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30, 2009的文章

王培諭 國際志願服務-史瓦濟蘭

研習期間:980630~980721 研習學生:醫學院 醫學系 王培諭 研習地點:史瓦濟蘭 研習類別:2009國際志願服務 層層交疊的山稜線,延伸至天際。一抺橘紅色的餘暉掩映山頭,遠處揚起狼煙一陣。坐在山坡石塊上凝視遠方,回想我們在史瓦濟蘭的這段時光,也把握最後能留住的些許記憶…… 初踏上史瓦濟蘭,仍然無法置信自己已經身處非洲。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這塊土地的我,心中有許多疑問與想法。在為期三週的行程中,有些得到了答案;有些則還是無解。想像中的史瓦濟蘭與實際上不同。現在想起,不禁覺得之前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這裡並不是所謂的黑暗大陸,只是人們了解的太少而有畏懼的意識。在這個國家,疾病固然讓人害怕,然而最讓我痛切地卻是貧與富的落差。史瓦濟蘭到處充滿著「反差感」,有好亦有壞。壞的是那深如鴻溝的貧富差距,不親身走一遭是無法體會的。好的則是人民在愛滋、肺結核……等疾病下,仍保有樂天知命的性格。正因看見了這些矛盾與衝擊,此趟非洲經驗也拓展了視野與見聞。 第一個禮拜中印象最深刻的就屬在Manqweni的診所所看到的場景。Manqweni是一個地方診所。醫療資源匱乏,但卻是當地的重要醫療中心,也是主要轉診的地方。與台灣不同的是,護士在當地醫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病人成簇地在診間外等候,護士逐一為他們看診。嬰兒哭鬧聲、小孩嬉戲聲、婦女閒談聲……等不絕於耳,在小小的診所迴廊迴盪著。在Manqweni,醫生一個月才來看一次診。想想身在台灣的我們,著實幸運也幸福許多。 Manqweni診所外頭的草坪上,婦女成群臥坐,在冬陽下抱著小孩促膝聊天,形成一幅很融洽溫馨的畫面。但在看似閒適的氣氛下,確有著另一種氛圍:罹患愛滋病的心酸。還記得與坐在草地上的母親稍微交談一下,他看了看我手中的相機後主動地要求要我幫她與她的寶寶合照,讓我心中頓時惆悵感湧上。他們的生命是如此的不確定,也許還未體驗到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就離開這世界。抬頭望著廣闊無雲的藍天是如此的平靜,而內心情緒卻是激動萬分。我想,非洲的天空太藍,藍得讓我的心忘卻了這塊土地上的悲傷與辛苦。 在接續的幾個禮拜中,分別下鄉到兩所較偏遠的地方小學:Nyambo與El Shaddai,這也是更貼近、更深入史瓦濟蘭的時候。Nyambo反映出腦海中對非洲的印象:漫天黃沙襲人、枯黃雜草漫生。El Shaddai則是把史瓦濟蘭寧靜與壯闊的美,完全地深烙在每個人的腦海裡...

黃夢婷 跨文化護理研討

研習期間:980620~980705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黃夢婷 研習地點: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研習類別:跨文化護理研討 懷抱著緊張興奮的心情,選修了跨文化護理研討課程,而當真正進行出國準備手續時,從與陳慧貞老師連絡學習目標及課程表,發現整個跨文化護理課程是多麼令人期待。 經過了長時間的轉機及飛行,終於抵達目的地-美國南方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開始了跨文化護理的洗禮,然而,首先面臨到的是語言溝通,突然覺得自己的英文聽力及會話能力果真突飛猛進,要求自己認真聽、主動說是最大的收穫。安頓好行囊後,開始進入了一連串的課程,參訪喬治亞大學內圖書館及校園,並參加了E- Live課程活動,加入研究所課程的分組活動討論,及參觀Peachford Behavioral Health Center,感受到美國不同文化的教學及精神科照護領域。專科護理師所開業的學生健康中心更可見到專科護理師在其專業角色中的獨立功能,他們對照護學生的護理獨特性,提供了不只本國學生更對異鄉學子的照護,也提供了許多學生可負擔的治療及護理和免費諮詢。而參訪Grady Memorial Hospital的急診室是自己所關注的重點,Grady Hospital是著名的創傷中心,急診入口分為救護直升機及救護車入口和自行到院病患入口,並於入口處設有偵測門和警衛,其急診每日就診人數與高醫急診相比較約為1.5倍,主要以外傷為主包含車禍及槍傷患者,病患抵達醫院方是多以救護直升機及救護車,而護理人力配置卻差不多,其中協助治療病患的各專科小組照會功不可沒,降低急診病患留滯。參觀急診設備包括電腦控管衛材庫存,及給藥作業,急診內每位病患的生理監測系統統一傳輸至中央監測畫面,並由一位護理人員管理病患資訊,發現異常可立即通知主責護理人員,並且針對氣喘病患設置的治療室設備十分齊全,另外在加護病房及癌症中心的病人單位各可處處見到貼近人心的設計,包含家屬可隨時在加護病房內陪伴病人,癌症中心溫馨的醫療環境,電腦化的病床更有多國語言發聲,以方便照護外國病患。 在跨文化課程中另一種不同的體驗則是陽光夏令營,深深受到感動,一個只靠著各方捐贈及義工支持,為了癌症兒童及其他病童所舉辦的夏令營,參加的孩子們很難相信竟然帶著醫療藥物參加,藉由Bubble的介紹,看到了為病童設計的各項活動及設施,覺得這真是一個非常值得支持而...

林采蓉 跨文化護理研討

研習期間:980620~980705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林采蓉 研習地點: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研習類別:跨文化護理研討 維持兩星期的跨文化課程已圓滿落幕,從一開始滿懷期待到實地參訪,藉由協帶人員的解說及參觀,收穫良多,對於美國健康相關照護體系及護理理念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首先參觀是為行為治療醫院(Peachfort Behavioral System),在參訪前事先與協帶人員討論此醫院的護理體制及照護理念,並強調護理人員與病人之間的關係,不論是為實習生或是護理人員皆應遵守規定,界定範圍,而護理人員不著裝制服,以佩帶證件區合員工與病患,可增進與病患的互動關係,但同時也可能會使得混淆的情形出現,除此之外,為使得病患有效利用醫療資源,配制了一位監控病患住院情形,透過病歷了解病患病情是否尚需住院,病情許可即為安排轉介處,是為一大優點,將醫療資源不浪費運用,並讓病患早日出院,在家人的陪伴下是有助於病情的回穩。 在參觀兩間醫院,發現不管在公立醫院亦或是私人醫院,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即是貧窮病患就醫問題,站在人道立場,醫院是無法拒絕病患就醫,但若是皆接受這樣病患就醫卻繳交不起醫藥費,最後醫院往往需面臨自行吸收的問題,另一方面美國保險制度多為私人,不論是公司的或是個人保險,沒有保險的民眾當需使用醫療資源時,往往需付出相當大的金錢花費,對於貧窮民眾沒有保障可言;相對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理念是為全民均等,人人皆有享有醫療資源的福利及權益,但常常會有一些不正確觀念出現,認為有健保即可以任意的使用,結果反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惡意浪費,因此,應提醒社會民眾醫療資源的正確應用方法,方使得資源運用得當。 美國是多種族的國家,包括西班牙人、非裔美人、黑人、拉丁美洲人等,在醫療健康照護體系下,身為照護病患第一線護理人員,對於文化差異的評估應具備高度的敏感性,內含語言與非語言的表現,美國醫護人員非常重視病患的隱私權,在沒有徵得病患同意的情況下,不會任意執行提供參訪的行為,是為顧及病患的感受,此尊重病患並考量可能會引起不舒適,值得學習及仿效,但也因為如此而無法看到護理人員及專科護理師如何發揮角色功能於臨床實務上,實屬可惜。 文化的差異即使在同一種族仍會顯示出差異性,在二星期的參訪美國健康照護模式下發現,國外護理人員於臨床實務上對於文化敏感性已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