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治系 105019029 許淑玲-澳門手護兒物理治療中心心得


PT 105 許淑玲
見習日期: 2018/8/5 ~ 2018/8/27
見習科別:小兒物理治療、產後婦女物理治療、骨科物理治療

    在八月五號這一天,第一次在沒有大人陪伴,和兩位同系同學一同出國,帶著期待又有點緊張感去到陌生的澳門,展開三個禮拜的見習生活。
    不熟悉的語言,不一樣的城市風景、不一樣的文化、不能接受的物價,即將在這裡展開三個禮拜的生活,這一定會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最特別的回憶。
    抵達機場後,坐著公車準備前往診所,一路上好像是在做城市導覽一樣,讚嘆著金碧輝煌的大型建築物和對比之下較老舊擁擠且密集但卻又帶點溫暖的住宅區。三個禮拜的時間讓我習慣了這有著強烈對比下的城市風景。
有趣的是,一直到第三個禮拜,在走斑馬線時還是會習慣看左右方有無來車再過馬路,還不習慣的是澳門的巷子裡都是一條條的單行道馬路。
 見習三人組 (右邊是我)
診所附近的住宅區

診所見習見聞

    這次是到高醫畢業的龍綺汶學姊的診所見習,診所主要治療的類別有小兒物理治療、骨科物理治療、以及針對乳腺炎處理和母乳親餵指導等等。

    先從小兒物理治療開始說起,來就診的小孩多分為兩類,一為動作發展上較同齡小孩慢,二為自閉症小孩,兩類的治療方式當然會有所不同。針對動作發展上較緩慢的小孩學姐用的治療方法是畢業後自行去學的。學姐說,學校教的都是基礎,畢業後你還有更多要學的,多學幾樣,找出自己覺得有用的方法,整理出自己的一套治療程序。學姊使用的另一個手法治療自閉症小孩也是畢業後才去學的,小孩的狀況從我們第一周看到是不受控制、發不出聲音的,一直到第三周,開始願意讓學姊治療,有了眼神交流,更能發出一些聲音,這對於小孩來說是一項大進步。CST目前在台灣很少聽到,這也是我想要去學姐診所見習、學習的原因之一,經過三周的時間,不斷的練習和討論,最後的成果就是從第一天看不懂學姊在做甚麼樣的手法,一直到最後一周,知道理論,手感也練習到可以區分不同感覺。
在小兒方面也學習到學姊在與家長溝通方面的方式,像是如何委婉告知小孩的狀況、若在治療的過程家長不斷地抱起孩子給予安慰進而影響到治療成效時,該如何請家長配合治療、說明狀況、給予家長來診所治療的信心和給予其他政府的免費補助通道資訊。在與病人和家屬的告知和溝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也是我需要多加強的課題。
    其中也有兩位有斜頸的小孩來就診,一個是幾個月大的寶寶,一個是七歲的小孩,都各有其故事。小寶寶的媽媽在跟學姊聊天的過程中提到,剛出生就有發現寶寶好像有斜頸的狀況,詢問了醫生和做了檢查,但醫生給的回應卻是,認為小孩是無問題的,是家長自己覺得有問題,然而檢查報告出來,確實是有斜頸的情況,家長因此無辜被罵,話題也因此帶入了澳門政府醫院的許多問題,在旁聽著澳門的醫療問題,想想,台灣的物理治療環境好像也差不多,然而再過不久,我們也將進入職場,可能在醫院可能在診所,一樣的是,都要面對上司和醫生,該怎麼應對,處理衝突都是值得再三思的。






診所招牌

診間內照片
骨科方面來的大多為中年婦女或叔叔,多為因為長期姿勢不良或是職業病引起的疼痛而來就診。學姊的觀念和評估方法皆不同於教科書,若主訴疼痛處,不應該只著重在那個地方也許是其他地方引起的,所以評估方面要以整體來看。應用的手法除了學校教過的關節鬆動、神經鬆動還有脊椎鬆動,主要還是以後來才學的筋膜放鬆手法來治療,學姊給了我們一個觀念,要先把緊的筋膜鬆開才能針對底下的組織進行鬆動術,否則有時硬是拉開組織,可能會造成傷害,又或者過沒多久又會變回原本的樣子了。這就是冷冷的教科書沒提到的事。除此之外,學姐讓我們試著跟病人以聊天的方式問診,觀察過學姐問診的方式都很像在聊天,從日常生活聊到職業,但我們嘗試問診時卻是像是在一問一答,透過幾次的經驗發現自己需要補強問診這塊,然而這也是學校沒有教的。
慧儀老師遠從台灣來探望我們

 與學姊的合照
 產後婦女方面多為因為不懂親餵方法而最後塞奶,更嚴重為乳腺炎的媽媽們。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物理治療也能幫助媽媽解除有硬塊和減少乳腺炎發炎症狀的天數!學姊利用超音波和電療還有厲害的徒手,讓很多硬塊都消失,讓媽媽們能在治療完後立刻能用手擠出乳汁。對於親餵,看似簡單但卻是新手媽媽們的一大罩門,需要抓對時機讓寶寶能順利含到乳頭是需要多次練習的,一次又一次看到媽媽們不斷的練習餵奶直到寶寶順利含到,你以為結束了嗎,其實還不算成功,含到後媽媽們還要學會判斷寶寶是否有吸到乳汁,練習看寶寶的嘴型、聽聲音來判斷,餵奶,不是像我以前想的那麼簡單。許多媽媽因為醫院給予錯誤資訊而因此有塞奶的情況,學姊都會從新教過一遍,包括一天建議餵幾次、一次要多少毫升、要手擠出多少、寶寶一天的需求量、怎麼手擠等等。
但也有一些是因為要返回職場工作了,擠奶的時間被打亂而塞奶,嚴重者為發炎,學姊設立的目標就是幫助媽媽能降低發炎症狀,我們剛好有碰到一位牙科醫生媽媽,發燒的天數有減少一天,狀況變好了而通知學姊,我們為她感到開心。

跟著學姐走進社區

    學姐診所開業的時間為禮拜一到六,每天大概工作十一個小時,學姐熱於幫助別人,熱愛她的工作,也因此除了在診所工作,學姐每個禮拜四早上都會到某間小學的感覺訓練中心去幫忙,因為那邊只有一位職能治療師,但她一次要訓練很多個小孩,非常人手不足,所以她跟我們說過,學姐到那邊幫她對她來說幫助很大。那邊的小孩訓練方式多為感覺上的刺激訓練,那位職能治療師細心地向我們說明小孩的狀況,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忙帶小孩,避免一些危險動作。但可能因為語言隔閡,第一次去完全沒幫上忙的感覺,到了第二次去幫忙,改變不敢說話的樣子,不管小孩聽得懂聽不懂,發出聲音吸引小孩注意,就算唱歌唱到走音也要讓小孩臉上的微笑出現,後來,小孩不哭了,我們一起玩了很多玩具,這大概是我印象最深,感到溫馨的一刻。
 除了做志工之外,學姐也積極參與推廣母乳知識和物理治療,這一次剛好學姐在週日時有個給社區的講座。學姊的主題為產後瘦身,很有趣,內容大致在說,分別在各個不同的時期有些運動適合但有些不適合,像是坐月子時僅能做些靜態的肌肉訓練等等。
可惜的是我們只跟到這次的講座,學姐也會到珠海等各地去教一些產後物理治療的東西,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以一般民眾能聽得懂的方式傳授一些觀念,對社區做出一點貢獻,也許,因為一堂講座,讓一些媽媽們有了觀念,之後做一些運動也比較不容易受傷。
跟著學姐去當志工 
禮拜六去聽學姐的社區演講


紀錄跟診日常

    每天的日常就是早上都要比學姊還要快到診間就緒,把床鋪好,裝滿學姊的水壺等等,等待學姊和病人到來。第一天的我們很像巨大的障礙物,站在床旁邊,不知何時能開口問學姊一些手法問題,也不敢跟病人聊天講話,直到下班了學姊才有跟我們說一些手法上的東西,並也和我們說明,在治療的過程中能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討論,但是提醒我們不要以問答的方式,因為,穿上白袍的我們在病人眼中,還是有那麼一點專業度的,什麼都不知道的問會降低水準。還有,學姊提到,同樣在一間診間,就要一起融入治療中,不要當作死板板的見習,和病人互動,不用怕語言隔閡。這幾句話澆醒了我,因此後來愈來愈敢開口,開始與病人有了些互動,專心融入整個治療中,愈來愈能抓的到學姊的節奏,也因此在第二周時就能步上軌道了。
 中午日常事,因為學姊中午都沒在吃飯,不休息繼續治療病人的,所以我們三人必須分成一個人一個人去吃午飯,但因為不想錯過任何資訊或狀況,所以都以最快速的速度解決掉午餐,因此練就了快速吃飯的技能。吃飽飯就會很想睡,不好的狀況可能從早到晚都會成恍神狀態或一直呈現想睡的狀態,反觀學姊,從一早開工就神采奕奕到晚上,驚人的體力令人稱奇,一問之下,學姊從大學就開始沒在甚麼睡,他認為一個人一天才二十四小時太少了,想從睡覺撥一些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反觀自己,體能必定要再加強,時間觀念也需要要改一下了。
每天下班時間都不一定,有時晚到八點才下班,吃個飯洗個澡,時間都差不多十點多了,以為可以休息了嗎? 錯,我們繼續練白天時學姊教的手法,一直到凌晨一點多,大家都練到快睡著才休息,這樣的我們持續了三個禮拜。雖然累但成果展現的是,第三個禮拜的手感變好,明顯進步許多。
其他兩人在練習

三個人晚上在練習照


城市探索



    8/5禮拜天剛抵達澳門,我們就成了個探險家,在診所附近逛逛走走看看,尋找和熟悉一下附近的商家。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出門探險就都亂走小巷,愈走愈遠,還好最後有靠google導回診所。對澳門的第一印象是,走在路上會被滴到水、住宅區外的建築物都被漆上亮麗的顏色,多彩繽紛,還有景美但物價卻不美麗,那邊物價大概是台灣的兩到三倍價,一開始被價錢嚇到,很省吃儉用,到後來都很習慣一餐要價三十港幣起跳的飯。



戀愛巷


路旁的建築物
從診所走幾條巷子就到的聖保祿大教堂遺址,充滿著歷史氣息的遺跡,很喜歡這裡,只要每次買晚餐經過這裡就會忍不住多停下腳步多看幾眼,有時晚上都會坐在那邊吹著涼涼的微風欣賞著這壯觀的它,可惜的是,那邊觀光客太多了,帶來很多垃圾,散落一地,興致大打折扣。

                                白天的聖保祿大教堂遺址
                                        夜晚的聖保祿大教堂遺址
有次剛好經過玫瑰教堂,發現那時正好正在舉辦音樂會,於是我們留了下來,坐在教堂裡的長椅上,聚精會神地聆聽演奏,不知道為何聽到音樂就有種心靈被淨化和湧現感動的感覺,就連原本剛來到這陌生的國家時的不安定感,頓時都消失了。
準備聆聽音樂會的自拍照
玫瑰堂音樂會的內部
在診所附近有另一項遺跡是大砲台,也是走幾步路就能到達的景,在那邊可以眺望城市風景,從一邊看過去淨是一棟棟老舊的房子,但從另一邊看過去卻是金光閃閃的賭場建築物,強烈對比的風景令人難忘。
    除了欣賞風景和古蹟,我們還去了附近的圖書館,感受一下在地的圖書館和台灣的有何不同之處,順道沾染一下不一樣的書香味。
圖書館內部
大砲台照
當然除了認真學習,下班後的我們也是很認真思考著隔天早餐要吃甚麼,早餐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要從早上八九點撐到下午一兩點才能吃中餐,所以都要選吃很飽的。當然除了早餐,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餐了,思考著或直接走出診所尋找美食都是我們一整天最感到幸福的一刻哈哈,瘋狂的搜尋附近的小吃。有時學姊和病人知道我們是吃貨,也都會大方分享他們的口袋名單給我們,對我們來說吃到好吃的晚餐就是一個完美的ending
晚餐-多吃多比較的燒臘
早餐-腸粉和波蘿麵包

總結心得

    與學姊相處了三週,內心是非常欣賞和佩服學姐對於她所要堅持的事,不屈不撓,勇於說出勇於行動的毅力,走出傳統物理治療的環境,學習不一樣的物理治療,統合總結出屬於自己一套的治療手法,這令我多麼的憧憬,我知道,如果想要跳脫出現在台灣物理治療被困住的環境,我勢必得努力開創出一套不一樣,屬於自己的路。
    在身邊有看到很多對於物理治療師這行業很熱忱的學長姊,他們默默成為我心中的榜樣,這次因緣際會下,遇見了學姐,和她相處,親眼看到他和病人之間友好的醫病關係和對於她自己貫徹的信念只要她還有能力,會盡心盡力的幫助所需的人,我非常的佩服,學姐就此成了心中第一名的偶像。
    學姊用她最自信和最專業的物理治療技術去幫助前來的病人,給予病人信心,效果達成換來的是病人的信任和尊重,這樣友好的醫病關係是多麼的不容易。在治療的過程有時有聲有笑的,有時則是帶點嚴肅的在衛教,病人一個個治療完後面帶微笑地都向學姊說到感謝你如次的氣氛,不像在一般醫院一樣,做完儀器就走,毫無互動,毫無尊重。還有很多病人都說就算沒甚麼大礙一樣固定一個時間都會來找學姊做治療,說道,做完治療好像整個人得到慰藉,沒來做治療都會覺得身體怪怪的之類的話,這就是信任!
    對於物理治療以及開業的堅持,也許是因為學姊本身的個性關係,學姐提過,在她實習時曾和老師有在治療想法上面的衝突而差點被退學,但學姐說到,到現在她還是認為帶她的那位老師想法怪怪的,她還是覺得那治療不合理,從我的角度看,學姐很懂得一直去思考,而不是單方面接受老師給的訊息,因為老師也是人,也會出差錯。其二,學姊面對老師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很佩服,就現在而言我就都只是單方面接受老師給的資訊學習,學姐的態度值得我看齊。
    提到學姊會開業的原因,她曾經在醫院待過,她認為醫院的環境雖然待遇還算可以,但工作環境就不是她所想要的了,她想要的不是一直在那邊按儀器,偶爾做做徒手治療,所以之後便決定出來開診所,做自己喜歡的樣子。提到現實面,開一間診所需要龐大的資金,當然也因此背負著財源壓力,但她說過,她現在很快樂。
    學姊能那麼樂觀也是出於她所在的環境,在她和病人談話的過程中,有些對病人說的鼓舞話,也默默的激勵了我,病人心情低落都有其背後的原因,學姐不問太深,只輕輕地說道"所有事情都是安排好的,所以也不用太擔心,做好該做的事,確保每個當下都有好好努力活著就好,傷心成了頭上的烏雲,那就讓它自然的漂走吧。學姊總是喃喃說道,一天一個人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小時,當然每分每秒都要把握阿,也許,因為有這樣的人生觀和對時間管理的態度,讓現在眼前的這位學姊到現在可以活得快快樂樂和擁有充實的生活吧。
    回台灣後,需要重整一下自己,不論是時間規劃還是態度,雖然不能夠和學姊擁有一模一樣的人生態度,但至少,我知道要如何改變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了,這趟見習不只帶回滿滿的知識,還有各種人生觀,謝謝家人和學校以及學姊讓我有這機會在這個暑假增添了特別的回憶和改變,重整後準備迎接更專業的大三生活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