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二年級鄭中竣出席國際會議心得

會議時間:2011/03/14~2011/03/18

會議地點:國立新加坡大學

活動名稱:2011世界模擬聯合國

研習類別:參加國際社團大會

會議心得

緣起

這次的會議算是醫學生聯盟組織裡頗特別的一次會議。IFMSA,國際醫學生聯合會與AMSA,亞洲醫學生聯合會偕手打造這次的2011 Joint Conference,假香港所舉辦的亞太區醫學生聯合會議。會議的主軸為整合醫學,探討另類醫學與傳統醫學及西方主流醫學間的整合。

主辦單位的用心之處,特別將IFMSA會議裡的必備活動,如國際飲食文化派對等,與AMSA的傳統會議裡必備的項目,如海報展等等做了結合,讓兩種會議的精彩之處得以同時呈現,難度頗高,也讓第一次參加醫學生聯合會議的我,奇妙地同時體會到兩種不同會議的精彩。

整個會議的進行可以分為以下的幾個大的主軸:
(1) 學術交流
大會將於會議期間舉辦專題演講,特別邀請香港知名中西醫學整合領域之專家,包括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主席Vivian Wong、中國考科藍中心香港中心負責人等,讓我們能從中對於替代醫學與整合醫學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大會於會議期間亦準備許多學術交流活動,如學術競賽、學術工作坊等多項學術交流活動,讓與會者可以有更多學術上的學習。當然,還少不了國際醫學生聯合會每年的常設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會議。希望可以透過大會所舉辦的各項學術交流活動,與來自亞太地區各國的醫學生做更多的意見分享與交流,從而促進自我對於現今狀態的批判與省思,並對於他國的醫學生教學與醫學教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2) 自主學習
除了學術交流活動,大會亦於會議期間舉辦教育工作坊。由國際醫學生聯合會所核准的培訓人員為所有參加會議的醫學生進行各種教育培訓,涵蓋主題包括領導能力培訓、人際溝通能力、報告能力、談判技巧、工作管理、時間管理、同儕溝通和問題解決等各式能力培養工作坊,讓參與會議之醫學生,除了學術知識以外,還能擁有更全面的收穫。
希望藉由大會所給予的學習機會,讓我能夠增進個人的自主學習意願,從自主學習當中去豐富知識寶庫,並加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運用在未來的醫學生與醫師生涯當中。

(3) 服務學習
大會也在會議中,特別設立了社區服務這一環。此次社區服務的主題訂定為高齡照護,主辦單位將帶領我們進入獨居老人的世界,深入社區中獨居老人的生活圈子,讓我們實地考察與了解香港當地的高齡化現象及獨居老人現象,並開設工作坊,提供醫學生們討論與分享獨居老人議題的機會,並學習如何用愛心去關懷社會上的弱勢族群與少數族群,建立和諧社區。
服務學習一直都是高醫的主軸,畢竟身為醫學大學的學生,固然要對服務他人、關懷社區有一定的熱誠與付出,此次飛到香港,除了可以第一線看見香港的社區問題,還可以親自到社區進行志願服務,希望能透過此次的活動,除了學習服務的熱誠外,還可以看看他國的人是如何看待社區服務,而又是怎麼將社區服務落實並推廣。

(4) 文化交流與拓展視野
除了剛剛所提到的學術工作坊,大會也邀請了聯合國幹事前來為我們解說千禧年所訂定的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讓醫學生的知識不只是侷限在醫藥領域,更是關心全球發展與社會變遷。
此外,會議中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是促進各國學生彼此文化學習與認識的機會。文化交流活動包括International Food and Drink Party、Cultural Night、Cultural Bazaar等文化交流派對,讓參與的各國醫學生可以盡情宣揚其國家文化與特色,就如同扮演自己國家的外交官一樣。

其實很早就開始對醫學生聯合會議頗感興趣,而且從會議之前的行前訓練營隊當中我看到了台灣醫學生在國際舞台上踴躍發表與超越自己的努力。我覺得醫學生的教育常常會規範在某個區塊,或者說某個學校、某個國家、某個地區內,以該地區為主軸去學習西方醫學的知識。可是時代改變了,人口自由進出國家、人口的流動率大大增加,除了說醫生到外地,也有外地的病人到本地就醫,自地畫限的教育只會讓醫學生,或是說未來醫生的文化包容能力降低。醫學生的聯盟組織不僅讓醫學生能一起交流與學習,更是一個交換最新醫療資訊的平台。

有時候沒有異國土地,以別人的角度看事情,還真的看不清楚自己學習的盲點。抱持著與各地醫學生見面的興奮,我從高雄直飛香港。當然這其中要感謝的是高雄醫學大學的國際事務中心的經費補助,讓學生在參與國際體驗的時候,可以大大地為學生省下許多的費用,讓我可以用最少的支出去得到最大的學習。

研習過程

學術交流心得

學術交流的部分其實比較頗注重在專題演講與學術競賽這兩個部分。

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專題演講的時候,演講者與觀眾進行了許多的互動,講者讓台下的學生有許多發問的機會,也讓我有機會可以大膽地舉手並詢問關於一些對聯合國運作的疑問。另外,講者也跟台下的醫學生進行所謂問題導向學習,以PBL的方式剖析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問題,從醫學與社會的角度去切入,去分析婦女貧窮與健康問題,並從中聯貫聯合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

專題演講的部分其實我的感覺是,許多的講者似乎利用比較籠統與淺顯的方式向我們介紹艱深複雜的議題,雖然說這種方式確實讓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去吸收並了解講者的內容,但是論演講的深度與收穫而言,所能夠得到的也相對較少。另外,透過學術競賽,在各國醫學生踴躍秀出自己國家時,我覺得我可以更加了解其他國家的醫學生對於整合醫學的體會與想法,並且與台灣本土的整合醫學現狀去做出比較。

自主學習心得

自主學習的這一塊,我們被分成許多的組別,而各個組別間分別有探討不同的議題,如人際溝通、心靈提升、文化包容等等。而我自己覺得最有趣的是其中一個關於文化差異的體驗遊戲。我們整組人又被分成了兩個小組,一組為造橋工程師,另一組為當地原住民,原住民間有自己的習俗與禁忌,而我們這些造橋的工程師則必須要透過各種細微的觀察去了解原住民的禁忌是什麼,從而教導他們怎麼去造橋,而在同時不會觸犯他們的傳統。這種有趣的體驗是為了要讓我們了解文化間的差異,及尊重與學習他人的文化,這也是醫學生所必須要去學習的課題,畢竟以後的病人將會是各階層,甚至各族群的人士。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部關於醫學生到國外進行志願服務的影片,影片中對於醫學生到國外進行志願服務的目的與心態進行了批判與反思,也讓我對於許多的志願服務做出了自己的省思,到底進行志願服務是否為完全無私為他人?還是說是為了讓自己的履歷表更好看?我們時常強調在為他人服務的同時,要注意為自己學習,讓自己成長,可是有否曾經思考過我們服務別人,為別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別人根本不需要什麼服務,也或許他人要的是別的援助?我想一想,現今時代想要出去進行所謂的志願服務的機會實在太多,但到底有沒有真正了解服務背後的整體狀況,這是一個好像不太常被提及的問題。

不過,這當中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雖然說我很愛這一部影片,可是不知道是不是醫學生大家普遍都比較累,幾乎所有人在看影片的時候都睡著了‧‧‧結果本來說好的討論也就不了了之,我總覺得好像有總非常可惜的錯過,畢竟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去討論的主題,尤其是聽聽其他國家的醫學生的想法‧‧‧不過看來其實大家不同文化的醫學生也仍舊有許多共同之處‧‧‧


服務學習心得

主辦單位的服務學習將我們分成兩個小組,一組為老人陪伴,而另一組為老人家訪。其實服務學習的這一塊也算是讓我覺得滿可惜的地方。雖然說本來是抱持著去深入了解當地老人的起居生活,與老人聊天,但後來發現主辦單位與服務單位的協調間出了許多問題。而且一個讓我覺得很疑惑的是,幾乎所有老人家都以廣東話溝通,而許多其他國家的學生都沒有辦法直接跟他們溝通交流,雖然說是以翻譯為媒介,但是好像真的沒有達到交流的目的。

後來我想想台灣這裡的老人家,有時候會有聽說外地來的志工們到鄉下去服務,還真的很佩服他們的團隊!如果說真的從外地來,語言應該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吧?台語應該還是老一輩的人常用的語言,外國來的服務團隊要如何與這些老人們溝通,我想這當中最大的考驗是耐性,可想而知許多到國外的志工們要面對的語言障礙可不是說隨隨便便就可以去克服的,至少如果真的想要為當地人做點什麼的話,這個障礙需要很大的努力去突破。

文化交流心得
談到文化交流,莫過於說結交朋友。我想最大的感觸是可以跟這麼多不同國家的交流,我在會議期間了解到大陸的同胞對於兩岸現狀的想法;我聽到了日本的朋友災後的侃侃而談;我想其實只要以一個非常誠懇地心去跟別人交談,別人自然會欣然地接納自己。而且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說實話,我自己覺得想要在這麼短暫的會議當中結交到一輩子的知己似乎很困難,畢竟我是個慢熱型的人~不過現今的科技通訊如此發達,希望各自回去以後還能繼續保持聯絡!


後來大家互相交換各自帶來的紀念品,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感傷,感激的是自己可以收到那麼多禮物,也可以送出那麼多禮物,感傷的是似乎還沒有真正跟在會議中結交的朋友有更深入的認識,就已經要道別了,或許有緣還會相遇嗎?希望是這樣吧!

結語
我還是一樣,覺得自己不虛此行。
我看到了許多,也學習到了許多,更是體會到了許多。有很多的感觸與心得是沒有辦法用文字一一敘述,或許我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慢慢消化,兩個禮拜後的今天,那個禮拜的香港之旅仍舊像夢一般。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