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藥學三 陳亭羽

圖片

牙醫五 游智傑

圖片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見習心得 (8/8/2016-12/8/2016)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游智傑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是日本齒科排名第一名的國立大學,能到日本齒科第一學府學習,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都受益良多。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裡的醫生和學生非常熱衷於做研究,台灣是把臨床擺第一、研究擺最後,日本剛好相反非常重視研究,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很多牙醫師目前在用的材料,如全世界牙醫普遍用的復型材料 resin 就是從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發出來的,如果想做基礎醫學研究,日本是個很好的環境,基礎研究扎實,大家對研究有興趣可以考慮去日本唸博士,我們在醫院見習第二天遇到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D98 的學姐,剛畢業就到日本醫科齒科大學唸牙醫學博士,台灣牙醫學教育偏重臨床,實驗技能不足,但是學姐到日本唸博士班後日本指導的老師都是從頭教起,不用擔心在大學沒有培養做基礎醫學研究的能力;日本的物價很貴,學費更貴,唸牙醫系大約需要 5000 萬日圓,學姐是拿全額獎學金唸博士班,每個月有 20 萬日圓的生活費,非常不錯,博士班四年都不需要擔心經濟的問題可以專心做研究。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齒科部醫院是一整棟 12 樓的醫院,而高醫的牙科部只有醫院的二樓,規模相差很多,分科大致上跟台灣一樣,但是多了一些台灣沒有的專科,如 Sport Dentistry 專門在做運動員的 mouthguard 保護牙齒在外力撞擊時免於外傷,我大一寒假的時候在 Dental trauma 原文書中有看到運動員很容易受到牙齒外傷,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 mouthguard , mouthguard 有分大量生產的大中小三個 size 和給牙醫師客製化的 mouthguard ,台灣牙科普遍沒有做 mouthguard ,這次去日本終於看到 mouthguard ,但日本也不是很普遍,剛開始推廣,目前只有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和東京齒科大學兩家的醫院有 Sport Dentistry ,這次去日本剛好是 2016 年巴西里約奧運期間,電視上看到日本的奧運選手這次普遍都有戴 mouthguard ,運動表現都不錯,台灣也應該要好好推廣。        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醫院非常多病人,最大的特色就是「等」,一個病人掛號後,就是要等 8 個月才會

公衛四 侯佑玟

圖片
印度,一個大家又愛又怕的城市,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女生去印度很危險,或是有很多的既定印象,但那些都不是我們親身所見,而是透過二手資訊得來的,於是我決定前往著個神祕的國度,用自己的眼睛去記下這一切。 那些曾經讓我們覺得走不下去的日子,回想起來卻都是成長的足跡。 在出團前準備的那段日子,常常讓我們覺得很崩潰,甚至想要放棄,只有三個女生的我們,人力比別人少,印度的簽證辦理過程也非常繁瑣,和服務機構的聯絡和溝通也需要花很多的心力,甚至教案的準備量也非常大,在準備的過程中有時覺得我們快要失去了想要服務的熱誠,或是覺得明明教案的準備才是最重要最需要花心力和時間的部分,但我們卻常常需要準備許多繁瑣的行政事務,那麼我們服務的初衷還存在嗎? 我們總是帶著一點迷惘,帶著一點害怕向前走,但還好我們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才能走到真正出團服務的那天,而那些曾經讓我們覺得快要走不下去的日子,也成為了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服務的過程中,除了付出,更是收穫。 在印度服務的日子,我們走進了印度最大的城市,也走進了鄉村,那些所有的生活體驗都讓我覺得這趟國際志工除了服務,我們也有了滿滿的收穫。 每天從飯店走到服務機構的貧民窟,那段路程不算太遠,卻讓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貧富差距。左手邊就是一棟棟的別墅,裡頭停了高級的車,有管家,有的還有游泳池,馬路的另外一邊就是我們服務的貧民窟,貧民窟也是孟買的洗衣廠,每天有許多的人洗了整天的衣服,一個月卻賺不到台幣3000,這樣的貧富差距就出現在一條馬路的兩邊。 我們的到來也許無法帶給孩子們經濟上的改善,但卻是最實質的陪伴與學習。印度已經實施了15年的義務教育,但卻還是沒有所有的孩子都有去上學,且印度人口過多的關係,師生比嚴重的失衡,學生也因為人太多的關係分成了早上和下午班,因為有DTE的成立,讓孩子在課後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也許我們的到來是短暫的,卻是他們一個接觸外在的機會,現在可能看不到什麼改變,但我們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將來有一天這顆種子將會茁壯、成長成一棵大樹。 在印度我也看見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與好學的心,慢慢長大的我們總是越來越不習慣在課堂發言,不會問問題,甚至不一定喜歡上學。但在印度卻是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夢想,有想要做的事情,上課也非常專心,每次我們問一個問題卻幾乎所有人都舉手,這樣的學習態度也讓我對於自己的學習心態做了反思,比起擁有如此豐

物治系 張哲諭

這次到馬來西亞吉隆坡見習,看到了物理治療在他們那邊的發展,也等於提前見識到物理治療在實際病人上的運用是怎麼樣的運作方式,以往我都以為物理治療的四大科—小兒物理治療、骨科物理治療、神經物理治療、心肺物理治療只要專精一項即可,如同醫生有分為內科、外科、腫瘤科等等,但在那邊,我看到他們的治療師是通通都要專精的,而指導的學長說「本來我們(物理治療師)就是都要了解,分科只是本病人做一個分類罷了!」一直以來我對小朋友就不是很有興趣,想當然爾就不會有想走小兒物理治療的專項,但學長這樣對物理治療師作解釋,真的讓我了解到其實我們物理治療師真的就應該要如學長所說的「都要了解」,我想這才是身為物理治療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吧!而不是侷限在其中一個專項。   這次去見習,我觀察到他們那邊的物理治療師把物理治療的 3M ( Modality, Manual, movement )運用得淋漓盡致,特別是 Movement (運動治療)的部分,他們會希望病人能不開刀就不要開刀,像是脊椎側彎的病人,透過運動治療來改善身體的運動方式,漸漸地將脊椎彎曲的角度減小,以恢復病人身體的正常結構。而在這邊,我也看到他們物理治療師是如何對待各式各樣的病患,像是對待腦性麻痺的小孩以及與他們的家屬溝通、還有中風的老人家、以及截肢的壯年人,要如何在治療時與病人溝通、解釋是我覺得很值得學習的一個項目,而學長也一直跟我們強調,「我們不是要治療病患的疾病,而是要讓病患能夠恢復他們的身體功能」,而學長所說的「恢復」正是我們物理治療師要關注的最重要的一個點。   這次去馬來西亞見習,學習到非常多的觀念,特別是糾正了我本來不正確的想法,讓我更了解物理治療師在做甚麼,也更加地喜歡物理治療這份職業,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學習到別的國家的物理治療師的制度與治療方式,讓台灣的物理治療更加進步。

物治三 李孟坡

圖片
很榮幸得到這個暑假到馬來西亞 Tags Spine &Joint Specialists Center 吉隆坡分部見習的機會, 7/11~7/24 ,為期兩週的時間。 這個機構是馬來西亞很大的私人醫療企業,在全馬有 15 間分部,有醫生、有整脊師以及物理治療師,走自費模式,而我們的見習機會,是高醫物治 92 級的陳雨竹學長以及王莉蓁學姊提供的,他們是物理治療部門的主負責人。 週一到週六,每天早上 9 點到 5 點的上班時間,稍稍體驗上班族的生活;在兩週的時間裡,認識了很多人,有治療師、有病患,也見識到了不同的個案以及治療手法。 著實地感受到自己程度的不足,從第一天學長的訓練課程就深深體會到了,學長講了一些臨床很實用的評估觀念,將很多課本上的知識結合搭配上該有的問診技巧,因應不同症狀去評估患者的狀況。這才讓我真正知道這些已經學過的知識原來是這樣使用的,真的很應該要記熟。 (Powerplate 體驗,真的蠻累的 ) 在 Tags ,我真正看到物理治療的 3M- 徒手、運動、儀器是如何在一次治療裡被結合的,每一個治療師都熟練地運用 PROM 、伸展、神經鬆動術,都很用心地指導患者做運動,也靈 活搭配各種儀器,有高能雷射、 Shockwave 、 Powerplate 、 DTS 等等,這些儀器都非常符合潮流,但在台灣卻還沒被廣泛應用,學校還是教了很多過時、在國外已經逐漸被淘汰的儀器,這次見習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Tags 的治療系統讓我真的覺得物理治療的價值很高,一個小時裡可以做這麼多事情。 很多個案都已經來接受治療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了,他們也都對物理治療有高度認同,即便一次要價幾百甚至幾千元,他們還是很願意來這裡。 我很喜歡看這些治療師陪著病人運動的態度,他們帶著關懷,帶著熱情去指導以及鼓勵病人,與病人有良好自然的互動,真的是我很需要學習的,這也是在學校課堂上的教導不太可能學習到的。 這兩週我學到很多事情,真的很感謝學長姐以及老師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可以提早開始見習,早一點知道見習對於學生的意義,能夠早一點走進臨床看看治療師到底在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再次燃起熱情,也藉此再調整讀書的心態,不再是為了考試,要學習如何把學到的用出來。 希望三年級見習的時候,也可以抱持正確的態度去學習。 ( 最後一天上班

牙醫五 劉書呈

圖片
 提及「廣島」這個地名,「原爆」二字必然浮現腦海,蘑菇雲的陰影似乎難以抹去,所幸擁有此次見習機會,得以揭開這個城市的神秘面紗。     走進明亮的診間,寬敞的治療室和走道印入眼簾,見習首日校園和醫院巡禮的記憶猶新,整個環境與日本社會嚴謹秩序的印象相應。每個治療椅都是獨立的隔間,擁有各自的電腦、洗手臺、工作臺等等,在如此的環境中進行醫療過程,對於醫師和病人而言都有莫大的助益,病人隱私得到較完善的保護、較不受外人干擾和影響、醫師的工作壓力和病人的就醫壓力均較為舒緩、醫病關係不會顯得如此緊張等等。相較於台灣大醫院的牙科診間,狹小的空間總是發揮最大的空間利用效益,治療椅緊鄰而坐,盡可能地排進最多張數,以加快看診速度,解決龐大的病人量,無形的環境壓力常常壓得人喘不過氣。    牙科部的分科和台灣大同小異,然而日本對於口腔衛生教育方面的注重,是我們要學習的,例如 「 口腔檢查中心 」 的設立,是有別於台灣的一環,這個實驗室位於看診區的一角,所有病人的檢體利用高端的儀器,快速精準地篩選出欲知的資訊,作為診斷和治療最為客觀的實驗證據,符合廣島大學所追求的「 Biodental 」理念,不僅僅是做病理分析, 「 口腔檢查中心 」 檢查項目包羅萬象,齲齒風險評估、細菌培養、咬合力測試、咀嚼能力測試、舌頭壓力測試、味覺檢查等等。其中,我們實際操作了 「 口腔細菌量檢測 」 ,用棉棒刮取舌頭黏膜組織,至於凝膠中在離心分析,得出細菌量,並依此分為七個等級,等級四以下為優良,等級五以上為不健康或糟糕。醫師或口衛師以此客觀數據為初診病人評估口腔衛生環境,達到口腔健康控制,再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重視科學客觀證據的理念,完完全全地落實於醫學教育中。我們所輕忽的基礎科學科目,在廣島大學,顯得格外重視且強調。在和細菌學教授和牙醫系四年級學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廣島大學有一研究課程,學生必須在基礎或臨床科目中選擇其中之一來進行專題研究,出乎我意料,多數學生選擇了基礎科目,並進入實驗室學習基礎科學的操作和實驗。 「 完整且徹底地學習基礎科學,對於訓練學生邏輯性思考而言非常重要。 」 教授與我們分享著,讓我深深反思,追求臨床操作技能的同時,我們應該更為重視低年級所學的基礎科目。想要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基石勢必需要更牢、更穩固。     五天的見習極為短暫,卻是我牙醫學習之路上重要

物治四 黃文妤

圖片
經過這次的海外產業實習,讓我對於未來從事物理治療行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學術知識方面也有了許多的成長。每次看到不同的個案時,總會先在腦海裡用自己觀察到的線索思考一下是什麼症狀,在詢問治療師病人的狀況與自己猜想的是否相符,治療師總是耐心的講解說明,有時也會拋出問題,讓我們慢慢思考,引導我們自己去想出疾病所造成的前因後果,讓我們更了解以往只在教科書上看到卻不理解的案例。      治療師們也讓我們體驗體人的感受,教了我們課堂上比較少做到卻常應用在治療計劃中的運動,從較簡單的 Gymball 到比較多樣化的 Power Plate 器材,讓我們體會到一位治療師除了要有豐富的學識外還要有良好體能,才能示範標準的動作給病人學習,自己也比較明白累了的時候會做出的代償的不良姿勢。     最令我意外的收穫就是一開始非常排斥的小兒物理治療領域,經過這次比較多的接觸經驗後,漸漸地對小兒領域開始改觀,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只是需要多一點的耐心與細心。      短短兩週下來,讓我體會到自己的不足處有很多地方,當我們在思考定人的問題時並不能只關注病人所提的部分,而是要回朔到問題剛出現時加上各方面的整體來評估,因為我們是要幫助病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而不是只是讓他的不舒服暫時不見而已,我想我還需要更多的練習及努力才可以在將來成為一位可以幫助病人的物理治療師。

牙醫五 郭怡欣

圖片
    最初,仍是感謝,感謝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教授們及廣島大學齒學部教授們的努力以及國際事務處的補助,感謝廣島大學齒學部學生參訪時引導與相伴,有你們最初的構想與策劃,才讓我們這次能在短短的 5 天內的參訪更完整而豐富。     第一次遊歷日本,對我而言,與其說是震撼,倒不如說心中霎那間湧上更多省思與改變的觀點,短短的幾天卻早已在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從眼前所見談起。日本的街道是那樣的整齊劃一、乾淨,紅燈停、綠燈行總是這麼精準地在穿梭的車輛間運行著;鄉下清澈見底的小溪有魚有鴨,成為小孩子兒時玩樂最樸實的記憶;鄉下街道上親切的路人,讓走在這寂靜的街道上的旅人更倍感溫馨,也讓我想起台灣的旅客問路時或許也曾遇過此般熱情與真誠的相待。在日本的都市,繁華的街景,人們步伐緊湊卻不顯忙亂;在日本的鄉下,純樸的鄉村風味,人們邁著悠閒的步調而品味人生,各有其獨特的風采,但是相同地運行著「規律」與「整潔」,著實迷人。     廣島大學齒學部及大學附設醫院是此次到日本參訪重點之一,感謝齒學部的教授與學生們從旁解說與引導,讓我們更了解日本醫療體制與台灣的異同。經由廣島大學齒學部大六實習學生的帶領,讓我們對於日本牙科學制及實習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其實並沒有原先預期的差異很大。醫院診間相當寬敞明亮,而對於不同牙科分科的治療過程所需的牙科材料都幾乎在治療椅左右的收納櫃裡,卻不顯雜亂,讓治療更有效率,相當用心。對於初診病人所做的整套口腔菌落檢查,除了有衛教的功能外,也可同時讓病人及醫師了解目前口腔狀況及未來治療計畫擬訂的方向,這方面確實值得效法。     一天被安排參觀細菌學 Sugai 教授的實驗室,教授相當親切地與我們分享他的研究重點 CDT-B 的研究方向及應用與展望。從言談中也間接得知廣島大學齒學部的學生必須在畢業前選擇對研究或是臨床較有興趣,因而在修習課程的比重略有不同,倘若選擇研究組,那就必須跟著一位教授完成一個專題研究後方能畢業。我覺得這樣的課程設計很好,可以讓學生在進入臨床職業之前先了解自己究竟較擅長哪方面,對於未來從事研究或臨床的生活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多了這段時間的銜接與摸索,才不致於在未來踏入研究或臨床領域時手足無措,或是走了一大圈才發現自己有興趣的其實是另一截然不同的領域,比別人花費更多時間從零開始。     見習課程的最後一天澤參

牙醫五 謝逸軒

圖片
2016 暑假廣島見習 101002080 牙醫系五年級謝逸軒         今年暑假 7/3~9 到了廣島大學的齒學部見習,融入日本學生的生活,實在是很難得的機會。 5 天的行程裡,不只有滿滿的參觀見習活動甚至還有戶外旅行,可說是包羅萬象。         廣島大學校方安排了他們很有名的功能解剖學。我非常喜歡老師的教學。老師對於教學非常有熱誠,自己使用布料、木板與金屬裝置做了非常多互動式解剖模型。可以讓學生一邊操作一邊學習肌肉的運作。非常佩服老師的功力,原本只能想像的學習,變成有效率的一邊操作一邊理解,學習成效加倍。         廣島大學是個很國際化的學校,布告欄上會刊登多所世界的姊妹校,介紹各個國家的特色風土民情。而在我們拜訪的同時除了來自台灣的同學還有印尼的學生以及英國的研究生。在我們拜訪期間的一個晚上,學校招集所有國家的學生和校內的學生一起吃了一頓晚餐。那天晚上,不分老師學生也不分國籍,我們分享著彼此的文化還有制度,真是美好的夜晚。         我們在醫院的見習,看到了廣島大學醫院的特色。小兒齒科的診間有輕快的音樂,椅背會傳來舒緩的音樂;特殊齒科門診的診間有小機關,讓患者不會輕易逃離診間發生危險,也介紹了特殊的診療椅,舒緩患者的心情。日本人在設計診間時都會規畫得非常完善。我很喜歡廣島大學的診間規劃,也許未來我們也能將診間規劃的如同他們一樣完善。 廣島大學真的是很認真在安排此次活動。希望未來學校還能繼續舉辦 。 圖上:功能解剖學老師與互動式模型 圖下:與日本學生交流的晚餐

醫學五 徐易廷

圖片
心得成果 - 匈牙利暑期醫院見習     一個人的出國,還是第一次,但這是第二次來到歐洲,出發前儘管心裡想過各種不安,仍然滿心期待,想像著所有可能的美好發生,想像著也許會有的收穫和失望,總之出發了。       此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先不談環境地理因素,理所當然的,相隔近半個地球的東歐匈牙利,景觀民情必定大不相同 ; 真正讓我感受深刻,讓人好不好奇的總是與外國人交際相處的時候,包括滿滿的酒精和酒吧暢談的夜晚,宿舍前各國精心準備的美食派對,好多沒有頭緒但歡笑無窮的各國口音環伺大車拼。八月是正值夏日綻放的月份,沒有人的熱情和奔放應該被禁錮住,來自各國的新朋友們在共同的城市 - 匈牙利德布勒森,盡情的交談,在遙遠的國度,享受一個月的旅居生活。      雖說如此,但此行的原先目的本是在醫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見習計畫。我選擇的是心臟內科,是這次出發前我比較有興趣且想嘗試觀摩的學科。第一天進到醫院,我認識了和我同科室的另個義大利女生,她比我大兩個年級,但我們一直都很有話聊。每天,在早上要參加心內主任主持的晨間授課,主要內容是心內疾病的給藥和藥物認識,從小地方可以發現,老師很注重學生如何來回答問題,甚至祭出高額獎金來激勵大家搶答。除了授課外,其他時間我和義大利女生 Ginevra 都跟著我們的指導老師,從診間看心臟超音波,到心導管室看血管攝影,還有加護病房和病房對病患進行問診,前前後後花在心臟超音波的時間最多,但確實那是很靠經驗的一環,但在我們醫師很仔細的翻譯介紹下,我也學到了一些東西。另外,因為當地較高緯度關係,醫院內大部分時間是不開空調,而以自然風取代的方式,就連燈光也採用自然照光。當地雖是匈牙利第二大城,而德布勒森大學醫學院也在國內數一數二,但就診數也許較少,在我看來醫生平均花費更多時間在每ㄧ個病人身上。從跟著問診的過程,我深刻感到醫病關係是相對優良的,平和的對答取代質問的語氣,大部分時候病房的們甚至是開著的,不是缺乏隱私,而是醫院營造了自在的氛圍,也顛覆了我對醫院一貫該有的冰冷和禁錮。     每個城市都有特有的脈動,我們待的城市就像涓涓細流那種,你可以真的融入當地文化,吃著當地食物,一起上超市,一起待酒吧,一起逛街看電影,是那種你會忘了自己在旅行的感覺,好像那段時光裡,匈牙利成了第二個家。在幾個週末裡,我們前往布達佩斯,也到鄰國奧地

巫承穎

圖片
             這次的國外實習,從一開始接獲面試機會到甄選上,最後半推半就地讓我媽同意我去大陸實習兩個月。             到上海實習期間,先在營銷部受到文案的洗禮,也藉由摸索文案的思路時,間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和當地人們的思考模式,雖然我們都是受著中華文化的教育,但是思考模式跟很多事物還是有很多差距。接著,我們來到了上海金山,學長每天耐心的指導,在跟我們討論產品方向時又不會侷限我們的走向。在工廠的生活非常規律,每天就是為了最後一周的成果總報而努力,就為了在那十分鐘內呈現兩個月的實習成果,呈現最佳的自己。             在做產品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雖然我們是香粧品系的本科生,但是業界使用的配方和原料跟學校有很大的不同,就算架構受差不多,但仍有很多東西要記要去學習,另外,文案的撰寫和海報的製作更是自己平常不會接觸的領域,在來上海之前,我並不會使用 Photoshop ,而為了使自己的文案更加完美,我們嘗試著所有可以美化我們文案的軟體,並從頭摸索學起。             而在大陸的兩個月也不僅是工作和課業上的學習,很多方面上,對我們的思維也有很大的衝擊,在台灣的我們,常常看著電視新聞,自以為的了解很多事情,而世界也就如此;但是到了上海,快速便利的交通網和領先台灣好幾年寄書的電子商務系統,著實讓我大吃一驚。還記得小時候跟媽媽去過大陸,對於那時候的印象還停留著上廁所要錢,或是隨地解決的印象,而這幾年大陸的快速發展,我們應該要跟他們好好學習,並且好好省思自己視野狹小的淺見。             最後也想謝謝老師幫我們爭取這個海外的實習機會,如果沒有老師們的堅持,我們不會有這個機會在學生時期去國外闖一闖,也謝謝所有在上海帶我們的江總、經理主管、和學長對我們的用心,有他們不厭其煩的教導,才有如此順利且美好的實習,謝謝。

香粧四 吳紀儒

圖片
102012033 香粧品學系 四年級 吳紀儒 海外實習心得   這次非常榮幸能夠面試上上海的實習,去到外國實習雖然難免覺得有點擔心,擔心飲食生活習慣不同,會不會不能夠適應那邊的環境,但好險其實沒有差很多,可能因為都是亞洲人吧,中國的人口真的很龐大,因為人口龐大發展的機會幅度真的很大,都市其實也發展的都比台灣還要好,而且不論什麼都是大的多的!而且中國人做事的效率很快,會讓人覺得有點急性子的感覺,雖然有時候覺得有那麼一點消極,但有時候想想說不定其實台灣人也有些人會這樣,只是我還沒台灣實習過而已,但經過這次去大陸實習,我覺得我越來越愛台灣了!!

牙醫五 莊于賢

圖片
2016 廣島大學暑期見習 (7/3~7/9) 牙醫系五年級 101002012 莊于賢     在即將成為見習生的這個暑假,很開心能夠到廣島大學齒科部去見習。第一次的醫院見習就在日本的確是很特別的經驗。特別是這個計畫包含了一對一的醫院體驗,我們有機會可以體驗到廣島大學大六學生的一日生活,學生與老師們也不吝惜與我們互動,解釋不同的文化或是制度。       在廣島大學我們也第一次參與研究所的研究團隊,了解並實際做了玻片的 H&E 染色,這是我們在學校從來沒有學習到的東西。在高醫我們比較注重的是臨床的技能;而在廣島大學他們是研究與臨床並重,大約有一半的學生會參與臨床的研究。我想這也是台灣醫療制度上的問題,造成學校與學生偏重臨床技能,對於一些基本的基礎研究沒有這麼地仔細,我想這部分將會是我們需要再多多努力的。       在廣島大學我們也看到了非常認真教學的老師,他用自己發明的機械來教導學生功能性的運動解剖學。這裡的老師樂於教學,會思考方法使學生用較能理解的方式學習,他還不忘要我們介紹自己的老師給他,宣揚他的教學方式。所以若是這種交流也可以設計讓老師們多參加,應該更不錯,互相交流學習,教學相長。       廣島大學這次為我們設計的見習計畫只有 5 天,雖然時間短但其中包含的項目滿多的。這個計畫包含高醫的九個同學與印尼的兩位同學,另外還有一位英國學生也參與我們部分的活動。我認為廣島大學在設計見習計劃時真的很貼心,讓我們短短五天與世界各地的學生交流,我們也了解到日本人做事情樸實貼心又金準的態度。希望學校可以繼續舉辦下去,也希望學校可以多多歡迎各地的學生來高醫學習,使高醫更加國際化。

牙醫五 徐立真

圖片
2016 年暑期廣島見習心得 高雄醫學大學 牙醫學系 101002011 徐立真     這次去廣島見習,我學到了許多,包括知識 、體制 與文化等等。 課程體系方面,在台灣,我們就是依照學校給的必修課程一步一步學,進而成為一位牙醫師。然而,在日本,他們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門選修課,可以選擇要走研究相關的題目或是手作相關的題目,而老師們偏向讓他們選擇和基礎知識相關的題目。我認為,所有學習到的知識都應該回到他的最根本,而日本的教育更讓我深深體認到了這一點。 在醫院體制方面,日本的醫院有許多貼心的設計,例如病患在掛號後會拿到一支類似 BB call 的東西,上面會顯示大約還要等多久才會輪到她看病,省去了很多病患空等看診的時間。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小兒及身心障礙病房的設計,身心障礙病房的門雖然是自動門,但是病患在進入病房後,要按一個扭才能出門,以防病患因為某些精神問題而逃出病房發生危險;小兒病房則佈置得十分溫馨,連天花板都有許多卡通人物的圖畫,讓小兒在看診時能夠達到最大程度的放鬆。 另外,在廣島大學,我們遇見了一個令我們十分印象深刻的老師,他把所有困難的運動,如顎部運動 、吞嚥運動等等,都製作成了手製模型,讓學生能夠更加方便的學習。或許,這就是文化的不同吧,在日本,他們的教授可以因為熱衷教學而得到社會的認同,進而更加樂在其中;反觀在台灣,教授們得到社會認同的方式大多都是提出研究,或許這和政府給予教授的陞遷體制有關,但,這種體制對於學生而言,也何嘗不是一種損失。 在文化方面,很榮幸在日本我們能有一個和學生交流的晚餐機會,那晚,我們和日本牙醫系學生、印尼及英國等來自不同國家的牙醫系學生暢談醫院、學校體系及生活等等的不同,在談吐之間,我們能感受到日本文化的禮貌與拘束。吃一頓飯下來,日本學生們說了數不清次的『不好意思』,或許這就是他們所謂的『禮貌』吧,但在我而言,台灣人適時的『不拘束』,或許更有親和力呢! 總而言之,這次的日本見習,我看到也學到了許多日本值得我們學習與警惕的地方,期待這次所學,能對我未來的職業生涯,有很大的幫助!

林佑任

             曾經有人問我:「你覺得快樂,是什麼?」,那時我腦袋中飄過無數個回答,快樂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嗎?快樂是發現生活的美嗎?快樂是和所愛的人牽手終生嗎?快樂,究竟是什麼?             在出團的前半年裏頭,挑戰紛至沓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曾讓我們沮喪、也曾讓我們徬徨。從最初試著將滿腔熱血化為一行行文字,一點一滴地建構出屬於我們的計畫,懵懂之間,我們按著時程表開始籌備教案,利用簡單易暸的圖片與文字將衛教知識帶入海報和簡報;開始建立預算表並向各界愛心人士募集物資和經費;拜訪診所、參加政府與民間基金會所舉辦的比賽以宣揚我們的理念和計畫,所有的準備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時間雖然緊湊但這樣的壓力也將我們五人凝實在一起。然而,就在出團前一個月,許多問題接連爆發,在團隊上,我們面臨沒有隨隊老師的窘境;在經費上,之前所寄發的計劃書與募款信件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在索國交通與住宿的規劃上,因為經費的不足導致可能露宿街頭的困境,種種問題都指向了團隊安全有很大的漏洞,「究竟我們還可不可以出團?」這樣的疑問纏繞在所有人的心頭,無助、躊躇、我們像極了一群無頭的蒼蠅,我們該怎麼辦?幸虧在社團幹部們與許多老師奔走之下,事情有了希望!終於,在一群貴人的幫助下,七月中旬,我們踏上了夢想的旅途,前往遙遠的索羅門群島。 「 Visale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 、 Divit Rural Training Centre 、 Don Bosco Tetere 、 Good Samaritan Hospital 、 Village Sale 、 SDA Primary School 、 Honiara Central Hospital 」,在索羅門群島的這一個月裡面,我們一起拜訪了許多地方,這些機構和學校對我們而言並不只是單純計畫中的據點而已,而是總是給予我們微笑、總是熱烈歡迎我們的「家」。在這裡,我們呼吸著索羅門混著青草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享受著人們的熱情與友善,還記得在第一個禮拜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 Visale School ,周圍的小朋友們就像一個個飛舞的小精靈般,帶著害羞的神情偷偷地觀察著我們,當我們眼神互相接觸時,他們有的興奮地咧著燦爛的笑容;有的像捉賊似地轉頭飛奔,那股藏在青澀底下的誠摯與好奇像魔術般地感染了我們五

醫社二 陳韻如

圖片
2016 亞太地區社工學生研討會心得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二年級 103020012 陳韻如 由於自己在大學期間參與的社團有機會接觸到精神健康方面的議題,參與過後發現自己對於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有興趣,因此報名參加這次的研討會,期待認識香港在這個領域的現況。在事前的準備中我認識到來自不同學校的夥伴們,從夥伴們的一些想法與經驗中我也得到了許多東西,也發現了許多自己的不足。到了香港,開始接觸不同背景的學生們,起初是有些緊張、擔心以及不適應的,後來與許多人聊天,聊生活的輕鬆話題,也聊關於社工的現況,漸漸的認識不同的用語、不同的價值觀與不同的想法,我想這也是我參加這次研討會的目的之一。 在五天的演講與機構參訪以及體驗活動之後,我對於香港對於青少年精神健康這方面的服務,以及他們如何執行社區工作有了很大的認識,以及很深的體悟。在參訪 M21 時,除了驚奇環境布置與器材設置的完善之外,更看見政府以及 M21 對於年輕人創造力的支持,這是一個新的面向,用積極的方式去使年輕人影響年輕人,讓年輕人有展現的平台,透過他們的介紹以及影片的呈現我看見許多力量在裡面。再來是認識 「 網上社工 」 ,這是我在台灣不曾聽過的,使我認識到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溝通的媒介多了許多選擇,這是新的可能,當然,它存在著它的問題,例如我們在十分鐘的網上社工體驗中發現到社工無法像原本會談一樣感受到個案的情緒與肢體表現,甚至我認為網上建立關係是有一定難度的,但看見香港在這一塊的發展,也認為是可以學習的。 接著是到黃大仙區,他們介紹到社區工作,與我們社區工作這門課息息相關,其中講者提到他們如何服務不同族群,同時使這兩個族群互相影響,並將力量回歸到社區中,他們為十對老人舉辦婚禮,並且找年輕人來擔任化妝、婚紗設計等工作,年輕人的活力影響老年人,而老年人廝守終生的情感也影響年輕人對愛情的價值觀。更加印象深刻的是,講者回答到如何使年輕人投入社區工作,是要以一個人拉兩個人,兩個人拉四個人的力量來慢慢建立起的,這使正在做社區工作的我有很深的體悟,我也要將這個模式運用在我的社區工作上。第三天的社會模擬遊戲,最後主持人問到當我們在現實中遇見模擬過程中自己經歷到的問題要如何給予幫助,我想,這場模擬過程中相當缺乏家庭支持的力量,如同大家提到的家庭成員各做各的事,對於有情緒病或者有症狀、有疾病的成員沒有

醫社三 林芝逸

圖片
亞太地區社工學生研討會 103020019   林芝逸   剛上飛機的時候,我抱持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因為說明了是研討會,但自己卻不知道自己能跟別人研討甚麼,所以就抱持這一顆學習的心去了。   到達會場,拿到自己的分組名單,看到既沒有同屆也沒有同校其實剛開始覺得很崩潰,因為我其實在一個不熟的環境下,面對不熟的人是無法迅速社交甚至是融入的,但後來想一想,我慶幸還有一個台灣姊姊跟我在同一組,雖然才認識沒多久,但在她面前,我總能表達最真實的自己 ,隨著她的陪伴,就開始了這五天的行程。   開始的前一兩天,我總是害怕自己被叫到,或是要在團體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到後來我發現自己雖然還是不敢在大家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過在小組裡,我不再是被動地發言,會自己主動的說出自己的感想,或許是因為活動讓我有啟發,也或許是因為我熟悉了小組的每一個人,而他們都帶給我勇氣,在這個活動我還學習到了另一樣東西,就是如何與人相處。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比較深層的一面,一開始我總怕自己無法融入,其實更怕的是不知道能否有像其他實習過或是讀研究所的姊姊一樣,有任何很深的體會,因為總覺得自己比別人缺少了什麼,但其實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機構參訪和活動體驗,自己能看到的面向,就會有各種不同的角度,也會開始想,即將要成為社工的我,能為台灣帶來甚麼樣的幫助,我能不能將在這個活動中學習到的東西加以發揮,我認為自己在這次的活動中,真的不僅僅是交到了很多朋友,甚至從他們身上吸收了很多,甚至是我在分享的時候,也讓他們有得到東西的感覺,發現其實自己學到的真的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在這次的活動中,我看到了各國不一樣的社工面貌,像是中國的發展就還不是很完善,他們必須再多花一點時間,去發展出屬於他們的制度,而澳門和香港則是擁有好的資源和好的薪水,他們的制度和在團體工作、家庭工作、社區工作還有個案工作,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這次對我來說,看到了很多不一樣帶團體的方式,思考要如何創新和學習並且帶到台灣來然後發展出屬於我們的團體工作,雖然我們國內的薪水和資源都得來不易,但卻也很慶幸我們的制度比一些地方都來的完善,至少對我們來說,不用擔心不完善的制度會影響我們的工作。

醫社二 吳家琦

亞太地區社工學生研討會 2016 ─青少年精神健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二年級 吳家琦 我來自桃園,在有生之年還沒有有印象的出國紀錄,實實在在的一個鄉巴佬(其實兩歲左右有去過中國大陸某處,只是完全沒有印象了),所以這一次的機會讓我十分雀躍也很緊張,畢竟是第一次出國,對於文化、飲食、語言等等都不太相同的地區和人都十分好奇,十分期待這一次的研討會到來,也為自己下了一點點去的目標:因為這一次的主題是青少年精神健康,而自己本身也對這一塊頗有興趣,加上大三要實習了,正在想實習機構要在哪一個領域,想藉由這一次的機會可以去看看,並且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對這一塊有興趣。 從行前會議的互相認識與準備,我認識了從不同學校來的夥伴,互相交流了想法與討論了去到香港的匯報,找了很多台灣的文獻與資料,與夥伴互相討論,藉由這個過程發現台灣有很多不同的方案正在執行,有別於傳統的五大領域,這些方案的想法與觀點是很不一樣的,激發了我很多的想像,社會工作的邊界不該被教科書上那樣界定,而是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實踐,期許自己可以走出不一樣的社工路。 到了香港後,與來自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四地的學生接觸,話題也很多有關各國社會工作的狀況,但是也免不了一些敏感的政治話題,但是在交流中會發現到每一個地區的社會工作都有不一樣的定位,從處遇方式、薪資待遇、社會地位還以很多很多的角度切入,分享台灣的狀況,了解別的國家的狀況,視野也廣了一些。而主辦單位在這幾天的行程中,安排了很多的參訪機構行程,對我來說真的大開眼界,看到香港的 M21 媒體空間、救世軍等等,讓我發現了台灣的不足,也看見台灣的優勢,台灣的社工需要被看見,不然永遠都是社工界自我取暖,而外界的眼光永遠停留在「社工不就是志工。」的想像中。 自由時間中,免不了的購物行程,但我更喜歡那裏的風景,很多地方有著很漂亮的風景,對於第一次出國的我來說,真的莫名的興奮,但是當地的物價和食物是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有些水土不服,但是這也是去到島外必須要適應的挑戰吧(回到台灣小港機場我就感冒了,哈哈)。 最後想說說這一次我所得到的東西,其實不是一開始設定的目標,但是我覺得更廣闊了吧,社會工作實踐的方式還有很多,我們這一倘旅程中看到香港的藝術治療、媒體傳播、社區等等力量,很多有別於台灣教課書中所定義的五大領域之外的社會工作都在執行,而且都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