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系102002015林品妤-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見習心得

第一次到日本便是前往東京這樣一個大城市。這是一個花費高昂的城市,費用不低的住宿、食物與交通,都和高雄的生活有著不小的差異。我們在熱鬧的秋葉原附近找到一家青年旅館,過上以拉麵和丼飯為食,每日113日幣通勤費的日子。這個城市對觀光客友善,儘管多數日本人並不太願意使用英文(只要說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謝謝)」等極簡單的單字,對方往往迅速轉為流暢的日文,讓人措手不及),但來到東京的第一天便在地鐵上迷路的我們,得到素昧平生的老爺爺熱心的指引,那份比手畫腳下的溫暖,讓人馬上對這個城市產生親切感,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見習過程,更是得到許多醫師的熱情協助。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是日本齒科排名第一的國立大學,校園包含7棟教學行政大樓與2棟醫院,到處可見綠樹與行走其中、披著白袍的醫師。其所設齒科醫院為一棟高達12層樓的大樓,可見其規模之大。在五天的見習期間內,我們前往Dental Implant clinicOrthodonticsMaxillofacial prosthetics8科進行參訪,從中觀察日本與台灣牙科的異同。

這是一個忙碌卻冷靜的城市,路上的行人儘管步伐匆匆,卻少有奔跑的情形,電車內除了報站的女聲外沒有別的聲響。這裡的病患同樣平和,除了面部表情以外,接受治療時極少有亂動的情形,也不太喊疼,只有緊皺的眉頭能看出他們的不舒服。一旁的研究生告訴我們,日本的病患對其醫師非常信任,也遵從醫師的指示,鮮少有拿著網路資料對醫師頤指氣使的狀況。此氛圍使醫師在施作上能夠有更多自由,但也使部分醫師傾向以自身行之已久的治療方案為主,因此我們不時在病患口中見到較為保守的治療方法,當然此現象與日本經濟狀況下人民對自費項目的排斥也有所關連。另外,我也注意到日本牙醫對病人的照顧。治療椅旁備有放置包包的鐵架以及保暖用的毯子,同時醫師們時常立起診療椅,拿下口罩,傾身向病患說明治療療程,僅是一個傾身的動作,減少醫師高高在上的距離。

此次參訪也見到幾個較為特別的門診。隸屬Prothodontics,隔週輪替的運動門診與過敏門診便是其中之一。運動門診主要替運動選手製作mouthguard,避免其在運動過程中碰撞下對牙齒的傷害;過敏門診則是為配戴假牙或填補牙齒而產生不適的病患提供過敏金屬的測試,滿滿的表格上列出牙科治療包含的所有金屬與填補物。Maxillofacial prothodontics科是此行另一個大開眼界之處。此科主要針對因先天缺陷、創傷與腫瘤切除造成顏面缺損的病患進行外觀與功能上的恢復。其中包含臉部面具(然而,由於面具上的眼珠無法移動,和正常側眼珠產生不自然的對比,病患日常生活仍傾向使用眼罩,此面具多僅在拍照時配戴)、小舌尖放射治療隔離器具、單側創傷的咬合引導Palatal rump、軟顎缺失病患的speech aid、發音確認軟體與在課堂上曾聽教授提過的以fibula bone重建上顎的方法,多種器材介紹讓我對手術治療後的功能恢復有更具體的了解,也認知到這對病患的信心與生活機能有一定的重要性。在口腔相關癌症上,日本以舌癌較為頻繁,但原因尚不清楚。我們也和日本師生討論台灣檳榔與口腔癌間的關聯,他們對台灣檳榔搭配石灰的吃法感到十分驚訝。

日本牙醫研究氛圍濃厚,大學院畢業生約有一半的人在執業之餘做研究,各科皆有專屬實驗室,實驗室中也有來自各個國家的研究生投入研究,如葉門、新巴西、敘利亞等地研究生,由於日本法規限制與人民對非亞面孔的排斥,他們無法在日本執業,卻仍因實驗室齊全的設施與開放的管道等原因,前來進行研究。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院對於新的材料也有嘗試的意願,在各科見習時,帶領我們的醫師不時向我們介紹他們使用的齲齒顯示劑與矯正線材等發明改良,對於研究的重視是台灣能夠更加改善的。


帶領我們的教授皆有一定的英文能力,有些科別更有中國研究生陪同,見習時期並沒有遇上太多語言溝通的問題,見習期間看診的醫師也十分樂意分享治療內容。然而尚未開始在台灣見習的我們,對診間的認知上有限,或許漏掉許多台日做法比較的機會,十分可惜。希望9月見習後,再憶起這段見習的日子,能有更多收穫。









矯正科別見習後與醫師合照,右二為主帶領醫師Dr. Ishida








Maxillofacial prosthesis 科別見習:發音分析軟體體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