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社二尤博音出國研習心得分享
研習時間:2012/08/15~2012/08/19
研習地點:中國 香港
活動名稱:2012兩岸四地傑出社工學生交流研討會(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協會)
研習類別:研習交換
首先,就是在事前準備的部分心得。行前會的部分其實大家都花了很多的心思在了解”家加正能量”這一項主題,去揣摩香港方面會如何定義這一項主題的意思,並且開了很多次行前會來讓來加強報告的明確性,以確保能有更多的資料能使用,但其實在這一方面我必須得承認我真比較無法參與完整性的討論,除了本身對該領域還不成熟,並且在論文方面都無法提出更具體明確的表達方式,常常有點含糊帶過,這一點是假使我明年參與交流會,真的需要大大改進的部分。
再者,就是針對於香港福利機構的參訪心得。我所參觀的是香港心家園協會以及東華三院-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兩個機構剛剛好一個是綜合型的服務一個是單一群體的服務機構。和台灣相形比較之下,會發現香港的機構都是先透過銃和的服務中心先接案,若真的無法處理才會轉介給專一的機構,我想這再是跟台灣很不一樣的地方。而且在香港很多時候都是由政府交付經費於各個機構使用,機構通常可以掌握住相當多的資源可以運用,當然有必要時也會透過和企業以及其他民間組織的合作來達到公益的小過,如:東華三院的BiciLine方案,雖然在簡報時聽起來很像是一種工商活動,但其實東華三院也是透過這些活動來帶起添水圍的青年失業率問題,以及貧困家庭的補助問題;另外,新家園協會雖然會透過綜合型服務機構的轉介得到,但其實本身也會主動去接洽個案,這一點很值得學習。整體來說,台灣的發展感覺好像剛好跟香港相反,台灣從單一拓展成多元綜合,香港卻是綜合之下才有較專精的專門機構,也許香港多元服務中心的模式是台灣可以作為考慮的,我相信香港在這一領域上面是有較多可以作為參考的依據。當然香港也推廣了相當多不同的措施,以桌遊來幫助個案和家庭改善關係,雖然台灣也有但我卻覺得不夠推廣,還有其他夥伴去的服務機構感覺也都有和台灣很不一樣的處遇模式。
最後,針對匯報的部分。我覺得澳門的博弈算是一個滿好的報告,結合了當地的特色去結合於家庭之中,並點出了澳門的家庭社會工作現況以及該如何去改進他們家庭中的問題,但對於正能量的部分就真的需要再進一步說明了,或者是我聽不清楚他們的正能量部分;對於內地匯報感覺有點小混亂,其中一組的報告中提出了內地的家庭服務現況以及提供了何種服務,並說明了有哪些機構在做哪一些服務,卻沒完全的解釋到有關正能量的部分,但對於瞭解內的的社會工作卻有一定的幫助;至於另一組可能是因為是研究生報告的關係,其實有很多專業的術語是聽不太懂得,整份報告也感覺有點離題,有點不知所云:至於香港的部分,畢竟是主辦單位,他們也在每一種家庭社會工作的功能介紹上下了很多功夫,可以針去和機構的處遇模式相互輝映。整體上來說,大家都比較偏向家庭社會工作的近況分析以及家庭社工的處遇,較少提到例子來輝映正能量的部分,不過能聽到每一地區不同的實施模式,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收穫。
額外補充,內地交流的心得。對於我來說可以和內地生做一次交流真的讓我的眼界大開,尤其是他們在社會工作這一領域,感覺內地中央其實是相當重視的,但一般大眾或地方政府卻覺得不太需要社工來介入自己的事情,反倒在這邊的排斥性顯現出來,內地同學也說其實他們社工領域發展得相當快速,但民眾的觀念卻無法跟上,導致於食物產生了許多困難,另一重點就是在於制度上的專制,往往侷限住了社會工作的發展,許多方面都會受到限制。
另外,其實在大家都覺得內地學生往往都想要一個具體的答案或問問題時很沒有禮節,內地朋友也告訴我這其實是他們大學教育所導致的,他們的教授常常希望他們的回答具體、確實且果斷回答,而這樣一、年後,學生就會自然變成了甚麼都想要一個具體的制度、模式來滿足自己心中的答案,我想這也是教育上的差異,並不能太怪罪他們問問題很奇怪之類的,只能說他們有自己心中的一把尺。
香港機構參訪心得:東華三院 ─ 賽馬會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
相信在這次的兩岸四地交流會中,儘管有四地會報、社會體驗遊戲以及很多可以接觸香港在地社會工作文化的活動,但最簡單也最直接可以了解到香港區域的特色的就是機構參訪了!
我所參訪的機構之一為東華三院賽馬會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一開始中心裡面的社工師先幫我們講解了整個服務中心建立的過程以及其文化背景,包括中心在2006年開始實施中心成立的計畫,並開始動工建設中心以及在西元2007年6月完工,並特別強調他們中心是全港首間由停車場改建為服務中心;當然有成立的計畫也就會有其背景,其實在很窩內地人口中好像很多人都看過並且知道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及夜與霧,並深深了解其地域家暴、失業以及各種社會問題的嚴重性,我想這是我比較不知情的部分,但其實經過講者的簡述,也可以稍微清楚他們成立的背景,是如此的迫切需要。
當然,在天水圍做服務,一定也其地域的限制,如:高昂的交通費用、缺乏足夠的就業機會、缺乏足夠且完善的公共設施且人口密度高,這些都是在天水圍地區做服務必須會面對到的一些挑戰,也是在地社會工作服務必須去克服的!
就服務族群來說,其包括了兒童與家庭、青少年的部分,對於兒童與家庭其中服包括了課餘託管(在參訪機構時有看到類似的活動正在進行,當然基於保密原則無法空開讓我們參觀)、入校支援工作(其實我對這一塊滿想了解他們是怎麼運作的,因為在學校時剛好有做到台灣學校社會工作,想比較是否有差異,但很可惜無法問到)、親子互動輔導服務、兒童藝術服務;而青少年的部分,則針對於表演藝術、攝影及個人型像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區域外展等服務,整體感覺起來東華三院的實行模式反而更接近了充權的理論核心,透過提升青少年自身能力,去影響或改變周邊的人事物,這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地方!
另外,東華三院的中心也提通了「天廚鄰舍互助計畫」這樣一個方案,主要是希望透過廚藝能促進家庭的和諧,且能發掘這些人當中具有潛質的參與者來擔任天廚計畫的指導者,其中有一個”天廚月會”,是一個透過官商民三方面共同舉辦的活動,積極的以廚藝會回饋社會,並發揮其社會資本,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媒體來當作催化劑,來讓這樣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並且能使天水圍以一個全新的面貌來向各地的人展現,而最後其展望則希望能藉由樣一個方案的執行來推動其經濟的流動以及鞏固好家庭的功能!
BiciLine 單車生態旅遊社會企業,簡言之就是東華三院已資本來做社會公益的一項方案,其宗旨為”以透過「生態旅遊」,創造「就業機會」,並且經營「展能機會」”,這邊最主要是幫助天水圍附近的青少年師也人口尋找一個可以就業的機會,可以提供失業的青少年擔任導遊,並於兩年後讓他有能力可以自行工作,藉以在換新血加入這樣的訓練中。目前這個活動只有一家店面,工作人員的期待是能在守訓過兩年的年輕人中給他們有機會去拓展更多這樣公益生態旅遊的店面,可以讓更多人體驗這樣的活動以及其中的精神。
研習地點:中國 香港
活動名稱:2012兩岸四地傑出社工學生交流研討會(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協會)
研習類別:研習交換
首先,就是在事前準備的部分心得。行前會的部分其實大家都花了很多的心思在了解”家加正能量”這一項主題,去揣摩香港方面會如何定義這一項主題的意思,並且開了很多次行前會來讓來加強報告的明確性,以確保能有更多的資料能使用,但其實在這一方面我必須得承認我真比較無法參與完整性的討論,除了本身對該領域還不成熟,並且在論文方面都無法提出更具體明確的表達方式,常常有點含糊帶過,這一點是假使我明年參與交流會,真的需要大大改進的部分。
再者,就是針對於香港福利機構的參訪心得。我所參觀的是香港心家園協會以及東華三院-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兩個機構剛剛好一個是綜合型的服務一個是單一群體的服務機構。和台灣相形比較之下,會發現香港的機構都是先透過銃和的服務中心先接案,若真的無法處理才會轉介給專一的機構,我想這再是跟台灣很不一樣的地方。而且在香港很多時候都是由政府交付經費於各個機構使用,機構通常可以掌握住相當多的資源可以運用,當然有必要時也會透過和企業以及其他民間組織的合作來達到公益的小過,如:東華三院的BiciLine方案,雖然在簡報時聽起來很像是一種工商活動,但其實東華三院也是透過這些活動來帶起添水圍的青年失業率問題,以及貧困家庭的補助問題;另外,新家園協會雖然會透過綜合型服務機構的轉介得到,但其實本身也會主動去接洽個案,這一點很值得學習。整體來說,台灣的發展感覺好像剛好跟香港相反,台灣從單一拓展成多元綜合,香港卻是綜合之下才有較專精的專門機構,也許香港多元服務中心的模式是台灣可以作為考慮的,我相信香港在這一領域上面是有較多可以作為參考的依據。當然香港也推廣了相當多不同的措施,以桌遊來幫助個案和家庭改善關係,雖然台灣也有但我卻覺得不夠推廣,還有其他夥伴去的服務機構感覺也都有和台灣很不一樣的處遇模式。
最後,針對匯報的部分。我覺得澳門的博弈算是一個滿好的報告,結合了當地的特色去結合於家庭之中,並點出了澳門的家庭社會工作現況以及該如何去改進他們家庭中的問題,但對於正能量的部分就真的需要再進一步說明了,或者是我聽不清楚他們的正能量部分;對於內地匯報感覺有點小混亂,其中一組的報告中提出了內地的家庭服務現況以及提供了何種服務,並說明了有哪些機構在做哪一些服務,卻沒完全的解釋到有關正能量的部分,但對於瞭解內的的社會工作卻有一定的幫助;至於另一組可能是因為是研究生報告的關係,其實有很多專業的術語是聽不太懂得,整份報告也感覺有點離題,有點不知所云:至於香港的部分,畢竟是主辦單位,他們也在每一種家庭社會工作的功能介紹上下了很多功夫,可以針去和機構的處遇模式相互輝映。整體上來說,大家都比較偏向家庭社會工作的近況分析以及家庭社工的處遇,較少提到例子來輝映正能量的部分,不過能聽到每一地區不同的實施模式,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收穫。
額外補充,內地交流的心得。對於我來說可以和內地生做一次交流真的讓我的眼界大開,尤其是他們在社會工作這一領域,感覺內地中央其實是相當重視的,但一般大眾或地方政府卻覺得不太需要社工來介入自己的事情,反倒在這邊的排斥性顯現出來,內地同學也說其實他們社工領域發展得相當快速,但民眾的觀念卻無法跟上,導致於食物產生了許多困難,另一重點就是在於制度上的專制,往往侷限住了社會工作的發展,許多方面都會受到限制。
另外,其實在大家都覺得內地學生往往都想要一個具體的答案或問問題時很沒有禮節,內地朋友也告訴我這其實是他們大學教育所導致的,他們的教授常常希望他們的回答具體、確實且果斷回答,而這樣一、年後,學生就會自然變成了甚麼都想要一個具體的制度、模式來滿足自己心中的答案,我想這也是教育上的差異,並不能太怪罪他們問問題很奇怪之類的,只能說他們有自己心中的一把尺。
香港機構參訪心得:東華三院 ─ 賽馬會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
相信在這次的兩岸四地交流會中,儘管有四地會報、社會體驗遊戲以及很多可以接觸香港在地社會工作文化的活動,但最簡單也最直接可以了解到香港區域的特色的就是機構參訪了!
我所參訪的機構之一為東華三院賽馬會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一開始中心裡面的社工師先幫我們講解了整個服務中心建立的過程以及其文化背景,包括中心在2006年開始實施中心成立的計畫,並開始動工建設中心以及在西元2007年6月完工,並特別強調他們中心是全港首間由停車場改建為服務中心;當然有成立的計畫也就會有其背景,其實在很窩內地人口中好像很多人都看過並且知道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及夜與霧,並深深了解其地域家暴、失業以及各種社會問題的嚴重性,我想這是我比較不知情的部分,但其實經過講者的簡述,也可以稍微清楚他們成立的背景,是如此的迫切需要。
當然,在天水圍做服務,一定也其地域的限制,如:高昂的交通費用、缺乏足夠的就業機會、缺乏足夠且完善的公共設施且人口密度高,這些都是在天水圍地區做服務必須會面對到的一些挑戰,也是在地社會工作服務必須去克服的!
就服務族群來說,其包括了兒童與家庭、青少年的部分,對於兒童與家庭其中服包括了課餘託管(在參訪機構時有看到類似的活動正在進行,當然基於保密原則無法空開讓我們參觀)、入校支援工作(其實我對這一塊滿想了解他們是怎麼運作的,因為在學校時剛好有做到台灣學校社會工作,想比較是否有差異,但很可惜無法問到)、親子互動輔導服務、兒童藝術服務;而青少年的部分,則針對於表演藝術、攝影及個人型像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區域外展等服務,整體感覺起來東華三院的實行模式反而更接近了充權的理論核心,透過提升青少年自身能力,去影響或改變周邊的人事物,這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地方!
另外,東華三院的中心也提通了「天廚鄰舍互助計畫」這樣一個方案,主要是希望透過廚藝能促進家庭的和諧,且能發掘這些人當中具有潛質的參與者來擔任天廚計畫的指導者,其中有一個”天廚月會”,是一個透過官商民三方面共同舉辦的活動,積極的以廚藝會回饋社會,並發揮其社會資本,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媒體來當作催化劑,來讓這樣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並且能使天水圍以一個全新的面貌來向各地的人展現,而最後其展望則希望能藉由樣一個方案的執行來推動其經濟的流動以及鞏固好家庭的功能!
BiciLine 單車生態旅遊社會企業,簡言之就是東華三院已資本來做社會公益的一項方案,其宗旨為”以透過「生態旅遊」,創造「就業機會」,並且經營「展能機會」”,這邊最主要是幫助天水圍附近的青少年師也人口尋找一個可以就業的機會,可以提供失業的青少年擔任導遊,並於兩年後讓他有能力可以自行工作,藉以在換新血加入這樣的訓練中。目前這個活動只有一家店面,工作人員的期待是能在守訓過兩年的年輕人中給他們有機會去拓展更多這樣公益生態旅遊的店面,可以讓更多人體驗這樣的活動以及其中的精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