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系五年級陳映竹出國研習心得分享
牙醫系五年級陳映竹-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20204~1020215
研習地點:美國
研習名稱: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研習類別:姊妹校交換
一、行前準備
初次聽聞關於賓大見習,是來自學長姊在口衛隊社課時的分享。
去年九月,考量到這是實習前最後一個長假,加上想一闖海外開闊視野的心情蠢蠢欲動,開放報名的公文一下來,我便遞交了申請資料。見習人員名單約在十月中旬底定之後,便開始了忙碌的行前準備。
預訂住宿處與機票、與賓大校方連絡、規畫見習之餘的旅遊行程與交通……等,都是我們在五年級上學期見習之餘還要張羅的事,所幸我們採取分工進行的方式,而一次精采可期的美國之旅也漸漸有了雛形。非常幸運地,2012年11月起美國已開放臺灣免簽證,我們一行人只需在網路上申請ESTA
(全稱Electronic System for Travel Authorization,旅行授權電子系統)並列印,就能通過海關進入美國。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多方詢問往年參加過見習的學長姊們經驗,不論在食衣住行、行程安排或是見習的注意事項上,都得到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提醒,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二、旅途所見
1. 紐約New
York
在前往費城之前,我們提前了一星期,前往紐約這令人神往的世界級大都會。我們拜訪了自由女神像、世界上最大資金流通的華爾街、時代廣場、中央公園,觀賞百老匯劇、到自然歷史博物館、到洛克斐勒大樓看夜景……等,每一個行程都在記憶裡留下許多驚嘆,而我們這群初來乍到片刻就又得離開的小觀光客,則不停地嘗試用雙眼、用相機,保留住任何一個我們希望永生難忘的畫面。
紐約是個如此璀燦的城市,從店裡的商品到街道上的人流或建築,都展現出驚人的多元,整個城市包含了無盡的可能性。或許這樣的能量與強韌,解釋了為什麼紐約在經過了911──這個城市近幾年中所受過的最巨大創痛過後,能在幾年內又恢復成世界上數一數二強大且華美的都市。
2. 費城Philadelphia
費城是個充滿了歷史氣息的古老城市。美國歷史上很多著名事件,如獨立宣言的發表、美國憲法的簽署,都發生於此(甚至連第一面美國國旗的設計與縫製也是),使得這裡被譽為美國國家誕生地、或美國歷史的搖籃。此外,費城在1790~1800年做為國家首都,是美國第一個首都的所在地,建國初期的政務事宜都在此進行。
在見習之餘,我們參觀了自由鐘、獨立廳、費城市政廳,也參觀了費城美術館、利用週末前往大西洋城遊玩。費城這個城市雖不像紐約一般光彩奪目,卻散發出一股內斂、穩重,靜靜地提醒著世人美國是個自由的國家,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城市。
三、見習心得
u 上課
在賓大的每一天行程,都從參與早上8:00-10:00的牙醫學課程開始。我們與賓大牙醫系三年級學生一同上課,課程有:牙體復形學、口腔外科學、齒顎矯正學、口腔病理學等,都是在高醫三或四年級時曾上過的課程,因此雖然是全英文的上課環境,但還尚能跟上課程步調。有趣的是,在牙體復形課程結束之後,還免費送班上學生每人一盒居家美白組,讓學生可以實際體驗居家美白的效果。
不同於臺灣學生習慣手寫筆記的方式,美國的大學生上課時幾乎人手一台筆電,即時將教授所講授的內容記錄下來。且令人佩服的是,班上幾乎沒有人睡著,這點很值得多數臺灣大學生好好學習。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小的差異,以牙醫系為例,臺灣學生多有製作「共筆」(共同筆記)的慣例,這種筆記方式的好處是透過分工,同學們可以花較少的時間就吸收來自課堂的大量資訊,但相對的學生獨立思考與整理重點的能力較弱;而賓大牙醫系的同學們上課筆記全憑個人努力,這樣的學習方式或許辛苦得多,但對於上述能力來說,卻是非常紮實的訓練。
這裡有著非常強的學習風氣,也許跟入學制度與高昂的學費有所關係。賓大牙醫系的入學制度有點近似於臺灣的後醫系,是念完四年普通大學後才能報考就讀,一年級時修習基礎醫學科目、二年級接觸牙醫學科目並見習,三、四年級則進入醫院實習,且四年級時必須到他院或國外醫院實習一個月(externship)。
另外也有一種PASS program,是給已經在外國取得執照的牙醫師們就讀的,透過參與系上三、四年級的課程與實習,取得在美國執業的許可。但與從一年級讀起的正式學生相比,參與PASS program的學生們畢業後能在美國本地執業的範圍仍較狹小,各州也有各州針對牙醫師執業的不同規定。
不同於高醫的intern是一站跑一個月,賓大牙科實習生是每星期按照預定schedule到各專科進行實習、或在student clinic幫病人看診,可能今天在Admission
& Emergency幫忙接初診病人,明天就要到兒童牙科面對小朋友。我認為這樣的安排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不會因為離開一個clinic太久,造成相關的技能變得生疏或需要重新複習。
u 診間見習
進行見習的兩週之中,我們會按照所發的行程表,每天到不同的clinic去見習。第一天我首先注意到的是看診裝束上的不同:在診間看診的醫師們,從實習醫師到主治醫師,幾乎都不是穿白色醫師袍,而是穿一種稱作gown、長及小腿的拋棄式防護衣,結束一天的診之後就換掉。
此外不論在哪一個clinic,醫師開始替病患看診前,必定取一副護目鏡讓病人戴上,不但能避免藥劑或任何牙科材料噴濺到病患、也能將牙科器械與過強的燈光隔絕在病患雙眼之外。
以下針對賓大牙科裡,不同的分科、設備或制度都分別作些介紹:
1. Endodontic
每台unit旁邊的牆上都有附屬的X光機,讓病人在unit上就能拍攝X光片,不用頂著一口file來往診間與X光拍攝處,是非常體貼的設計;另外也有附屬的顯微鏡,讓醫師可以清楚看見根管治療的狀況,增加看診舒適度。
2. Oral Surgery
與臺灣不同的是,這裡的醫師都是站著替別人拔牙的。
另外這裡的麻醉採用的是臺灣所不用的笑氣麻醉,對這裡的實習生們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課程。他們的requirement中有一項是笑氣麻醉的觀摩,並且也有兩兩一組互相施行笑氣麻醉的實作練習。
3. Pedodontic
兒牙的大家長是Dr.Brown,是一位很和藹可親的老醫師,他很熱情地接待我們這些見習生們。這裡和臺灣的兒牙診間不同的是,臺灣的實習醫師在兒童牙科大多只能跟診;而在賓大,Dr.Brown會先向學生示範他如何和診療椅上的小病人互動,告訴他們他現在在做的是行為控制中的哪一種、向小孩表達什麼、要訣或重點,之後把和小孩的相處機會留給實習醫師,讓他們親身去面對小朋友們的真實反應。
4. Main Clinic & Paletz
Clinic
這裡主要是三、四年級學生看診的地方,不過由於行程安排的關係,我們沒有到這兩個clinic見習觀摩。只大略地從在其他clinic的學生口中得知,病患會從各個clniic被轉到在此輪班的實習醫師手中,進行治療。
5. Medical Complex
來此的患者大多是合併有系統性疾病的病患。初來時,原本我以為這會是個防護特別嚴密的診間,但令我驚訝的是,這裡的防護措施看起來和一般診間幾乎沒有特別不同之處,即使這裡是B肝、HIV病患最常出沒並接受牙科治療的地方。後來我才得知,美國人非常重視平等,也因此他們並不認同對有特殊疾病患者來說具有防範、甚至帶歧視意味的嚴密防護(像是戴雙層手套)。在這裡,所有接觸過病患(包括HIV病患)的物品一律一起送消,但他們採取的是最高標準的消毒程序,也因此,上述的共同送消才可能是可行且安全的。
6. Dental Care
Center
在這個clinic負責看診的都是正式牙醫師而非學生,身邊也都有專職牙助協助。在賓大的牙科如果選擇讓學生看診的話,診療費會比讓VS治療便宜一半,因此也是有民眾願意來此接受治療,並且也都清楚瞭解「替自己治療的是實習醫師」。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制,讓病患自由選擇他們想要的,而intern也能有足夠的練習機會;相較之下,臺灣的病患一聽到面前站的是位實習醫師,多半會要求改讓主治醫師看診,認為自己付了一樣多的診療費,為什麼就得被一個對治療程序還沒那麼熟悉的菜鳥當作練習對象?
Dental Care Center的主要病患是賓大的員工或教師,有員工保險可以直接來此接受正式牙醫師的治療,不必像一般民眾有價錢上的考量。當然一般民眾也可以來這裡看診,但沒有保險的情況下診療費也相對較高昂。診間的氣氛感覺就比較接近一般的診所,有效率、且沒有不熟練這回事。
7. Admission & Emergency
初診病患都會先來Admission接受history
taking,包括詳細的問診與全口14張x光片拍攝,再依據所需的治療種類,轉診到其他科;急診病患也是送到此部門先做完緊急處置再進行轉診。通常問診會由一位三年級學生進行,搭配一位四年級學生在旁協助,而來回巡視的住院醫師只在問診完成時進來確認學生記錄下的資料。
下診前半小時,教授會把手邊工作已告一段落的學生趕到小討論室裡,進行討論式的teaching。大家都非常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提問、建議、懷疑,並不因教授在場而感到拘束、害怕犯錯。我想這是另一個值得臺灣學生好好學習的地方。
8. VA Hospital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 )
可以說是賓大的榮民醫院,也因此主要患者幾乎都是榮民,鮮少小孩或女性。這裡的牙科部規模較小,只有一條走廊與兩邊約二十臺unit。我們在VA hospital主要在口腔外科跟診,看到的幾乎都是一般的拔牙手術。我們在這裡認識了三年級的學生Joanna,她是來這裡進行externship的,是位對學習中文具有超高熱忱的一個親切女孩。
在這裡,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們齊聚,一個診間裡就能跟世界各地的人們聊到天。系上學生有來自印度、韓國、西班牙…等,在我們見習期間,也碰到過來自奈及利亞與德國的交換學生。從亞洲前來就讀的學生以韓國佔最多數,但臺灣學生出現率也不低,三年級的九十多人中,其中有七人來自臺灣。跟這裡的學生們聊天是非常有趣的經歷,可以了解各個不同國家牙醫系的制度,像一位三年級的印度女生告訴我們,在她的國家牙醫系要唸五年,其中有兩年半在實習。賓大的同學們對自己的未來都很有想法,當我們問他們將來想走什麼科、在哪裡工作?通常大家都已經很有規畫,充滿往目標前進的動力。
兩個星期見習下來,發覺美國的牙醫師與病患之間氣氛真的很和諧,就像朋友一樣,醫師會關心病患主訴以外的日常近況;即使是見習醫師或牙助,和病人輕鬆地聊聊天也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一件事。也許和美國人天生比較熱情也有關係,但是與臺灣醫病關係之緊繃相比,仍然可以感覺到前者較沒有那麼敏感的仇醫心態。
另外一點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美國看牙醫是種高消費行為!有幾次在跟診的空檔,我研究了一旁桌上的批價單,發現拔一顆牙齒的費用是80美金(相當於新台幣約2300元),且這裡通常是一次把該拔的牙齒都處理好,因此一次拔5~6顆都是稀鬆平常的;而牙科治療裡很常見的樹脂或銀粉填補、根管治療,診療費也都非常高昂。這時候就有些感謝臺灣的健保制度,雖然還未臻完美,但至少讓牙科治療對一般民眾來說是可以負擔的,不會因為沉重的費用壓力,而導致延誤治療時機。
u 學長姊與周教授
在不同的診間裡,我們也遇到了許多位同樣來自臺灣的學長姊,他們都是非常熱情的人!我們在費城的最後一晚,學長姊們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聚餐,這是來美國三週以來,最讓人感到親切的一餐了。他們之中有的在臺灣當上專科醫師後,再來賓大當R;有的apply前面提過的PASS
program,正在上三四年級的課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熱愛唸書的學姊,雖然她已經為人母,但還是持續用功學習、作研究,未因成家就將生活型態改變成單純相夫教子的婦人,讓我非常非常敬佩,也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樣,擁有堅持自己理想的堅毅。
另外我們在endodontic也認識了周宜臺醫師。周醫師是高醫校友,每年有高醫的同學來到賓大見習,都會熱情地予以招待。與周醫師聚餐席間,他與我們分享他求學時的經歷、並且給了許多學業上的建議,是一位和藹且樂於與後輩分享經驗的長者。
四、自我檢討
由於這是我第一次到英語系國家旅行,旅途上碰上形形色色的人、聽到各式各樣的口音…也因此發現,自己的英文聽說能力要能實際用於生活中,還需要更加熟練才行。這是我回國後勢必加強的首要項目。如果聽與說的能力夠強,真正身在國外的時候,就能勇敢上前跟對方對話、溝通,這一趟的收穫會更大更豐富。
五、結語
這次能有機會到賓州大學進行短期見習,仰賴了非常多人的幫助與支持!才能讓我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個長假裡,有個不一樣的成長經驗。
感謝口腔醫學院的孫幸君小姐,在我們學生與賓大的文書往來上幫了許多忙;感謝我的導師陳弘森老師,在出發前與我分享許多出國的許多建議並且給我鼓勵;感謝在美國遇到的許多熱情的人們,替我們這群人生地不熟的異鄉人指引方向、提供建議,讓我們得以順利前進;感謝一同去見習的五位同學,在這三個星期裡的彼此幫助與依靠;感謝我的父母親,願意支持我參與這樣的活動,並且體諒我今年過年因此而缺席。
最後謝謝高醫牙醫系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前往美國賓大一開眼界,看看世界另一頭的「牙醫學」的模樣。這會是我永遠難忘的一個經驗,我也期望自己未來不論在學習或看診時,都能時時想起此行所見,提醒自己要不斷地努力,成為一位更好的牙醫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