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治系四年級何嘉濠海外實習心得
研習時間:2011/04/18~2011/05/05
研習地點:澳門鏡湖醫院
活動名稱:澳門鏡湖醫院進行學術學習與交流
研習類別:研習交換
這次有幸來到澳門本土一間大型綜合醫院實習交流.雖然時間很少,只有短短的三個星期.但經過此行,對於澳門醫院的運作模式.物理治療室的環境,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性質等等,在經過導師們的熱心和積極的講解指導後,也能有充分的了解.澳門的醫院跟台灣醫院的運作模式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只是差在治療室的環境和日常作業上.這是由於澳門地方很小.醫院的環境也不像台灣的醫院都那麼的大.澳門的物理治療室當然會受到這樣的環境限制.不像台灣那樣不同的科項會在不同的治療室內作治療處理.即是說在澳門神經跟骨科的病人可能會同時在一個環境下作治療.亦因如此.澳門的治療師可能在一天裡面要治療不同種類的病人,即是說病人可能是因為神經問題而來的,也可能是小兒的病人之類等等.這無形中對治療師的能力來說是一種相當大的挑戰.意味著他們是被要求對於四大科類的治療技巧都必須要非常的純熟,這樣才有辦法針對病人的問題作出處理.而且這樣的制度使澳門物理治療師的專長性不像台灣治療師那樣明顯.但也表示澳門的物理治療師的能力會被要求成更加的綜合化,這意味著治療師的臨床經驗跟知識顯得很重要了,也更須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才有辦法面對不同種類的病人.另一方面,澳門的治療師在醫院工作時會分成兩個種類.一種是專給病人做一些徒手治療或指導運動之類的.另外一種即是負責病人所有理療的部分,包括所有儀器的施予.前者和後者基本上是獨立分開運作,雙方會有互相交流.但是不會互相干涉對方治療處理的部分.即是說做徙手的只會做徙手,做電療的只會做電療.而做電療的不會跑去做徒手之類的.這樣的作事方法跟台灣很不一樣.台灣的治療師就沒有分這樣,都同一個治療師包辦電療跟治療.我個人覺得.澳門這樣的做法有他的好,也有他的不好.好的是可以有更充裕的治療時間為病人做更多的治療,因為治療時間大家都是固定的,有時候病人會因為又做電療又要徒手,在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當電療的時間都快來不及做的時候,還要做其他徒手治療就會難上加難,從而導致治療品質下降,澳門這樣可減少這機會發生.而且治療師也可以有更多下手的機會,因此治療師的技巧、手法和經驗也會跟著更快的熟練,而且電療這樣排法,因為沒有了徒手的部分,病人可以一個接一個的進去直接做,對於治療師較少時可以更容易控制人流,因為處理一個電療操作的時間要比教一個病人運動快得多了.而壞的是,徒手治療不像電療還有等候病人做完機器的時間,若果一直要幫病人做徒手治療的話,治療師會比較少有喘息的時候,若果都碰著一堆病人連著要做治療時就會顯得很累,也更容易因此形成更多的職業傷害.所以這樣的治療分配上,感覺上對於人流管制是一個很好和方便的方法.但是也會加重治療師的負擔,所以好壞各參半.除此之外,澳門的病人跟台灣的病人形態也有一點點不一樣.澳門的病人通常治療期都會很長.這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澳門人普遍對物理治療還是很陌生,通常小事不會來找物治,還是會跑去一些傳統的民俗療法,如推拿針灸那種,來看病通常都是很慢性,而且一直醫不好那種,而另一群病人大部分都是手術後出院的門診病人,須要長期接受治療.二.是澳門病人還有另一特點.就是比較不怎麼積極,這跟台灣有明顯的不一樣.台灣有健保,醫院會逼著你去做治療而盡快出院,所以病人很多時候都會比較主動,動機較強,這樣教運動也比較好教,澳門不是,沒有什麼樣的限制,病人普遍也會比較懶,術後都不怎麼會動,而且治療師相對也比較少,沒有可能針對每一個術後病人都能給予治療,病人本身動機不夠,加上又沒有人去督促的話,復健期一定會大大拉長,因而大大增加住院時間,病人住院久了某程度心肺機能都會下降得很快,時期拉長,復健成本也拉長,長遠來看,對病人來說,也不見得是一好事.最後,還是很感謝鏡湖醫院願意給一個機會讓我們交流學習,這是一次不錯的經驗.不過我覺得澳門物理治療相對台灣來說也算是剛起步發展,很多東西還是可以好好跟台灣學習的.而且澳門比較缺乏的是給治療師進修的機會,因為澳門地方小,不像台灣,很多研究物理治療的大學,也不乏出色的物理治療師長期開一些教學課程.澳門的治療師通常要修課還有必要跑到香港、台灣或內地,澳門也沒有台灣治療師那樣有5年修滿多少學分的標準.所以之後還是期待有更多台灣的治療師來澳交流.促進兩地的物理治療發展.
研習地點:澳門鏡湖醫院
活動名稱:澳門鏡湖醫院進行學術學習與交流
研習類別:研習交換
這次有幸來到澳門本土一間大型綜合醫院實習交流.雖然時間很少,只有短短的三個星期.但經過此行,對於澳門醫院的運作模式.物理治療室的環境,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性質等等,在經過導師們的熱心和積極的講解指導後,也能有充分的了解.澳門的醫院跟台灣醫院的運作模式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只是差在治療室的環境和日常作業上.這是由於澳門地方很小.醫院的環境也不像台灣的醫院都那麼的大.澳門的物理治療室當然會受到這樣的環境限制.不像台灣那樣不同的科項會在不同的治療室內作治療處理.即是說在澳門神經跟骨科的病人可能會同時在一個環境下作治療.亦因如此.澳門的治療師可能在一天裡面要治療不同種類的病人,即是說病人可能是因為神經問題而來的,也可能是小兒的病人之類等等.這無形中對治療師的能力來說是一種相當大的挑戰.意味著他們是被要求對於四大科類的治療技巧都必須要非常的純熟,這樣才有辦法針對病人的問題作出處理.而且這樣的制度使澳門物理治療師的專長性不像台灣治療師那樣明顯.但也表示澳門的物理治療師的能力會被要求成更加的綜合化,這意味著治療師的臨床經驗跟知識顯得很重要了,也更須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才有辦法面對不同種類的病人.另一方面,澳門的治療師在醫院工作時會分成兩個種類.一種是專給病人做一些徒手治療或指導運動之類的.另外一種即是負責病人所有理療的部分,包括所有儀器的施予.前者和後者基本上是獨立分開運作,雙方會有互相交流.但是不會互相干涉對方治療處理的部分.即是說做徙手的只會做徙手,做電療的只會做電療.而做電療的不會跑去做徒手之類的.這樣的作事方法跟台灣很不一樣.台灣的治療師就沒有分這樣,都同一個治療師包辦電療跟治療.我個人覺得.澳門這樣的做法有他的好,也有他的不好.好的是可以有更充裕的治療時間為病人做更多的治療,因為治療時間大家都是固定的,有時候病人會因為又做電療又要徒手,在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當電療的時間都快來不及做的時候,還要做其他徒手治療就會難上加難,從而導致治療品質下降,澳門這樣可減少這機會發生.而且治療師也可以有更多下手的機會,因此治療師的技巧、手法和經驗也會跟著更快的熟練,而且電療這樣排法,因為沒有了徒手的部分,病人可以一個接一個的進去直接做,對於治療師較少時可以更容易控制人流,因為處理一個電療操作的時間要比教一個病人運動快得多了.而壞的是,徒手治療不像電療還有等候病人做完機器的時間,若果一直要幫病人做徒手治療的話,治療師會比較少有喘息的時候,若果都碰著一堆病人連著要做治療時就會顯得很累,也更容易因此形成更多的職業傷害.所以這樣的治療分配上,感覺上對於人流管制是一個很好和方便的方法.但是也會加重治療師的負擔,所以好壞各參半.除此之外,澳門的病人跟台灣的病人形態也有一點點不一樣.澳門的病人通常治療期都會很長.這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澳門人普遍對物理治療還是很陌生,通常小事不會來找物治,還是會跑去一些傳統的民俗療法,如推拿針灸那種,來看病通常都是很慢性,而且一直醫不好那種,而另一群病人大部分都是手術後出院的門診病人,須要長期接受治療.二.是澳門病人還有另一特點.就是比較不怎麼積極,這跟台灣有明顯的不一樣.台灣有健保,醫院會逼著你去做治療而盡快出院,所以病人很多時候都會比較主動,動機較強,這樣教運動也比較好教,澳門不是,沒有什麼樣的限制,病人普遍也會比較懶,術後都不怎麼會動,而且治療師相對也比較少,沒有可能針對每一個術後病人都能給予治療,病人本身動機不夠,加上又沒有人去督促的話,復健期一定會大大拉長,因而大大增加住院時間,病人住院久了某程度心肺機能都會下降得很快,時期拉長,復健成本也拉長,長遠來看,對病人來說,也不見得是一好事.最後,還是很感謝鏡湖醫院願意給一個機會讓我們交流學習,這是一次不錯的經驗.不過我覺得澳門物理治療相對台灣來說也算是剛起步發展,很多東西還是可以好好跟台灣學習的.而且澳門比較缺乏的是給治療師進修的機會,因為澳門地方小,不像台灣,很多研究物理治療的大學,也不乏出色的物理治療師長期開一些教學課程.澳門的治療師通常要修課還有必要跑到香港、台灣或內地,澳門也沒有台灣治療師那樣有5年修滿多少學分的標準.所以之後還是期待有更多台灣的治療師來澳交流.促進兩地的物理治療發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