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書嫻 96學年度跨文化護理研討會

研習期間:97.06.16~97.06.20
研習學生:護理學院 護理學研究所 廖書嫻
研習地點: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研習類別:96學年度跨文化護理研討會

有一些感想在這次跨文化的國外之行中陸陸續續開始出現,在開始有讚嘆、有興奮、有遺憾、有捨不得、有婉惜,五味雜陳的感覺混在一起的那種滋味,是用文字表達不出來,有人用照片來寫日記,我想一些形容不出心得感受得藉著所照的相片,也許才是最能說明清楚ㄧ切的。

在台灣的關於醫院背景的美國影集中,我想有名且耳熟能詳應該是”急診室的春天”,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對於那急診室的場景及功能發揮狀況,常令我感到不可思議,在參觀的那時,正映證了中國人常說的ㄧ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話的涵義,就在眼底發揮的淋瀝盡致,急診室內有隨時有移動的X光機,也有軌道吊掛著的X光機,隨時應應突發的手術型態所準備的手術器械包,以及可能會使用到的輸液導管,件件都保持著備戰狀態,考量著創傷後的生理反應,手術室的溫度是不同於國內手術室那樣冰冷的冬天,而是溫暖的夏天。是因為民族性的差異嗎?天生的熱情嗎?

Sunshine Camping- 陽光夏令營-裡面的兒童組成另ㄧ項震撼我心的情景,在那裡除了之前體驗的”急診室的春天”,我也看到了”癌症兒童的春天”。我們與腦瘤術後的孩童一起同樂打鼓的遊戲,看著他努力的跟著義工輔導員節奏,我學習的程度也只同他一般,但是我從打鼓當中獲得的音樂給我的快樂,他ㄧ樣能的得到。一種回歸童心的快樂,我感受到了,他也是。營中安排的課程有:染布課程給予兒童驚喜,藉由染布展現的成果幾何圖案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給予他們的成就感。參予瑜珈課程溫和卻有力的肌肉訓練,訓練兒童們心肺功能。按摩課程的好處是藉由課程內容來幫助患有雙下肢嚴重水腫的孩童,學習如何來幫助改善自己或同伴的不舒服。午餐後餐廳舉行的唱遊活動,流行於孩童間的歌曲,伴隨著三人小樂團的伴奏,廳內瀰漫著演唱會的歡樂氣氛,隨著歌曲型態的不同,看著大家一致的舞姿手勢,西部的雙人勾手圓舞,讓我們也不禁學起他們跳了起來,後來想想在跳舞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不是只有快樂,還有心的放空,那時我只是個返老還童的大朋友。令ㄧ件印象深刻的事是,他們安排了那位腦瘤的小朋友上台表演了一首歌,不知是否映證了音樂治療的神奇魔力,我發現他字正腔圓的,隨著台下的大哥哥、大姐姐鼓勵的掌聲,節奏準確的完成了整首歌曲表演。氣氛是如此的奇妙,當下我除了與兒童們同樂外,我同時為身為兒童的台灣癌症小朋友感到悲心,同樣背著疾病的包包,我們國家的孩童卻因為身上的”癌症包包”被迫丟掉享受童年應有的特權,呆在家中過著無聊的週休、暑假,有人可以告訴他們的父母,殊不知錯過了這生的童年,是否還有來生相同人生的童年?!

營裡還有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有一柱擎天攀爬加跳躍的刺激遊戲,原本我也想要試試看的,卻因為克服不了恐懼臨陣脫逃,還被同學們嘲笑一番。還有游泳池、小湖裡划船的運動。攀岩的設備,是我唯一嘗試的,感覺不錯,有安全措施保護著我,接待員解釋在營裡的任何一位兒童都能嘗試。另外還有空降的設施,一切都是來滿足青少年冒險精神的抒發。在營裡所有的醫生、護士、專門技術人員:電腦技術人員、吉他手、擊鼓老師、瑜珈老師、染布老師、工藝老師……等等,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義工性質,這也是另一個讓我不可思議的震撼!同時營裡也有醫療設備,接受化療的兒童不會因為參加夏令營而中斷治療,還有隨時可以監測的血液血球的檢驗室,這些對於兒癌的小孩來說是多麼棒的一個天堂。這維持夏令營的延續,是多麼的辛苦漫長,但是卻是有一群人努力的做著這一份工作。這是他們民族性使然嗎?我想開始我體會出跨文化課程的精髓了。

雖然有一些可惜之處,例如聽聞到上屆同學參觀到的兒科加護病房類似國內出院準備服務性質的”預備房間”,帶著一份好奇興奮的心情去參觀,卻適逢整修而無法親眼目睹,只能聽取醫院安排人員的口頭報告,無法完成我的心願,真是遺憾。

還有讓自己的震撼的事,並沒有隨著五天課程結束而結束,在即將離開Georgia的美國航空飛機上,因為好奇心作祟,我因而認識了一位Cervical cancer術後的攝影製作師,我當期然爾因為接受一星期的美式禮貌訓練,用那不太靈光英語先做自我介紹,我來自哪個國家及我的工作,因為我護士的職業引發了我們的談話。其實早在飛機起飛前我已注意到她的不一樣,穿著彈性絲襪又綁著彈繃,那腫脹的雙腳,與她不成比例的纖細的上身與雙臂,我的第六感告訴我她應該有某種疾病。她述說的接受手術後心路歷程及流露出來的訊息,讓我對之前認知的美國的醫療體系衝突不小。記得十幾年前我還在兒科時,我的護裡長要求我翻譯一篇美國病人12項權利的文章中,它提到病人有知的權利,他們也重視這個權利,但在那位女士口中我卻發現是並不其然。她告訴我說若是可以再選擇一次,她不會接受手術,因為雙下肢嚴重水腫的後遺症,讓她必須放棄工作,她抱怨醫師並沒有告知術後有嚴重的下肢水腫,如此會影響到她的攝影報導工作,她花費了三年才走出疾病的陰影,其中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能量來源,心理醫師的治療也包含在過程中。她也提到失去三個孩子孕育之處-代表女性象徵的子宮,也是她沮喪原因之一。我在這一段飛行中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意義,文獻裡提到的婦癌女性性徵的失去,是她們困擾因素之ㄧ,但是由那位美國女性身上我應證的不只是文獻,還有能現場感受到她的憤怒情緒,護理工作應不只只照顧生理,心理層面也是應該為病人設想,才能達到全人、全家的理想照護,藉此滿足病人的所有的有形、無形的需求。另外與她談話過程中也體會出美國人無退休的工作型態,無法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相當嚴重的事,因為對於手術導致攝影製作師的那位女士無法工作的三年中,氣憤的情緒不時的透露出來,這也是文化的不同給我這個跨文化課程多添加了一些額外的體認。

走出自己的小國度,看看別人的國家別人的世界,別人的好處我要學習,自己的優點也不能放棄,若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成就,我希望能發揮出此次學習之旅的優良精神,來改善幫助我所照顧的病人,因為我是一位臨床護理人員,我希望被我照顧的病人能在疾病陪伴下仍然享有一個好的生活品質。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