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1083陳源劭-科隆大學醫院見習心得報告
< 見習 > 科隆大學醫院的耳鼻喉科 (HNO) 是一棟獨立的建築物,含括診間、各檢查室、病房、手術室、辦公室和會議室,科內每天有兩次會議,分別是早上 7 點 50 和下午 3 點,當日的手術清單和所有的人事分配都會濃縮在一張 A4 紙上,一目了然,相當方便易讀! 德國的醫學教育傾向自發性的學習,並沒有硬性地規定按表操課,我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地點,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待在手術室,觀摩各式各樣的手術,包含: septoplasty 、 sinusotomy 、 tonsillectomy 、 adenoidectomy 、 parotidectomy 、 neck dissection 、 sialoendoscopy 、 removal of cholesteatoma 、 tympanoplaty 、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ation 、 vibrant soundbridge links 、 cochlear implantation 等,不論是耳、鼻、喉、頸部皆有所涉獵! 除了手術室,我也撥空到診間、檢查室和病房見習,但由於語言的障礙,收獲相當有限。德國大學醫院的病人都必須經由地方診所轉診而來,病人無法選擇給特定的醫師診治,需視當日的人事配置而定;並且會先由 assistenzarzt ( 住院醫師 ) 看診、排定診斷所需的各項檢查,待所有檢查作完、向 oberarzt ( 主治醫師 ) 簡報完畢後,再讓 oberarzt 看診、解釋病情和治療計畫,後續再度由 assistenzarzt 接手,完成電腦系統的繕打、排定手術和開立處方籤等,就診的每一個環節都相當仔細而耗時,因此到大學醫院求診通常會耗費一整個上午。而病房的部分會輪流由 1-2 位 assistenzarzt 負責一個 station ,約 10-15 人,每天早上住院患者必須依序到檢查室報到作檢查,醫師會在作完 PE 後,簡短書寫一兩行的 Progress Note 作為紀錄,以及更新 Patient List 上每位病人的相關資訊,譬如:診斷、手術日、住院天數、 procedure 或檢查等,而 oberarzt 則不須照顧病房,只有當病人的狀況超出 assistenzarzt 能力所及的範圍才會向上呈報、討論。 綜觀德國和臺灣的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