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博二年級鄭美莉出國研習心得分享

研習時間:2012/10/19~2012/10/23
研習地點:美國 紐約
活動名稱:全球華人心理與健康國際學術會議
研習類別:國際會議(發表論文-Poster)
 
 
一.參加會議經過
      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Specialists & Psychologists,IACMSP) 於1997年10月在美國紐約籌建成立,1998年1月經
美國紐約州政府批准註冊為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由於其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成績卓著,已
被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批准為永久性免稅機構(美國學術團體的最高品質:501•C•3)。會
員均為醫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法學家、管理學家等。會員遍及30個國家和地區。包
括: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
賓、日本、韓國、印度、印尼、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瑞士、捷克、挪威、俄羅斯、
烏克蘭、尼日利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古巴、巴西、南非等。聯合會的宗旨是:團結世界
各國華人華裔醫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相關專業的專家,促進中華醫學、心理學和相關學科
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擴大美中兩國及世界各國相關專業領域裏的學術交流、人才培訓和技術
經濟合作,開拓國際市場,提高華人醫學、心理學和相關學科的國際地位,以造福於全人類。
     此次會議101年10月19日至101年10月23日於美國紐約舉辨。第一天10 月19 日到紐約皇后區喜來登飯店報到與註冊。與會人員來自美國各地、中國大陸各省及台灣各地醫學院及醫療機構的教授、心理學家、心理醫師、教育學者、輔導諮詢專家、社會工作者等,我們4 位則是唯一來自護理學院的護理博士生。第二天10 月20 日會議中安排了領域專家的演講如Judy Kuriansky, Ph.D. 的專題演講「Helping ChildrenRecovery from Natural Disast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rom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he Field in China, Sri Lanka, Haiti and Japan」,Dr. Judy Kuriansky 為美國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臨床心理學教授,Clinical Psychologist, UN Dignitary and Certified Sex Therapist。近年來致力於國際間重大災
害後災民的心理復健,與兒童如何在自然災害中康復的人道救援工作與研究。在會場她以影
片、圖片、活動與圖表生動的分享的她的經驗與發表了研究成果,同時也讓與會人員深深為她的熱忱與奉獻所感動。
      同一天還有來自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晏涵文博士,是美國田納西大學教育育博士,曾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後研究,此次以”台灣學校性教育回顧與前瞻”向與會學者介紹臺灣學校性教育的發展,同時闡述以研究數據闡述,「科學研究」和「系統教學」在兩性平等、互相尊重的社會中,推動性教育的重要性。身為IACMSP 副主席,晏教授對於我們來自高醫護理系四位同學印象深刻,在口頭發表的會場上,全程參與我們的發表,並在研討會中針對我們的內容提問,也對於我們勇於接受挑戰及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努力表示稱許。
      本人的口頭發表,是被大會安排在10 月21 日早上,發表過程如下面照片,在我的論文
口頭發表後也有學者表示對於男性從事護理工作的看法,及男性護理人員在心理照顧層面上
與女性護理人員的差異。因為時間的限制以致沒有回答其它問題,但在同一會場巧遇一位代
表指導教授來發表論文的淡江大學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研究生,及一位來自國立東華大學諮商
與臨床心理系教授,台灣人在美國相遇份外感到支持與安心。
      在這幾天的會場上有來自美國各地、中國大陸各省及台灣的學者,共二十幾場的論文
發表, 會議論文議題有Clinic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Psychology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Development Psychology and Health Psychology、
Nursing and Psychology 、Health Care in Out-patient and Communit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and Behavioral Medicine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d Sexual Medicine 、Sexual
Health and Sexuality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and Health Education。我選擇與目前
研究與教學工作相關的題目參加。印象深刻的有來自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的副教授Dr.Junzhe Xu MD。她以AIDET做為醫務人員之間治療性
溝通為主題,介紹在醫院裡服務病患時的實際運用情形,AIDET是一個framework,提供工作
人員,病人和他們的家屬以及相互溝通。這是一個簡單的縮寫,也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與人溝
通的方法。因為溝通過程中往往是緊張,焦慮,令人感到脆弱的,所以經由Acknowledge、
Introduce、Duration、Explanation、Thank You五個步驟與原則,可以達到有效的治療性溝
通目的並改善健康專業人員的溝通技巧,對於我目前所教授的人際關係與溝通非常有助益。
在會場除了報告者簡報製作及臨場表達的學習外,也學習提問及回答問題的技巧。同時對於
報告主題內容批判性思考,也在與一起參加同學的相互討論中有不少的反思;例如兩岸及美
國學者對於研究主題的關注、研究方法的設計、研究結果的表述、統計方法的應用均有所不
同,甚至研究倫理的注重更是一個具有跨文化觀點的問題。當然在會議中與國內外專家討論,交換名片,表明我們4人均是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博士學生,也是一種團體交流的優勢,大家對於我們都留下深刻印象。紐約與台灣搭飛機加上轉機一趟共要花17個小時,為期7天的行程,去除參與大會之餘,只有兩天可以在紐約市區觀光。由於行前工作及學校課業都很緊湊,所以沒有時間做一些功課,在當地只憑著一紙紐約市地鐵圖到處搭地鐵闖蕩。幸運的是那幾天紐約的天氣怡人,穿個外套背上背包,面對著全然陌生的文化,以生疏的語言及探險的精神,也是將紐約曼哈頓區、皇后區及布魯克林區,都搭地鐵繞了幾遍。紐約是個多元文化與種族的熔爐,在地鐵上會遇到各色人種,聽到各種口音。所以經歷這幾天的英文聽力刺激,及因為不斷認路與迷路過程的英文圖文辨識力考驗,覺得自己似乎被開發了搜尋方向的潛能,也喚醒了探險的細胞。這也是到異地旅行的另一種收穫。更幸運的是因為要趕回台灣上星期五的博二課程,所以沒有多停留在紐約參加IACMSP大會安排的美東知名大學(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參訪行程。也因此也躲過了美東有史以來最大的珊迪颶風。從新聞看到紐約風災過後的滿目瘡痍,對照手中照片的紐約街頭繁華景致,很難想像現在紐約居民還是沒油沒電的生活。尤其是紐約地鐵遭受百年來的重創至今還無法全線通車,回想那時候在地鐵站穿梭的便利及四通八達,真是感嘆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其最大敵人仍然是大自然。


二.與會心得
1.國際性會議讓我也見識不同國家在其國內學術展概況及醫護相關學術領域上的研究與發
展。有些學者的口頭報告語文能力較欠流暢,這也是我日後須再努力的;不過如果有更多時
間的準備,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表達。而這次見到長期旅居國外的華人其語文能力及腔調幾乎
與外國人無異,所以學習語文最重要的還是環境。其中論文內容的敘說或是模擬提問都是可
先做的功課,但是聽力或回答問題就需要提升英文實力才可以應付。
2.經由相關領域的國際會議,與醫師、心理學家、諮商專家等交流,才知道在其他專業人員
眼中對於護理人員角色的觀感與期待,也可以在別人的研究發表中尋求研究的靈感,甚至製
造跨領域合作的機會。
3.護理系包括院長、教授、行政人員及國際事務處的經辦人員,對於我們此行在學術及行政
流程方面的協助,都讓我們倍感支持。我們回國後幾天還收到相關人員的提醒信件與關心電
話,擔心我們是否遇到了紐約風災,讓我們覺得身為高醫的博士生很幸福。
 

三.建議
1.參加國際與各國學者交流機會很多,難免要留下聯絡方式,尤其我們大多都是集體行動,
相當引人注目,但我們目前都是用各自工作機關的名片互相介紹,但若能有學校制式化名片,
增加大家高雄醫學大學與護理系的印象,將有助於我們在國際學術界中的曝光率。
2.雖然這趟旅程遙遠花費金額所費不貲,不過收穫很多也覺得非常值得,但是若政府或學校
各方可以有計畫的補助研究生參與國際會議論文發表,相信對於國際視野的拓展及外語能力
的提升都是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四、 攜回資料名稱及內容
研討會論文摘要集一本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