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碩楊景琦


會議
名稱
(中文) 國際嬰幼兒研討會
(英文)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ant Studies
發表
論文
題目
 (中文)修訂版學步期自閉症篩檢量表篩檢2歲以下自閉症兒童之效度初探
 (英文) Using The 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M-CHAT) to Detect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under 2 years old


本研討會由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Infant StudiesISIS)假德國柏林知名飯店Maritim Hotel所舉辦,主題在於探討嬰幼兒的發展、疾患、語言表現、認知能力表現、及社會互動等領域之研究。

    研討會第一天,首先邀請腦神經心理研究領域的幾位學者發表相關的研究,有Tobias Grossmann 及其團隊說明使用fNIRS觀察新生兒大腦在嬰兒期語言的表現、並探測嬰兒期大腦組織功能及主要領域發展的個案研究、也報告使用初級fNIRS偵測對於了解嬰兒發展水準有幫助;
此外學者BritoSebastián-Gallés也使用神經照影技術來觀察生命早期暴露於多重語言的環境中,對嬰幼兒往後學習與類化所學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暴露於多重語言環境的嬰幼兒,能夠表現更有效率的社交溝通技巧。然而,學者也針對19個月大的嬰幼兒,探討是否最少的多重語言暴露,會造成嬰幼兒適應問題與認知控制等影響。
   
    研討會第二、三天,各國學者發表關於嬰幼兒發展軌跡、情緒、適應、母嬰關係、人際互動發展表現等研究,此外,也有許多關於嬰幼兒疾患等其他方面的探討,包括自閉症的篩檢、模仿、社會互動表現、口語能力發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反應、警戒、助人行為等,由學者的分享及提問中發現,針對嬰幼兒方面的研究,無論是篩檢、診斷、早期介入、語言表現、認知發展等主題,都傾向於將受試者的年紀不斷地往前推。不止為了更早發現有需要的嬰幼兒,也為了探討人類發展過程的潛能開發,及早期經驗對未來生活的影響。

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國際研討會,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齊聚一堂,對學術專業提出問題與不同見解。當其他參加者對自己所做的海報論文提出評論與問題時,我感到相當興奮且樂於回答,很高興能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找到和我有相同關注議題的人們。


此外,由於本次研討會我發表的主題是以台灣整體文化背景做基礎,發展M-CHAT適用於台灣的篩檢標準及其效度探討,也因此被詢問關於量表使用上可能出現的文化差異,與台灣家長、學校老師等長輩在教養上的習慣與文化。關於這點感到有趣,各國關於M-CHAT的研究皆提及文化差異對篩檢結果的影響,也聽到他國與會者分享關於其他文化對於教養孩子、父母親是否過度緊張、政府及學校機構如何協助有特殊需求的兒童等議題。各類型關於嬰幼兒的研究及回顧讓我對臨床心理又更增一層的認識與興趣,期許自己未來能夠在這個方向上繼續努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