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治碩 李宜姿-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海外研習


Karolinska Institutet是世界知名的醫學大學之一,擁有瑞典最大的醫學學術研究中心,並且提供多元的醫學相關領域課程。此外,自1901年以來,位於Karolinska Institutet的諾貝爾委員會持續為諾貝爾大會頒發生理及醫學獎。因此,非常榮幸能夠參與此次隸屬於Karolinska Institutet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Care Sciences and Society, Divis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y所舉辦的International Week。在International Week中,以社區及居家復健照護為主軸,邀請來自瑞典、芬蘭、荷蘭、德國、法國、瑞士、比利時、肯亞、美國、智利、印度及台灣等國的教授與學生進行分享與交流。在這週的學習與交流中,獲得了許多關於各國對於健康的想法、了解健康照護制度的差異,以及在不同文化下對於專業的認同。
一、對於健康之想法
International Week中來自四大洲的國家,包含歐洲、非洲、亞洲及美洲,在不同的歷史發展與民情之下,對於健康的想法有著些許的差異。位於歐洲的國家多遵循著世界衛生組織所提供的健康指引,加上地緣因素,對於移民的健康與安室感也是探討的議題之一。此外強調聯合國所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透過17個永續發展目標,描繪出能服務世界人民且獲得未來永續的藍圖,並嘗試解決當前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如貧窮、不平等、氣候、環境、和平與正義等議題。
位於非洲的肯亞所聚焦的健康議題與相較於先進發展的歐洲國家有著莫大的差異。由於國家發展與地理因素,在健康議題上肯亞多聚焦在解決貧窮、獲得乾淨水源、藥物濫用、愛滋病、醫療獲得等議題。此外,醫療資源的匱乏,也使得非政府組織在當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肯亞在醫療上面臨著許多挑戰,但仍在努力的發展,目的即是提供當地人民能獲得全面性且公平的照顧環境。
印度是一個擁有著很大國土且接近13.39億人口的國家,也因此健康照顧的傳遞與議題在印度非常的重要。在印度有約13.1億的人口仍居住在鄉村地區,因此在遵循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照護的定義下,印度強調以整合性的方式提供健康照護,包含從農業、畜牧、教育、社會與婦女福利、居住、鄉村方展、產業、志願性組織等部門共同合作,提供能符合地緣需求的健康照護服務。
二、健康照護制度之差異
由於各國皆發展出不同的健康照護制度,因此以下就統整性的方式進行說明。在健康照護傳遞系統上多可分為公共照護體系(Public Health System)與私人照護體系(Private Health System),如法國、智利、印度、美國等,而部分國家僅擁有公共照護體系,如瑞典、芬蘭。
在這些照護體系下,發展出的健康照護模式便有所差異。支持北歐國家照護體系的財政來源皆來自於稅收,也因此人民需負擔高稅制度,但相對的能以較低價格下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而在擁有公私照護體系的國家中,常面臨的即是昂貴的照護費用,或是欲使用公系統的長等待時間,如美國與智利。
而對於國土面積大或是醫療資源獲取不易的國家,如肯亞。健康照護制度多強調於醫療資源獲得的公平性,透過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努力,共同塑造一套健康照護傳遞模式。而印度則將醫療照護分成三種層級且擁有一套鄉村健康照護系統,三種層級將醫療提供場域分為社區層級、社區中心與次中心層級,以及醫院層級。藉此能在擁有13億人口與廣闊國土的國家中,嘗試提供足夠的健康服務。
三、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與專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International Week中,除瞭解各國在健康議題的差異性,亦強調在不同文化下探討專業認同。專業認同的概念即是在專業情境下我們如何感知自己,以及我們如何與其他人交流。在工作坊中,來自不同文化的組員形成的團隊,各自探討了自己對於專業認同的看法,而身為職能治療的學生,在探討專業認同的第一步即是分辨自己對於職能治療與職能治療專業的差異與想法。在討論過程中,我們也歸納出幾項要點,擁有專業認同包括能與不認識此專業的人說明專業的重要性、能與其他專業共同合作、為不同的患者提供平等的照護等。此外透過提高專業的曝光度、專業間共同合作等方式來達到專業認同的推廣。
四、Karolinska Institutet海外研習課程啟發
2018年時曾參與過美國的海外研習課程,當時的我得到許多在專業發展與現今專業治療上更加深入的知識。而相較2018年,此次參與的海外研習課程帶給我更多的是文化衝擊與專業思考的角度。不同於美洲,歐洲是個由許多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發展歷史、不同文化組成的洲大陸,因此在各國的合作上顯得格外重要,而各國可透過遵循國際合作組織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或歐盟的指引達到此目標。此外,加上地緣鄰近非洲,針對非洲國家的健康照護研究與移民議題的探討皆是關注的重點,這些議題的分享與經驗皆開啟我對於專業的更多認識。其中一位來自荷蘭的同學與我分享他在移民機構所進行的活動,活動目的除了讓他們能有更多認識移民彼此的機會,也是要讓這些移民能夠更加的適應與融入當地國家。雖然台灣並未面臨到難民的議題,但在台灣工作或是結婚的外籍移民也面臨著類似的適應性議題與狀況。
此次的海外研習僅有一週,在這週當中除了密集的課程與討論外,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學生,除了豐富了專業知識,也帶來許多的文化衝擊。每位同學皆來自不同語言的國家,而共同的語言即是英文,不同地域的口音,除了帶來理解上的挑戰,也有著幾分樂趣。大家嘗試著用不同的詞彙、不同的表達方式說明著一件事情。
在學生之夜中,大家分享著自己國家的食物,聊著從生活、教育到健康制度的差異,除了使大家的友誼關係更加的緊密、了解彼此的文化,也讓原本不知道台灣的同學們更加了解台灣的一點一滴。


課程合照

團體報告海報製作

海外研習課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牙醫五 游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