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5, 2018的文章

運醫系 102009013 趙姿婷-茨城縣立醫療大學心得

圖片
102009013 趙姿婷 研習日期: 2018/07/01~2018/07/28 研習科系:作業療法學系(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 第二次來到日本,四個禮拜 28 天充滿驚喜的旅程在此展開。 茨城是一個為在東京都東北方的一個縣,沒有東京的繁榮燦爛,卻有著另一種純樸悠閒地氛圍。每個早晨從住處走到學校有著朝氣且充滿人情味的風景。等待著娃娃車的幼稚園娃兒;路隊上學的小學生;騎著單車嬉鬧的中學生。雖互不認識,但只要相視彼此總有禮貌地打招呼。 回到台灣翻著日記看著照片,回憶起那些歡笑、感動讓我再次悸動。「夢」終將要醒 … 。 旅程的開始 為了配合領住宿鑰匙的時間,搭了凌晨兩點多的飛機前往東京。到了機場拖著龐大的行李從第三航廈走到第二航廈購買西瓜卡。以為準備就緒,坐在公車亭等著公車前往土浦,這時有一位好心的日本人提醒我們由於是高速巴士,需要買票劃位,就這樣第一個突發狀況開始了我們的旅程。提早到了土浦,但老師已更早到那等著我們。透過老師的協助,店員、老師和我三人用英文、日文、畫圖各種方式溝通,完成了入住手續。一切準備就緒後已接近傍晚,肚子餓到前胸貼後背的我與室友前往超市採購,就這樣度過了忙碌的一天。 課後歡樂合影   校內學習 在這一個月裡,日本老師安排了許多豐富的行程,讓我有機會認識不只是作業治療學系(即職能治療學系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的台日差異,更了解到制度成面及推廣政策等各方面的資訊。 在學業上,每周二、四早上固定會去茨城縣立醫療大學附設醫院見習,分別去兒童及生理各半天。治療師帶著 2~3 位學生一起進行治療。每次會跟著不 同的老師觀察不同的個案。在日本治療上很強調個案「想做的事」,不太強調個案的診斷或年紀,因此老師每次介紹個案時一定會告訴我們個案想完成的事。不一定會說他的診斷,有時老師甚至不清楚個案的年紀。這與台灣的治療目標略有差異,在台灣見習時,常聽到治療師提到個案的診斷,考量個案的年紀訂出期望個案恢復的能力。例如:希望年輕的個案重回職場;希望年長的個案生活能自理;希望個案中風的患側手可以有功能。在治療時,日本復健時間為 40~60 分鐘不等,且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與台灣每次 30 分鐘一對二至三的比例有很大的不同

職治系 105018014 李旻馨-茨城縣立醫療大學心得

圖片
一、學校課程心得   在學校,我們參與的課程有副木製作、輔具製作、職能治療評估學,以及英文課程。   在實作的副木及輔具課程,我們學習到副木及輔具相關的知識,這對尚未休習相關課程的我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不過雖然老師教學以日文為主,看講義的內容還是能多少了解一點;實作的部分,老師會在一旁看我們做,如果有問題老師也會給予一定的協助,最後自己做出成果時,非常的有成就感,尤其是木工的部分,因為有些器具需要比較大的力氣,所以其實過程並不是很輕鬆,但看到自己做出的成品,覺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職能治療評估學的課程,我們學習有關COPM的評估,老師有講解概念,也有實作練習的部分,這個課程裡讓我看到日本OT的評估非常注重在個案日常活動,像是老師要求我們實作的中風個案使用吸塵器,會從個案的身體狀況、家中環境去調整,再請個案實作來評估,這樣的方法很貼近個案的真實生活,也能評估到最接近個案平時的能力及不足的地方,我認為是很棒的。   而在英文課程的部分,老師讓我們分別和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交流,基本上兩堂課都用於和日本學生交談,我覺得這樣的課程讓我更勇於和外國陌生人搭話、聊天,也讓我發覺很多日本和台灣的不同之處,我們也互相介紹了彼此國家的特色、景點,甚至交換了卡片,雙方都很開心盡興的感覺非常不錯! 二、醫院見習心得   在行程表內,我們一個禮拜會有兩次的醫院見習,分別是小兒和生理部分。很不湊巧,這兩個領域正好是我較陌生的領域,很多療法和機制我都尚未學習,因此在見習時,難免會有些吃力,不過經過四個禮拜的見習,看過的個案及治療師採用的療法看多了,也漸漸的明白這些療法使用的目的,以及甚麼樣的疾病會有哪些症狀等等。   日本的臨床治療,和我在台灣看見的臨床治療有很多方面的不同。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一個治療師,一個時段只接一個個案,個案在進行活動時,治療師一定在旁觀察並給予協助,治療師也負責這一個個案的評估及活動設計,這樣的制度讓治療師得以深入了解一個個案的需求及職能生活史,了解個案真正的需要是什麼,並且針對他的目標去設計活動。此外,我發現這樣的制度讓個案和治療師間的關係更密切,治療時,個案們往往樂於和治療師分享自己的心情,談論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況等,除了有助於治療的進行,也建立了良好的醫病關係,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部分。   

醫放系 105015016 鄭淳憶-茨城縣立醫療大學心得

圖片
RT105 鄭淳憶 交換日期: 2018/7/1~2018/7/28 見習科別: 放射線技術科學部 一、 海外見習之所見所聞 (1) 課程學習     IPU 學校內有提供各種儀器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不像高醫需要等到大四實習才有機會到醫院操作儀器,在這個月我們學了基本的 X 光擺位、 CT 及超音波的操作,這些都是我們在台灣尚未接觸過的。另外,與高醫最大的課程差異是課堂上的師生比,在高醫通常是一位老師教導至少一個班級的學生,但我們在 IPU 看到的是:大部分的課一個班級會分三至四組,一位老師只教十位左右的學生,而且一間教室裡還會同時有兩位老師分別教不同的課程。     在 IPU , 會有一門課程是會讓物治 、 職治 、 醫放 、 護理 , 四個科系的學生互相交流 , 完成一個報告 , 這樣不只能學習到本科系的專業知識 , 還能透過共同討論 , 多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 , 這種跨領域的課程也是高醫比較少見的 。 (2) 醫院參訪及機構參訪     除了參觀 IPU 附設醫院,我們也到許多附近的醫院參訪,例如:土浦協同病院、東京醫科大學茨城醫療中心、筑波大學附屬病院 … 等,每家醫院的特色都不同,也親眼看到許多正在做檢查或是治療的過程。     校外參訪的機構也不少,例如: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質子治療研究中心、日立公司 … 等,在台灣很少機會能參觀那麼大型的機構,很高興在日本這一個月能到那麼多機構,讓我學習到各種不同的新知識 , 也了解到現代放射線的研究近況及趨勢。 (3) 體驗日本文化及休閒娛樂     老師及學伴們對我們很照顧 , 讓我們體驗穿和服 、 製作糰子、觀摩茶道文化 、 玩劍玉 , 除此之外 , 也常常帶我們到茨城縣的著名景點遊玩以及品嚐日本在地美食 , 像是筑波山 、 大洗水族館 … 等 , 每次的出遊都留下很難忘的回憶 。     每個假日會跟高醫物治職治的學生一起到東京旅遊 , 我們是因為一起來見習才認識,在日本這個月我們也算是命運共同體,有很多事都要互相照應 , 很高興能藉由這個機會與其他科系有進一步的交流 , 讓我對物職治有更多的了解 。 (4) 校園日常     在校園附近幾

物治系 105019034 石庭瑜-茨城縣立醫療大學心得

圖片
105019034   石庭瑜 交換日期: 2018/7/1~2018/7/28 見習科別:理學療法學科(物理治療學科)         由於阿姨嫁到日本的緣故,日本於我算是親近,即使如此,這次的交換經驗是我第一次這麼長時間隻身異鄉,也因此有許多不同的體驗及感悟,而這趟旅程的收穫,不僅止於課業上的,更多的有生活上經驗的累積,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交流。 校園生活         因為曾經擔任接待 IPU 學生的工作,讓我對於 IPU 產生了好奇,也因此成為了我申請這次交換的契機。茨城縣立醫療大學是一間以保健醫學為主的大學,有一學部及四學系,在保健醫療學部下,再分四學科,分別為:看護學科(護理系)、理學療法學科(物理治療學系)、作業療法學科(職能治療學系)、及放射線技術科學部(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這次除了理學療法學科外,我們也參訪了其他學系(如:看護學系)的教室,也看到了不同於台灣的日本式教育。        除了參觀教室外,我們也參與了日本學生的課堂,一起說英文、做鞋墊、還有一起學抽痰,在日本,只要身為醫療人員,都要學會抽痰,在病人需要時,直接處理,而不像台灣還需要呼喚護理人員前來抽痰,避免時間上的拖延,縮短病人不舒服的時間。和他們一起上課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不同於台灣的地方,他們的實習課主要都是由學生分組進行,而老師則在旁邊扮演解惑提醒的角色,當學生有問題的時候,便會請教老師,而這時老師才會提出其看法,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這樣的上課方式提供學生更多發展空間,也增進他們自學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培養團隊精神,這是日本最最看重的,從學校教育開始培養的團隊合作,在醫院職場便得到很好的展現。 見習見聞         由於茨城醫療大學的特殊性,他們的附屬醫院專門只收亞急性及慢性患者,而這些患者一定是由其他醫院轉介而來,無法依自己意願自行掛號看診,我們也能由此看到日本醫療分級體制的落實度及嚴謹性。除此之外,日本主要運用的治療方式以病人自主運動治療為主,所以治療是的設計也是以此為基礎,同體育館的環境,更方便治療進行,不同於台灣的地方,還有治療時間的差異,由於健保的關係,台灣一位患者的治療時間就是 30 分鐘,不多不少,且以儀器治療為主,由於治療師與患者比例的緣故,也常會出現團體課(一位治療師同時負責多位患者),而日本的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