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二年級陳源劭出國研習心得分享


研習時間:2012/08/16~2012/08/29

研習地點:印度 Delhi Beghar

活動名稱:2012國際志願服務計畫

研習類別:國際志工


        當14天的志工服務到了尾聲時,心情著實錯綜複雜,從一開始的驚駭、不適和抱怨,到後來的知足、感恩、惜福和省思,這無疑是一趟情感衝擊相當大、收穫甚豐的旅程。

  過程當中,我們的食宿主要是由BBA底下一個稱為Mukti Ashram 的童工庇護所(解救後的童工被送達的第一站)所提供,由於這邊並非服務的地點,我們與那邊小朋友的相處時間並不多,即便如此,互動之間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們強韌的活力、生命力,還有對於未來的期待感。

  而服務的據點是位於舊德里的一處街友庇護所,環境相當的髒亂,大小便遍地、臭氣沖天,完全超乎想像,這對於要宣導環境清潔的我們而言,是個相當大的阻礙與挑戰。當地的街友大多沒有受過教育,甚至沒有身分,英文自然是行不太通的,只能用肢體動作配上簡單的印度話來溝通。然而,微笑與熱情是共通的語言,他們很熱情地迎接我們的到來、邀請我們同樂、沉浸在我們所準備的教學內,最後甚至一起參與清潔工作,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裡,而且感到相當欣慰和有成就感。

  局處於極度貧窮的他們,炯炯有神的雙眸裡,沒有透露一絲的物慾和怨憤,反之,我嗅到的是全然的樂天、歡愉與熱情,以最為簡單的方式享受生活。

  細想這趟國際志工之行,我們做了許多在台灣不可能做的事,致力發揮自己小小的力量,偶然影響了某些人,進而得到小小的成就感,然而坦白說,我們沒有幫上什麼大忙,當地人給我們的禮遇其實更多更多。

  但我們終究只是過客,兩個禮拜只學了5.6個印度詞彙,因此,所能帶給他們的也極為有限。我不禁思考:我們的來訪也許是種干預,挾帶著迥異的價值觀,將主觀的思惟投射,可是至少我們被接納了,但望他們能記得我們的好意,讓生活獲得些許改善。

  總之,我真的相當慶幸自己能在年少有氣力時,做些難忘、有意義的事情,前往印度,窺探貧窮,擁抱街友、孩童,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

  還記得張燕娣醫師曾說過:「其實,我們很難去改變任何人,志願服務最大的受益者,反而常常是志工自己!」的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牙醫五 游智傑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