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三年級吳政庭出國研習心得分享



研習時間:2012/06/30~2012/08/06

研習地點:北印度 MumbaiUdaipurJaipur

活動名稱:國際志願服務計畫

研習類別:國際志工

印度教會我的事
台灣真好,不會缺水也不會缺電!
台灣真好,點了餐馬上就吃的到,再也不用像在印度等一個多小時等到肚子都不餓了還看不到食物的影子!
台灣真好,搭捷運不用在像過機場海關一樣全身安檢!
    儘管台灣再好,依然難以忘懷在印度的點點滴滴,恢復供電時大家的歡呼,全副武裝在堡壘中的帥氣防爆部隊,努力向上的AKASH,為了村莊努力經營NGOLokesh,以及對環境保護不遺餘力的Romen,還有童工收容中心的小孩們,回到台灣,心卻還是掛念著當地極需幫助的一切,也想再次貫徹從印度的一些人身上學來勇氣以及積極的態度
在孟買貧民窟服務結束後的某個下午,Akash很熱心地帶領我們認識他們的社區。雖然已經能預想到它們生活的困苦,但實際的走一趟之後仍然令我震驚。Akash住的地方大概前後長寬不到十公尺,所有的吃喝拉撒睡到在這一個小空間,燈光很昏暗,唯一的對外出口就是門,由於室內實在太狹窄,我只能站在門檻上進行攝影,由於Akash的母親喜歡收集容器,不知情的還以為是在拍儲藏室。在最靠內側的牆是祭拜神祇及祖先的地方,在生活如此困苦的地方,對於信仰依然虔誠。
    印度人的婚姻多半是父母決定的,由男方挑女方照片後就決定了下半輩子,一生只能結婚一次不得再娶,運氣好的女生遇到很疼老婆的,但很差的甚至會被租出去當老婆。而Akash的母親在十二歲時就懷了他,年輕到令我驚訝!不過,Akash的母親應該相當的有智慧,要求兒子要完成學業才能結婚。
    這邊的社區根據我們合作的NGO-Down to Earth所描述,平均一天薪水約100盧比大約台幣70,平均200個人共用一個每天只供應兩小時水的水龍頭,而且不是免費,而公廁則需要2盧比。在此,TV及音樂台大概是唯一負擔的起的娛樂了,教育雖然被認為重要,也知道是孩子翻身的機會,但大多數人還是犧牲了孩子的教育。
    Akash的故事是如此的激勵著我們,在我們拜訪他的家時,他的母親正在煮著茶水,雖然有電風扇,但是室內的溫度及濕度就如盛夏的台灣戶外般令人難受,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即使選擇放棄學習也能理解,但Akash還是堅毅不拔的努力完成學業,甚至在高中時申請到獎學金避免造成家庭的負擔,若非超出常人的用功及堅持實在難以達成,誠心希望他能達成他的願望,當一個好的工程師。
    能有機會分享這則故事是做志工最吸引我的地方,惡臭、髒亂、狹小、悶熱,你所能形容的惡劣環境正是孟買貧民窟真實的寫照,當你走一趟之後,我們已不再需要去強調我們多幸福。
    此外,印度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也著實令我佩服,當我們在齋浦爾服務時,拜訪當地的醫院,這裡的一間醫院負責照顧20萬的人口,照理說有六個醫生但是從來沒有招滿過,裡面也沒有半個護士,而這裡的院長是自願回鄉服務的,他放棄的可能不只是薪水還有生活品質,想想有多少人有如此的熱情?對比台灣,我們的醫療是如此的完善,讓我怎能不多想辦法,多盡點微薄之力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呢?
    另一方面,由於貧富差距懸殊,以及穆斯林和印度教的衝突,在村莊生活的人們的生活及健康水平相當低落, NGO的主持人Lokesh積極的與我們接洽,希望我們在烏代浦爾的偏遠地區,他的家鄉,與之合作。在這除了探勘延續性之外,我們主要是做健康評估以及預防醫學的宣導,當然也介紹了台灣給這個小村落。這邊許多的男人都到外地工作直到雨季來臨才回來種田,儘管如此,他們依然還是貧窮,土地也相當貧瘠,不過這邊的人雖然害羞卻非常親切。
這邊面臨的挑戰相當多,每天幫當地人做完身體評估就想要想一套幫助它們預防疾病及保持健康的活動,每次都感嘆準備不足想要明年再多帶點東西來。看到他們缺電第一個想法就想要把太陽能裝置帶來安裝在NGO,拿出自製的太陽能電池,用很憋腳的英文試圖跟當地的志工討論,有趣的是我們還真的討論出一些可能性,有時一些科學名詞很難解釋,我與庭瑋還得想盡辦法用單字拼湊表達,那時的場面還真有趣。這邊充滿著挑戰以及刺激,只要醒著,我總是有許多許多的想法想要付諸實行。
    印度真的是一個迷人的地方,看到了許多的熱情但也看到許多不擇手段的爭錢伎倆,總想從你身上多A點錢,或許我們可以說當地人奸詐,但是當你很窮時,生存就是這樣殘酷,很感嘆自己能力有限,但是我想"教育"真的是唯一能使階層快速流動的方式,在孟買貧民窟小學親眼的看到教育的力量,給了小孩自信還有脫離被擺佈的命運,我想我願意奉獻我所有力氣給對方更多的知識也在與此。
    能受教育是幸福的,Bal Asharm童工收容中心的小孩應該是最明白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令人動容的,而他們的未來也因為被拯救而改變,這是一種正向的力量,被拯救被教育接著救人教授所學,漸漸的改變這個不公平的社會。
   在這段旅程中的每個NGO都有好多可以學習的地方,也遇見許多有理想的人。感謝這趟的旅程,我在這邊遇見了Romen,讓我看見年輕人的潛力,他是一個從緬甸移居來印度念社會工作的碩士,依據對他的瞭解,家族知識水準很高且有一定經濟能力,但是他每天卻穿著夾腳拖在40C下的烏代浦爾山野間飛奔,他說他看不懂印度文,也不會當地的方言,他能做的就是融入當地,穿著、舉止試圖跟他們一樣,並且比手畫腳的打破語言隔閡,又由於他推廣環保的區域屬於不信任外人的地方,因此他試著拜訪每個家庭取得信任,儘管每個屋子都座落在相距4~500公尺的山頭。在家鄉他學習著野外追蹤的技巧,並實用再此地,每天都採集當地植物樣本做瞭解,並宣傳土地沙漠化帶來的危機,而我想他的付出受到肯定,當地的居民總是捨不得他走,硬是要到半夜才願意讓他離開,並陪同他回到NGO的主要村莊再走回去,單趟至少都超過一公里。我在Romen身上看到真正的融入以及積極的態度,只要有心,語言及距離都不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
我想再怎樣努力能做的畢竟不多,但是如果很拼命的做總會發揮一點"影響力",這是堅持的動力,我學習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為他人著想,散撥改變的種子,總希望可以鼓舞更多人號召更多人去為弱勢服務,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在醫學上更專業,真正的幫缺乏資源及知識的偏遠地區民眾提供更多的依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牙醫五 游智傑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