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系 周德萌-日本聖路加國際大學


ㄧ、緣起
  聖路加國際大學是ㄧ所以基督教為背景、以護理為專業領域設立的大學,在高醫求學近四年,從新生訓練師長介紹交換計畫、生涯規劃課程學長姐分享交流經驗,到同班同學接待交換生與參與海外實習經驗分享,以及逐漸完成從基護、內外產兒到社區與行政的臨床實習,期盼能以護理學習經驗為基礎,學習與反思不同文化背景、宗教理念、相同專業領域的教育與臨床實務。
二、行前準備
  行前最主要的預備為在聖路加大學有關護理與健康議題的報告,主題包含台灣產科與兒科護理的經驗、習俗與制度,台灣節期所帶來的健康益處,以及台灣公共衛生制度與終身照護。從獲知主題思索如何在簡短時間分享書本學理以及書本外的經驗,從大綱、初版內容、次版內容、彩排、不斷修正,到思考是否在口頭報告中加入戲劇對答與活動實做,使聆聽者更印象深刻,學習克服題材與語言的挑戰,也學習面對不同場合相同聆聽者的調整,很感恩透過團隊合作克服困難、達成任務。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在聖路加大學我們參與三次英文課程,兩次為必修課,一次為選修課,班級人數介於1624人,小班制教學令我印象深刻,透過分組的座位安排,學生在課程中有機會與同學討論、激盪想法,並學習分工,在上台報告時每人有機會練習表達,聖路加大學護理系每個年級約有一百人,相較於安排所有學生在一大教室上課,他們將學生分為4-5個小班,使學生分配到更多學習資源,並從課堂報告中逐漸訓練口條,培養領導能力與團隊合作。
  其中ㄧ次課程中我們六位同學被分配到六個組別中,與日本學生討論日台在交通、飲食、禮節、文化的相同與相異處,並向全班報告。高醫六位同學從單獨一人面對一組日本同學的緊張,透過討論、文字及圖片輔助,學習跳脫框架思考也學習不同地域有趣的新發現,我的組別以交通為主題,一開始有幾位同學提議比較日台在火車與腳踏車的差異,透過討論發現,日本學生在東京習以為常的複雜地鐵路線對在高雄生活的學生是待破解的大謎團,而台灣摩托車的盛行狀況則是跳脫了日本學生過去生活經驗對交通的想像。
  除了英文課程,我們也參與學生會交流活動,此學生會曾接待許多不同國籍的交換生,當中的學生也曾參與不同地區的海外交換課程,走訪加拿大、尼泊爾、菲律賓、韓國、台灣等地,因此當我們與日本學生彼此分享台日在產科護理的運作,在節期、習俗的特別之處或施行方式,除了彼此獲得新知,看到日本對產婦牙齒保健的重視,討論台灣坐月子文化對現代婦女的益處,也發現同樣過年長輩對晚輩的關心,日台在禮節有不同的接受程度,進而影響用語與行動。
  校園內的課程學習,與我們互動的大多是年齡相仿的學生,當走出校園,來到埼玉縣的小鹿野町,與我們互動的是ㄧ群銀髮長輩,他們每星期來到活動中心,參與政府提供的運動課程,幾十位長輩在一間設有鏡面的大教室中,透過輕快與緩和的音樂,一位體育教練帶領所有長者從暖身、負擔小的運動,中強度的運動,到收操,運用彈力帶、軟球、呼拉圈、水瓶、毛巾、沙袋、運動平台以及瑜珈墊輔助每階段運動進行,過程中有幾回休息時間,除了讓長輩儲備體力,也使他們與鄰居及社區朋友互動,此健康促進活動訓練的不止體能,更包含社會互動,藉以維持身心靈活躍,延緩老化。
  除了校園與社區,我們在難得的機會中進入醫院見習,見習前後分別有醫院介紹與討論回饋。日本地狹人稠,因此醫院空間運用往往需特別策劃,而聖路加國際醫院與其他醫院最大差異為所有病房皆為單人房,以及護理人力約為
病床數1.78(相較於一般醫院兩者約相等),此外,聖路加醫院的佔床率維持88%左右,每個病房會維持幾床空床,因應災難來臨。除了院內制度,醫院亦有對外公開的醫療品質監測報告,包含院內感染率、跌倒率等,這樣的報告從一角度可形容為將院內資訊透明化,使各項指標成為一般民眾選擇醫院的參考,而另一方面則激勵院內員工共同努力,改善醫療品質。
  見習中有項討論議題令我印象深刻,日本醫院護理輪班曾使用三班制,每班八小時,因應小夜班護理人員下班常無法趕上末班地鐵,造成回家困難,決定修改制度。有人曾提議引進美國的兩班制,每班十二小時,也有人認為若維持白班八小時,合併小夜班與大夜班為十六小時,更容易調整,因此後者成為目前的制度。此制度中,若一位護理人員從家裡到醫院單趟需兩小時,當天上晚班,加上延遲下班,可能一天有超過二十小時與工作有關聯,若扣除交通與加班時間,十六小時照顧生命個體的工作,不允許任何疏失,護理人員在累積工作經驗、具備更全面照護能力的同時,也面臨年齡增長及工作體力負荷加重,這樣的輪班制度如何更周全回應院內人力需求並兼顧員工生活,將影響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課堂之外由聖路加同學為我們設計的文化活動,以及由校方招募志工促成的寄宿家庭體驗尤其令我難忘。學生們帶領我們體驗日本過年活動,從品嘗年糕到體驗「福笑」,從因小失誤烤出來塌陷的年糕到完整成形的年糕,從不太清楚如何拼貼拆散五官的小紙片,到被蒙上眼睛隨意發揮,以及拆開布條後欣賞有趣的拼貼以及引發參與人員的歡笑,很感謝學生們的用心預備,使我們在即將過農曆年之時體驗日本文化中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活動。
  在一個周末,我們被分配到不同的學生家庭,體驗日本居家生活,接待我的護理研究生曾在聖路加醫院工作近十年,之後轉職到社區展開居家護理工作,並以此為研究領域,雖然初次見面,卻備感親切。這位研究生與我分享從求學、求職到在大環境護理制度中學習平衡工作與家庭的經驗,並與我分享對所居住的社區設立居家護理中心的規劃,從空間設計、人力招募、法律制度到資源分配,長談中使我學到雖萬事起頭難,但勇於踏出第一步,即便礙於經費,可能一二十年後才能建築完成的護理中心,也因著看到未來的需要與可能,著手結合現有資源。
五、交換/研修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在新環境中學習獨立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交流活動與課程參與擴展視野、獲取新知、不斷學習。
3.學習專業領域在異地的實踐並反思過去經驗,思考未來之應用。
4.透過團隊合作,與合作者相互請益,精進所長,加強不足。
5.期盼透過經驗分享,協助未來學弟妹的交換學習。
六、感想與建議(研習後帶來的改變與啟發)
  兩星期的海外實習,從一落地日本,在車站、在地鐵、在用餐場合,到抵達學校與醫院,或者走出校園來到社區,有一大共同點便是日本人的禮貌與環境的衛生及整潔,即便英文是第二語言,使用上不如母語流利,仍能從用詞及語氣中展現滿滿的誠意,即使拒絕,也能很友善地說服聆聽者。
  除了禮節與整潔,日本人對時間的掌握令我印象深刻。在課堂中老師總是精準的掌握上下課時間,如果因故需延遲下課,也很有禮貌地向學生道歉並詢問是否方便延長,在模擬中心見習時,一個半小時的課程我不時聽見鬧鈴聲,詢問後才發現原來教師版的課程表細分為以五分鐘為一單位,每五分鐘皆有不同任務,從將一百人的班級分組、每組圍繞在模擬病人旁,同樣空間配有活動桌椅與白板,閱讀案例後一組九人分為三小組,每組有五分鐘到病人單位評估病人狀況,五分鐘在白板寫出評估結果並與組員及老師討論,第二回五分鐘由下一組繼續完成更深入的身體評估,以此類推,最後一個五分鐘為活動檢討與回饋,此案例告一段落。
  模擬中心裡印象深刻的體驗,從一開始對不定時鬧鈴的焦慮,到知道聲音來源以及原因後的安定,不禁佩服日本護理教育中,從學生學習過程便培養對時間的敏銳度與精確性,短短的五分鐘並非強化學生壓力,在尚未進入臨床之時在同學面前出糗,而是在一學期的課程學習,進入臨床實習前,期盼透過模擬病人,在時間內思考最優先的任務,例如評估生命徵象,透過老師的引導,逐漸擴展到病人疼痛評估的深入程度,包含部位、性質、強度、時間、頻次等,訓練護生更詳細了解病人情形。
  很感謝高醫師長的牽線、日方負責人員的聯繫與安排,以及同學的互助,使這趟學習之旅雖短暫卻難忘深刻,從學生會報告交流、文化活動體驗、英文課程及社區老年活動參與、模擬中心及醫院見習,到寄宿家庭體驗,許多學習經驗與意外恩典遠超乎我們想像,聖路加大學基督教的背景除了實踐在對病人的照護,重視人的價值,也照顧了短暫停留的交換生,使我們在準備好自己後不需太多擔憂。兩個星期中,網站的資料與行程表的文字逐一化為真實,所有過程中的互動與感動也許難以報答,卻在心中埋下種子,期盼當未來有能力之時能傳承並為專業交流與相互精進盡一份心力。


與英文課程負責老師合影

與社區活動帶領者合影

與臨床見習負責老師合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牙醫五 游智傑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