! 校區課程 前三天主要活動是physical examination影帶教學,並在第三天進行clinical skills exam.這個測驗包含history taking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夏威夷大學給我一本參考手冊,內容涵蓋所有考試內容,但影帶與實作還是最有用的練習方式。 上課地點在距離醫院約40分鐘的JOBSOM校區。這校區位於海邊,非常漂亮。 星期一下午與星期二早上的課程是看PE教學影帶,星期二下午則有一位標準病人讓我可以把影帶教學的部份實作一次,學校會幫我錄影,可以在做完後看著自己的影帶作修正。星期三上午是正式的測驗,測驗內容含history taking與PE。測驗當週

陳昱瑋 姊妹校交換見實習

研習期間:98.04.06~98.05.01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五年級 陳昱瑋 研習地點:韓國首爾大學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見實習 很榮幸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為期一個月的韓國首爾大學交換見習。時間雖不算長,卻有著滿滿的收穫。 前兩週在離首爾市區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首爾大學盆唐醫院見習,第一週心臟外科、第二週一般胸外。每天都跟著他們大六clerk行程,查房、跟刀、跟診、主治醫師教學樣樣都來,跟在高醫的見習方式很像,差別只在於語言上的隔閡。但有幾位英文較流利的教授刻意為了我改用英文授課,讓我很感動。 這段期間最大的收穫,在於總算看到了我很想看的CABG跟Off-pump CABG;在晨會英文自我介紹,然後在來採訪宋主任的攝影機面前報了一次英文topic;以及在張CR的指導之下,學會了雙手結和單手結,回國的前幾天也順便把左手的單手結練成了。 後兩週回到位於首爾市區的首爾大學附設醫院,見習的科別是頗負盛名的整形外科。每天的行程很單純,就是不停的跟刀、跟刀、跟刀,再加上一個禮拜三次的科會。但在這兒也見識到了韓國的整形外科實力:看到了很精細、需要顯微手術的free TRAM flap;除了常見的隆鼻、隆乳、縮乳、雙眼皮、疤痕處理外,由於跟的權教授是韓國的小兒手部權威,罕見的polydactaly(多一根手指)和syndactaly(少一根手指),短短不到兩週的見習就看了十例左右。 此外,在刀房的總醫師和住院醫師監督下,我在這兒縫了我生平的第一針!病患是一位剛滿週歲不久的朴小弟弟,因為syndactaly將長在一起兩根手指分開後,需要把鼠蹊部的皮膚移植一小塊過來(FTSG),我的那一針就扎扎實實地縫在他的鼠蹊部上。之前在高醫有利用臨床技能中心的資源練習過豬皮縫合,但第一次在真人上的縫合還是令人相當雀躍。 除了在醫院的見習課程外,第二週週五,我也應首爾大學盆唐醫院胸腔外科宋主任的邀請,參加他們科內位於南揚州的迎春野餐,跟其他醫師、護士們一同吃烤豬肉、玩些團康遊戲。第四週則參加了首爾大學醫學系系足的練球,在以球會友下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這一個月中,不但在見習過程中學到了許多醫學知識與技術,更在與當地醫師、醫學生、甚至是一般民眾的互動中開拓了視野,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韓國文化,以及他們在近幾年在經濟、學術等更方面快速成長的原因。

邱冠銘 美國賓州大學交換見習

圖片
研習期間:98.01.17~98.02.15 研習學生:口腔醫學院 牙醫學系五年級 邱冠銘 研習地點:美國賓州大學 研習類別:交換見習 出國深造,為的不是一張文憑,乃是為了充實自己,開闊眼界, 是一種投資,對自己一輩子的投資! 一、研習過程 在UPENN四個禮拜共計17天的見習臨床與學術課程參與,生活非常充實。我們一到當地的第一天,與負責照顧我們的職員與教授見面,他們親切的笑容與貼心的安排讓我們倍感窩心。校園巡禮的行程帶我們走訪賓大校園中心一圈,了解到校園內的生活機能有哪些,往後一個月的生活得以快速上手,此外也替我們辦了一張短期學生證,使我們能夠穿梭校園內大大小小的建築,很方便!充實的orientation還包括這一個月的研習course說明,每天早上八點到十點參與三年級學生的lecture課程,十點開始到下午五點則前往dental school裡的學生門診,讓我們見習三四年級學生或是教授的看診過程。晚上的時間很自由,但由於費城當地治安堪憂,我們並沒有安排太多晚上的行程,但有許多非常親切、在當地深造的台灣學長姐,熱情的邀約我們參與活動,使我們不至於對大家陌生。 二、Lecture課程介紹: 三年級學生的課程內容很充實,包含的科目分別有restorative dentistry、oral surgery dentistry、orthodontic dentisry和oral medicine等等,老師教學認真,學生學風自由且上進,課程當中常見學生振筆疾書,認真的神情往往也督促我更加努力珍惜難得的異鄉求學體驗機會!美國的學生上課與台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師生互動非常熱切,老師教學中常會提出問題給學生,給予大家思考與正義的空間與機會,學生也常常不吝於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老師討論,甚至爭辯!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culture shock!有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位教授提前十分鐘七點五十便開始了他的課程,有位同學便舉手跟老師說,有些同學還在來學校的途中,不該提前上課,老師於是停止,等到同學依序就坐才開始課程,這樣的場景我想是不可能在台灣發生的!從小在台灣的東方教育,教導我們尊師重道,這樣的態度非常好,但往往衍生成學生對老師所教授的課程內容唯命是從,甚至當有錯誤發生的時候,學生甚至不敢提出質疑,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教育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發展與思考,是一項隱憂,當然我在高醫所受

許友齡 美國哈佛大學交換見習

研習期間:98.02.02~98.04.05 研習學生:醫學院 學士後醫學系 許友齡 研習地點:美國哈佛大學 研習類別:交換見習 踏出小港機場,迎面而來的是台灣令人熟悉的氣味。我看看錶,已是深夜時分,心中卻不由得偷偷將時鐘撥回波士頓,現在那邊幾點了? 在波士頓兩個月,我學到的概念是”新”。任何事物都要發揮創新的精神,包括每日的主治醫師查房。雖然每個主治醫師的”style”不盡相同,但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會希望clerk每天學到新的東西。對他們而言,這不是一個任務,也不是一個必須達到的目標,而是如吃飯飲水般自然的事情。討論或許會複習到許多已經會的東西,但除此之外他們會主動提出相關的課題,旁敲側擊,引導我去思考。喜歡討論,喜歡分享case,喜歡用腦”想”是這邊最大的特色。教科書上的東西全都是必備的基本原則與知識。唯有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你才能每日創新,有足夠的內容與想法與attending(主治醫師)及fellow討論。而且一個科同時最多僅有數位學生同時見習,有時甚至只會只有自己一人;使得主治醫師及fellow有足夠的精神及心力好好帶學生,教學生;也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老師們全部的關注。 在這邊非常注重學生的學習,絕大多數的醫學生們也都能獲得醫療員全然的尊重。老師們會非常用心聆聽學生的意見,當他們太忙而”不小心”忽略你的時候,也會對你感到抱歉。在醫院裡就是要學到醫院外學不到的東西;因此絕大多數的美國醫師們不會希望看見學生在醫院裡僅是讀書,而會希望醫學生多看多學多問多討論。如果你已坐在討論室裡看書,他們會認為你當日已經學夠,可以回家休息了;絕對不需要為了固定的下班時間而硬留在醫院裡。正因如此,學習的風氣非常旺盛但也十分自由。想看什麼case,想學什麼東西,基本上由自己決定;想去門診或是病房,也不會有所限制。美國的門診是由fellow先看病人,看完之後與attending討論;之後再由fellow與attending一同再看病人,並確認他的處置。因此,門診其實就是針對fellow的訓練過程。所以在某些科裡(例如我第一個月所去的gastroenterology)醫學生不需要去門診。在這樣的情況下,跟fellow的門診之前可以先詢問一下他們,以示尊重。當然,在其他的科裡(如我第二個月去的endocrinology),門診的種類非常多樣化(有糖尿病門診,bone的門診,甲狀腺門診等

陳妍伶 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

研習期間:98.03.06~98.03.19 研習學生:醫務管理研究所 陳妍伶 研習地點: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研習類別: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 經過兩天後的時差調適,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到位於里奇蒙市區的維吉尼亞大學的衛生行政學院內修習這一連串的課程。這次修習的課程非常豐富,大致上可分為學院內教室上課:各家醫院參觀訪問;以及里奇蒙當地市區與美國東岸遊覽觀光。 在維吉尼亞大學中的公衛學院內所安排的ㄧ系列課程,有包括”美國健康照護體系的綜觀及挑戰”介紹美國現行健康政策的現況;”診斷相關族群(DRG)”介紹以在美國行之有年的醫院管理理方法;”癌症的疾病率及死亡率成本分析”介紹美國醫院內部對於癌症方面的流行病學研究;”策略性聯盟經營”介紹美國醫院如何在醫療市場經營……等等課程,每一堂課對於我都是一個嶄新的體驗,以及對於我在美國醫療體系運作以及美國醫院的經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最後一堂的課程中,學院的所長更教了我們一堂有趣的美國歷史課程, 雖然與專業無關,但那堂課卻讓我印象深刻。 除了在學院內的教室裡接受不同名師的指導,維吉尼亞大學還安排不少參觀當地特殊醫院,讓我們了解美國當地醫院的硬體及軟體模式上與台灣的不同。我們這次課程所安排的參觀醫院附有個人特色的營利醫院,也有國家經營的榮民醫院,也有附屬於大學之下的附設醫院……等等,每家醫院都擁有這不同的經營風格以及型態。當我們到每家醫院參觀,每家醫院的負責接待我們的接待人員都以專業的態度於我們做一些解說及介紹,在參觀醫院的時候,接待人員也會及盡可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欲望,一一細心回答我們的問題,經過這次可以到美國醫院做一個專業的訪問,也讓我對於美國醫院不論是在醫療上及醫院行政上的進步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有一些的新興知識也是從這幾次的實地參訪之後有了與不同於以往的體認與觀念。 除了在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上課及參訪醫院外,我們也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到了當地以及附近旅遊,維吉尼亞州是一個極具盛名的古城,整個城市可以說是非常具有人文氣質,街道就像是歐洲街道一樣,不像紐約那樣紛紛攘攘的大城市。除了在里奇蒙做個市區觀光,,讓我了解到里奇蒙是一個具有美國悠久歷史的城市,我們也趁這課餘時間拉車前往華盛頓DC、費城、紐約……等等城市參訪,我們參訪了 不少及具盛名的美國地標,如自由女神像、白宮、帝國大廈……等等,這些市區觀光也為我這次來到美國研習中,增添不少豐富

許璧伃 美國賓州大學交換見習

研習期間:98.01.17~98.02.15 研習學生:口腔醫學院 牙醫學系五年級 許璧伃 研習地點:美國賓州大學 研習類別:交換見習 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一直到回來台灣,還是覺得在美國的賓大牙醫系學習像一場夢,這次的交換學生經驗,真的讓我增廣見聞,也讓自己了解到就算是在畢業之後,還有很多機會讓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牙醫師。 如果說是要給學弟妹一個經驗的忠告,我會告訴他們「把英文學得更好」,因為一直在台灣求學的關係,英文能力在高中畢業之後,就失去了要把它更加精進的理由與動力,我自己本身是很喜歡學英文的人,也不害怕和外國人對談,我以為這樣子就足夠了。但是這個機會是要讓我把英文應用在專業的領域,除了藉由英文來學習牙科知識已經難度很高,更有挑戰性的是將英文應用到臨床牙醫學。我覺得在美國這一個月,讓我對於使用英文有別於以往任何英文學習的經驗。 對我自己來說,我覺得最珍貴的收穫,是對自己人生方向的思考,不只是在畢業後的學習,還有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牙醫師之選擇。這在我出國之前,完全沒有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因為總是覺得永遠有前人的腳步可以追隨,即使畢業在即,我也沒有認真想過怎麼去規劃成為牙醫的人生,但是在美國,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學生,不像是在台灣的單一色彩,美國的學生不害怕成為「獨特的人」,因為每個入學的學生都各自有不同的故事與目標,他們或許有人已經拿到了其他領域的學位,有的人曾經發表過細菌學的研究,有的人可能是早在別的國家成為牙醫數年才遠渡重洋來美國發展,在這裡的學生,或許比台灣的學生還要多一點珍惜自己學習機會的理由,所以我看到了不同於我們的決心與態度。 此外,在賓州大學,非常重視培育學生的目標,比方說在任何一個學生的門診,都會安排專為實習醫師諮詢、檢查與必要時提供協助的faculty,無論是怎樣教學風格的老師,在這個門診時間都不會有自己的病人,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協助實習醫師能夠全心的思考怎麼靠自己完全照護這個病人。而在賓大當一位實習醫師,不只是有固定的requirement要去完成,他們對病人是完全的照顧,從treatment plan、保險給付、到治療與收費,都是要他們對病人負責,所以訓練出來的醫師,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只是有臨床的技能而已。 對我而言,衝擊最大的不是美國或是世界各地的學生

李恭閣 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

研習期間:98.03.06~98.03.19 研習學生:醫務管理研究所 李恭閣 研習地點: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研習類別: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 首先感謝學校讓我有這個機會能夠到美國VCU大學進行研習進修,也藉此讓我能夠有機會去了解和體驗到美國的文化及實際醫療院所的情形。藉由這種實際的參訪來提升我對於醫務管理上認知不足的部分。 在VCU上課的期間我也體驗到一些平常接觸不到的部分,像是第一天上課是利用電話打出去與某醫療體系中的高層進行現場的即時訪談,讓我們能夠最直接的了解他們體系的運作以及面對問題時的因應措施。在其他課程的部分也有上到與台灣體系不同的地方,這些都是令人相當的印象深刻。 在醫院參訪的部分則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在參觀第一家醫院的時候,首先是從急診室開始看起,在台灣成人與兒童是不分區的,但在那是有分區看診的。成人區的部分跟台灣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兒童區的部分則是有些差異,在那邊則是有專門區隔出獨立的看診區。在天花板的部分也因應對象是兒童而將天花板也做了些圖案上去,以降低患者的恐懼感。在參觀的途中還看到了令人驚訝的送藥機器人,不需人工推送,靠著機器人能夠將指定物品送至指定的地點去。這樣的科技運用真的是令人吃驚。 在第二家醫院參訪時,發現到整家醫院的設計都是照著流水的感覺去設計的,為的是讓病患能更降低精神上的壓力。同樣的是在兒童病房區的部分都是具有用心的去設計,將護理站設計為一艘海盜船的形式。病房的部分也設計的像是一個遊戲間,以降低孩童排斥就醫的心態。除了兒童病房的用心之外,也有增設一個祈禱室,內有個水流壁,藉此讓病患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第三家醫院是榮民醫院,由於比較不屬於高層次的醫療院所,因此在設計上相對於前兩間醫院就沒這麼的優美,但是也是有許多用心的部分,在門口處就有讓患者自行check in的機器設置,而在大樓間的頂樓處設有空中花園來讓患者能夠到此放鬆心情。由於是比較偏向於國軍醫院的型態,多為足部傷害的患者,為了讓患者能夠自由的行走,因此無障礙的空間做的相當用心,就連桌子的桌腳都是從天花板上連下來的,使地面保持空曠而不影響患者的行動。也特別將足部特別設為一個科別,讓患者有更專精的醫療。 這趟旅程下來讓我了解到相當多美國醫院的實際情形,除了平日上課所學的部分也了解到美國的醫院是如何運用他們的科技於醫院內,讓我能充

陳盈諭 第四屆亞太生物力學研討會

研習期間:98.04.14~98.04.17 研習學生:運動醫學系碩士班 陳盈諭 研習地點:紐西蘭基督城 研習類別:第四屆亞太生物力學研討會 這次參與的是亞太生物力學研討會(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of Biomechanics Conference ),時間是從2009年4/14-4/17。很高興老師幫助我們學生,給我們這個機會出國發表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設計出運動傷害防護的實驗,利用生物力學的角度去進行分析與研究。我的研究題目是The Effect of Ankle Taping in Landing Deacceleration of Foot at Various Jumping Length.. 經過去年暑假到現在的收案和資料分析,我們終於做出一些實驗成果。這些時間以來讓我覺得,做實驗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從實驗構想到設計還有資料分析和統計,都是浩大且累人的工程。讓我了解學者們的辛苦,他們為了學術的發展而默默的付出,花費的時間、金費還有精神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有時候為了研究而無日無夜,一整天關在實驗室裡面,為了趕著分析資料而熬夜。追求的不一定是很有影響力的結果,但是卻是學術界逐漸進步的碁石。 這次前往南半球的紐西蘭參加研討會,經過整整24小時的搭機轉機,終於到達紐西蘭。這是個乾淨又美麗的國家,他們的自然環境保持的非常好,我覺得台灣也有得天獨厚的風景,應該要多學學紐西蘭。研討會的地點在Christchurch 的Canterbury大學,校區非常的廣大而且環境優美。在三天的研討會下來,我們聽了很多其他學者的海報、演講,對於其他領域的研究也了解不少。最後一天禮拜五,終於輪到我口頭報告了,台下一堆教授、博士的陣容讓我非常緊張。加上英文口頭報告,在這種國際級水準的研討會上發表的機會真的不多,也讓我增添了幾分興奮。在15分鐘的報告下,發現自己緊張到講話有點發抖,拿著雷射筆的手也無法安穩的停在我要指向的地方。最後主持人問了兩個問題,還好並不是什麼太艱深的難題,就這樣安全過關了。 很感謝學校這次提供補助讓我們出國參加研討會,因為飛往紐西蘭的機票和當地消費真的太貴了,如果少了這筆補助對我們學生來講真的是很大的負擔。雖然自費的金額也達到兩萬多,不過為了能出國發表,我們也只好省吃儉用多找點打工機會賺錢貼補

張儷馨 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

研習期間:98.03.06~98.03.19 研習學生:醫務管理研究所 張儷馨 研習地點: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研習類別: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 在邁入高醫研究所第二學期,很高興所上能有這種機會,讓學生可以到國外相關科系進行短期密集的進修。在國外期間是由所上邱亨嘉教授先帶領我們熟悉附近環境與認識當地系上的老師與教授等,讓我們能夠快速的融入當地生活,開啟此趟學習進修之旅。 上課天數共5天,雖然不長但經過所上安排與規劃後,此五天從早到下午都有著密集的不同課程,其中不僅有資深的相關教授也有醫院的高階人員,來給予我們專業的教導與提供豐富的資訊,讓我們可以了解在與台灣截然不同情況下,美國目前保險現況以及未來可望改善的方向;或是在醫院相關管理上的資訊,有時候教授還會搭配著影片播放,讓我們能夠快速了解美國醫院設備資訊科技的進步,這些高科技設備往往都讓我們嘆為觀止。最特別的一課則是邀請三位Sentena Health system 三位相關人員透過電話來上課,這是在台灣不曾有過的經驗,也許未來也可採行此方式來與相關醫院專業人員對話溝通,也不失為一個教學方式。同時所上還貼心的安排,經過早上教授給予我們課堂上專業資訊,下午隨即前往附近醫院參觀,讓我們可以把早上學到的課程內容實際的與實務結合。當中不同醫院間也有許多的不同,但都有台灣醫院可以學習的地方;如Potomac醫院將兒童治療科裝置得有如海底世界一樣,期望可以減輕兒童進醫院治療的恐懼,且小至連電燈,門號都貼心用動物來代替,大致護理站則為一個海盜船造型,讓我們驚訝於其對於兒童心理的關懷與重視。同時也看到了許多美國醫院的資訊科技發達,最令大家印象深刻與驚豔的既是自動發藥機,其是一個機器可以自動走到所要的病房然後進行發藥,甚至也能提供發送衛材、病歷、甚至送餐服務;這不僅能夠節省許多護理人員的人力,也可節省護理人員時間去進行此種瑣碎工作,相信在護理人員效率上應該能大大改善。而最後一家榮民醫院,因為許多退伍軍人皆有行動的障礙,所以該醫院的無障礙空間設計與復健設施是設計的最使人佩服的,當中還有使病人可以在病房活動的軌道設計,此舉不僅能讓病人活動還增加了病人安全,減少跌倒的機率;也是目前台灣應努力學習的方向,因應著未來老年人口遽增,這些無障礙設計,不僅適用於退伍軍人,老人復健上也非常適合運用。 經過五天的密集進修與學習後,在專業資訊以及實際實務上都讓

劉縈縈 第四屆亞太生物力學研討會

研習期間:98.04.14~98.04.17 研習學生:運動醫學系 四年級 劉縈縈 研習地點:紐西蘭基督城 研習類別:第四屆亞太生物力學研討會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能夠前往位在紐西蘭基督城的坎特伯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參加第四屆的亞太生物力學研討會(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of Biomechanics Conference),另外,我的研究成果也有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口頭發表,題目為全身性震動訓練對中風病人靜態站立時足底壓力的立即效應(The Acute Effect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in Foot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Static Standing of the Stroke Patient)。 第一次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我,心情是既興奮又緊張,有很多來自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紐西蘭的學者及學生來參與這場研討會,對我來說是一次學習國際交流很好的經驗,因為以往都只是參加國內的學術研討會,說的都是自己聽的懂得語言,所以可以很自信的向其他人展示我的研究成果,而這次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則是全程英語演講及報告,剛好能藉此機會能測試自己的英文能力。而這次的收穫不只在對英語程度的了解,另外,口頭報告及海報展的部份,我也聽到及看到了一些有興趣的研究,讓我有機會看看台灣以外的國家都喜歡做什麼樣的議題與研究,我相信這些對於即將大學畢業且要攻讀研究所的我來說,對於繼續深造生物力學相關的領域是很有幫助的,我也因此對下一步想要做的研究產生了一些想法。 我覺得學校可以多鼓勵學弟妹參與這樣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除了可以讓我們了解不同國家文化的風俗民情之外,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可以讓我們與其他國家的研究相互切磋、學習,對於提升學生學習品質是很有幫助的!

林敏 選修課程-跨文化之社區職能治療

研習期間:97.10.04~97.10.19 研習學生:職能治療學系 四年級 林敏 研習地點:美國印第安那普利斯 研習類別:選修課程-跨文化之社區職能治療 十月四日,也就是實習離站後的隔天,我們一行人立即搭上飛機,在歷經日本東京成田機場與芝加哥的轉機後,我第一次踏進了美國的土地,雖然之前也曾去過英國、加拿大以及峇里島等地,不是制式化跟團旅遊,就是單純的自助旅行,這還是第一次體驗在國外讀書並與當地的老師、學生實際的相處與交流。 這次課程的主軸是以社區為基礎(Community-Based Practice) 的職能治療,除了安排好的課程內容像是:介紹職能治療的起源、職能治療隨著時間所產生的適應性改變、在社區當中小孩、青少年、成年人、老人、精神疾病患者和無家可歸者(遊民)的職能治療、以學校為基礎的職能治療等;另外,還有一些課題像是應如何與其他專業合作,如何在社區中行銷(Marketing)與找到經費來源,以及怎麼在社區中開始進行自己的職能治療事業等,我們也參觀了許多印地安那當地的機構,像是”Laurelwood Housing Community”是一個有較多弱勢族群與較貧困的社區,UIndy中有一個社團就招募了許多自願的學生在每週的固定時間至那個社區當中教導小孩子功課、帶一些訓練手工能的團體,或者是娛樂性質的遊戲。”Fountain Square”是一個老舊的社區,裡面住著許多較沒有錢的移民者(或非法入境者)、越戰後退伍老兵(身體或心理傷殘、失智等)和老人,我們參觀了設立於那裡的CAC(Center for Aging & Community)機構,裡面有提供醫療、社會福利、便宜餐點、休閒娛樂等方面的服務”Horizon House”是為了遊民而設立的機構,有供應三餐、洗衣機、洗澡間、儲存空間等供他們使用,也開辦一些職訓課程,其中我覺得很好的一點是他們提供了這個機構的地址給遊民使用,幫助遊民在應徵時可以留下機構的地址以等待雇主通知;機構也收集各地捐助的衣物與棉被以提供需要的遊民使用。 在所有課程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為”CHAMP camp(Children Have A lot of Motivation & Potential)”與” 開車復健(Driving Rehabilitation)” 這兩個專題。大家眾所皆知的是在美國,家長通常會在暑假時

李慧鶯-第34屆護理研究會議

研習期間:97.12.05~97.12.05 研習學生:護理研究所 博士班 五年級 李慧鶯 研習地點:美國印地安拿坡里 研習類別:第34屆護理研究會議 我在美國Indian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是以 Visiting Scholar名義修課的non degree student,我給自己的另外二個目標是撰寫一篇論文及參與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我跟Dr. Rebecca S Sloan提到我9月底前要Submit abstract to ICN(2009),投poster presentation,她告訴我有一個機會可以Submit abstract,34th Annual Nursing Research Conference即將於97年12月5日舉行,並且鼓勵我投稿oral presentation。很幸運的是二篇abstract 都被接受了。我很珍惜參與國際研討會oral presentation的寶貴機會,為了訓練自己英文表達能力,我常主動和師長約見面,寫信或討論,讓我有機會多以英文表達。同時Dr. Sloan讓我參加他們每二週舉行一次的hermeneutic circle,即指導博士生的研究團隊會議,在每次的meeting中,我都會針對他人的研究提出意見,和他們交流,彼此分享也獲得很多。另外我還參加二場報名費用頗高的國際研討會,「the Institute for Heideggerian Hermeneutical Methodologies」及「The Institute for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報名費分別是900美元及1000美元,但我認為可以提升英文聽與說的表達能力,並為12月5日oral presentation做觀摩與學習,是相當值得的。 與會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以oral presentation參與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今年Clarian Health Nursing Research Conference的主題主要與提升臨床研究能力與病人照護有關,包括護士工作經驗現象學研究、病人安全、護士工作疲潰與mindfulness-based approaches 對病人照護與護士工作滿意等研究。我的詮釋現象研究,厚實描述出新進護士所經驗到的同儕暴力現象,獲得現場觀眾欣賞並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