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系 賴蓉新-日本聖路加國際大學


一、緣起(為什麼選擇參與這間學校或活動交流)
    參加這次日本海外實習是一段神奇的旅程。從小覺得出國與我無緣的我,原本以為能出國是未來工作賺錢23年後才可以做的奢侈的事,沒想到系上開放了能出國海外實習的機會,透過老師的講解與同學的經驗分享後,得知因為有日本聖路加大學的大力支持,免去了我們許多的費用,免除了去高消費的日本龐大的經濟負擔,所以我帶著期待且感恩的心,申請這個難能可貴的活動。除了能圓自己能出國的夢,更開心的是,能去日本一探究竟他們的護理實業與醫療體系。臺灣的健保與醫療一直是很多先進國家讚譽有佳的,出生在醫療如此發達且負擔醫療費用如此低的國家,一直很難想像別的國家的醫療是如何發展、發展到哪裡、未來又有什麼想改善的,他們的醫療費用又需要承擔到哪裡?。所以能在大學生涯裡參與此次日本海外交流,真的很興奮與幸運。

二、行前準備(Ex.甄選文件準備、筆試、口試…等)
    要申請海外實習的門檻其實不高,除了要繳交海外實習申請書(其中包含想申請海外實習的緣由、預計想學習的內容等等)、歷年成績、英檢成績單外,往年都會由系上老師進行面試。然而這次比較不同的是,因為系上有一大半的同學會剛好卡到實習而無法參與,所以只有少部分的同學得以把握這次的機會申請海外實習,而我們因此很幸運的每位申請的同學都上了,感謝老師一直以來都很相信我們每位同學,總是說我們的英文程度都很好、在日本一定會表現的很好等等的話鼓勵著我們。
    因為日本方的行程表比較慢才會出來,我們並先照著去年的行程表準備。去年參與實習的每位同學兩兩一組都需要上台用英文做簡短的報告,主題除了日本一直以來都很好奇的臺灣健保、產兒護理知識,還有像是臺灣文化等比較活潑的主題。所以我們各自選好主題後便開始著手,並且每23個禮拜會約出來與老師討論報告準備的進度,而老師會給予我們很多的建議,發現問題並做修改。我這組的主題是端午節與健康的益處,我們除了介紹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會進行的活動、活動當中的健康益處外,也預計帶著日方同學體驗包粽子的樂趣。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這次的海外實習日方安排了許多不同種類的課程,除了一般的課室上課外、醫院見習與社區見習外,還安排了3堂英文課與課後學生主辦的活動,以及最特別的,到小田原的魚板博物館體驗製作日式傳統魚板。課室上課有介紹聖路加大學的歷史脈絡、日本護理的進展還有參與日方大二學生的PBL課程。而三堂英文課主要是需要我們先做簡短的英文演講介紹台灣健保、台灣產前產後特有的習俗與台灣文化與健康益處,之後在和日方學生討論兩國之間的異同,目的是聖路加大學希望他們的學生能多和我們交流,不僅可以訓練英語能力,也能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其中醫院參訪是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活動,只接觸過台灣醫療體系的我,很難想像別的國家的醫院是怎麼運作的,尤其是在醫療器材發達的日本,早有耳聞他們有許多創新的醫療發明,所以我一直很想去一探究竟。我去的單位是聖路加醫院的婦產科與一般外科,在高醫我們婦產科與一般外科是分開來的,兩者的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其實差很多,很難想像在當中工作的護理師所需要的知識量是多麼龐大。一進入單位,首當其衝的是注意到他們的護理站區域是三角形的,以三角形的護理站為中心,病房圍繞著護理站排列;而高醫則是護理站在病房的中間,病房是平行著護理站發散出去的。因為聖路加醫院是屬於急重症醫院,故每間病房都是單人房,不只與台灣的醫院不同,就連在日本都很少有醫院是整加醫院的每個病房都是單人房,而這當中除了可以增加病人的照護品質外,比較有影響的是當中的護理師因為病人間隔較大,故需耗費比較多的時間來移動到每一個病人單位,因此會延長工作時間。而有別於台灣護理工作車上具備的幾乎所有護理師所需要的衛材而顯得笨重不好移動,日本的護理工作車很小,車上僅放置電腦、手套、酒精棉片、垃圾桶與少量的針筒而已,護理師若需要別的工作車上沒有的衛材,就需要跑回護理站拿取,多拿的則在治療結束後放回去,不留在工作車上。這樣的模式其實會增加工作的時間與需要來回跑造成的疲勞,但因為聖路加醫院的每間病房離護理站的距離都一樣短,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樣的模式他們是可接受的,若是在高醫,越往護理站兩邊的病房就離護理站越遠,若是如此折返跑護理師肯定會受不了吧。
    在日本,很多設備都改良的非常方便與安全,舉例來說,病人許多需要靜脈或肌肉注射的藥都是直接抽好在針筒的,護理師只需排氣就可以給藥,大大降低了針扎的風險。而護理工作中最多的就非打點滴莫屬了,比起在高醫護理師要排點滴時都要把手舉高,或是將點滴架推來身邊讓點滴順利下流,在聖路加醫院的護理站有專屬排點滴的架子,護理師只需將點滴掛在上面就可以輕鬆的排氣,雖然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設備,我卻覺得很重要與方便。
    在制度方面,我去的婦產科與一般外科病房的病床數總共35床,白班護病比為1:67,比起台灣的189要低很多,因此我觀察到日本的護理師有更多時間去關懷病人,甚至會陪病人繞護理站散步一整圈,比起台灣總是事情多到做不完的倉促,日本的護理師的步調顯得非常緩慢優雅,這樣護病比的照護品質明顯的上升很多,護理師的工作環境也比起台灣好很多。另外,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是,在日本給藥是需要兩位護理師雙重核對的,這樣的模式雖可以降低給藥的出錯率,但相對的,護理師的負擔與給藥所需的時間就會大大上升,在見習時我常常會看到學姐為了要雙重核對,因此需要花時間等待另一位學姐忙完後過來一起核對,我想這樣的方式在台灣一個護病比如此高的環境,要執行是非常有難度的。除此之外,日本的護理工作時數有別於台灣的3班每班8小時的模式,他們是採2班制,白班為早上8點到下午4點,晚班則為下午4點到隔天的早上8點,為8-16小時制。這樣特殊的工作時數都不禁讓我們產生好奇,晚班16小時對於護理師的負擔不會太大嗎?為什麼不採用12-12小時制呢?後來經老師的講解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在以前日本也跟台灣一樣是38小時制,但因為日本人大多數的交通方式為步行或是大眾運輸工具,許多人認為若上小夜班下午4點到晚上12點的班,要回家不僅半夜步行時較危險,一般的大眾運輸工具也早已關閉。還有一點是,上完16小時班的護理師規定會放2天的假,護理師因此得到較長的假期,多數的年輕護理師都喜歡包16小時制的班,因為他們能有更多的連假可以運用。老師說道,其實16小時的確是過長的工作時數,也一直都有研究證實上16小時制的班會增加護理師的出錯率。因此想改變護理時數成12-12小時制的聲音也一直都在,然而無法改變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的護理師都喜歡上完16小時制獲得更長的連假休息,因此這樣的工作時數還是會持續下去。老師打趣的說,他之所以離開臨床就是因為無法適應16小時這樣如此長的工作時數,因此轉職為醫院行政管理人員,可見無法習慣這樣的工時的人大有人在。這也讓我了解到,當我們在看日本的工時也許會無法理解與質疑這樣的做法是否恰當,但卻遺忘了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國情,造就了天差地遠的制度,因此人不可以目光如豆只用單一的思考看待事物。很感謝能有這次海外交流的機會讓我實際去了解到不同國家的護理實業,給予我更多的國際觀。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日本聖路加大學給了我們很彈性的課表,第一個假日我們先是去了夢寐以求的東京海洋迪士尼,迪士尼一年四季都是人潮洶湧,尤其我們去的時間正好是35週年,人潮更是更甚以往,所以行前的準備也顯得格外重要。我們先研究了網路上迪士尼的攻略,選出網友票選必玩的設施後,排出當天的遊玩路線,想在萬人空巷的迪士尼裡玩到每個想玩的設施,先玩、先排哪一個設施都需要研究,不能馬虎,而皇天不負苦心人的我們在當天很順利的完成了我們的目標。這次的迪士尼初體驗除了讓我體驗到日本一大經濟動脈的盛況,也讓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迪士尼的隔天,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去了淺草體驗穿傳統和服與逛淺草寺週邊復古的小店。第一次穿和服的我光是看到和服眾多的花樣、顏色就足以讓我眼花撩亂,在一番掙扎,我選擇了第一眼看到的紫色與白色漸層的和服。我們各自由專業的老師穿完束緊腰圍到難以大口呼吸的和服後,在由另一群負責頭髮造型的老師服務。梳妝完成後就開始了我們的淺草寺拍照之旅。很有趣的是,因為我們穿和服在香火鼎盛又是國際知名的淺草寺,有很多不同國家的外國人詢問可不可以跟我們合照,合照的數量不勝枚舉,我猜想可能比我們自拍的數量都多吧
!而在與不同國家的人合照中我也發現,歐美系國家的人合照時都比較開放,他們會把手主動的搭在我們肩上,或是將頭非常地靠近我們;而相反的比較亞洲系國家的遊客就比較害羞,僅規規矩矩的站好和我們一起照相。這當中的差別讓我覺得既特別又有趣,我想若不是我有這次出國參訪的機會,我一輩子也無法體會到如此有趣的事吧。
    第二個假日很特別的,聖路加大學替我們安排一日homestay,入住日本學生家裡體驗日式生活。第一次在別人家裡過夜,而且還是語言不太通日本人家裡一開始讓我有點緊張,尤其是接待我的學生是很特別的38歲大三生M(代稱),以有工作經驗的她,為了想給先天性失能的小女兒更好的照護,辭掉工作重回大學讀護理系。所以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我們去的家庭比較像是與長輩見面,而不是跟著年齡相仿的同學一起過夜。然而這樣的緊張感在一踏入他們家後隨即消失無蹤。一進入M溫馨的公寓後,隨之迎接我們的是他可愛的二女兒與丈夫,第一次接待homestay的他們完全看不出是新手,7歲的二女兒熱情的招呼我們。之後很快的,10歲的大兒子也下課回來了,由於孩子們還不會講英文,我們只能靠著簡單的日語與旁人的幫忙互相翻譯,更多時候,是用國際通用的微笑來傳遞情感。現在回想當時我們打成一片的光景,依舊覺得很不可思議,兩個不同國家語言也不太能溝通的我們,居然能無隔閡地玩在一起。
    M的丈夫是家裡的大廚,有別於我對日本家庭的刻板印象,總覺得都是太太等丈夫下班後煮好飯、放好洗澡水等丈夫回家。M驕傲開心地說,他不擅長煮飯,因為有丈夫在他都不需要下廚!我們的晚餐是最傳統的日式關東煮,裡面有各式的魚板、白蘿蔔、水煮蛋、蒟蒻等等,還準備了生魚片與各式蔬菜與醬油拌製而成的飯。M丈夫的手藝真的讓我為之驚豔,那頓飯是我在日本吃過最好吃最對味的一餐了!
    隔天我們跟著M一家人先是參觀了大兒子與二女兒的學期末成果展,展覽會場擺放了所有年級有得獎的手工藝術品,除了黏土、水彩畫、素描外,很特別的還有袖珍屋、刺有卡通圖案的精美抱枕,精緻程度很難讓人想像是來自國小生的作品。之後我們到了傳統的魚市場吃玩蕎麥麵吃飽喝足後,就到一個公園去玩雪,因為當時東京還不更冷沒有下雪,故那座公園的雪是從輕井澤運送過來給孩子們同樂的,第一次看到雪的我興奮地抓起來,與我想像不同的是,雪的觸感很輕柔,輕輕握住的話彷彿棉花,但若用力捏緊,卻會變得堅硬如石頭,扔在地上形狀也不會改變。在台灣要到高山上才有機會看到雪的我們,能在有生之年玩到雪真的很開心與感動。

五、交換/研修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  能了解日本的醫療體系、臨床護理實業,藉由比較台灣與日本的差異,能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給予更多的啟發。
2.  體驗日本獨特的文化。
3.  增加練習運用外語與他人溝通的機會。
4.  藉由規劃報告的內容,培養組織能力,也藉由上台報告的機會,訓練外語能力與台風穩健的培養
5.  在日本因無老師陪同,生活瑣事都需同學互相照應,故可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六、感想與建議(研習後帶來的改變與啟發)
    現在回想起過去在日本的14天,仍覺得是一場醒不過來的美夢。以前總聽人說,在這座地狹人稠的小島上,臺灣人普遍都沒有國際觀,要多閱讀國際的新聞報導,才能增加自己得眼界,以前沒把這句話放在心上,而出國後我才深刻的了解到這句話的意義。能參加這次的海外實習真的非常幸運,我因此能走出舒適圈,親眼去瞧瞧日本在醫療上的進步。踏入日本最深刻的就是體會到他們的有禮貌與謙讓,就連主動讓他先過,對方都會很禮貌的微鞠躬致謝。這樣簡單的舉動卻可以帶給另一個人很好的感受,因此在這14天的耳濡目染下來,我因此學習了日本人的禮貌謙讓,總是不自覺的鞠躬致謝,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習慣,也是日本人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
    短短的14天雖還不足以深入了解日本的護理沿革,卻也讓我看到了臺灣與日本兩者間的差異。因為日本多採全責護理,病人的一日起居包含擦澡都會由一位護理師負責,而臺灣若面對無法自行照顧的病人,大多都會請24小時看護。日本的護病比較台灣低,因此護理師能有更多的時間待在病人身邊。這樣的照護模式我想能給病人好品質的照護,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支持,因為護理師長時間的陪伴,護病關係比起台灣來得更好更親近。雖然在護病比高的臺灣要做到像日本這樣花很多時間陪伴病人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一個人需要照顧更多的病人,處理更多的治療與護理紀錄,但卻是一個我們可以努力的理想目標。我想除了給予良好的治療外,對於一個飽受疾病之苦的病患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心靈上的支持,看著日本學姐給予病患滿滿的溫柔與關懷,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
    因為聖路加大學給我們很彈性的行程表,我們得以利用零碎的課餘時間參訪東京週邊的熱門景點,像是東京晴空塔、迪士尼、池袋、新宿、淺草等等熱門景點,去感受日本既現代化同時又保有豐富的文化古蹟。晴空塔的未來感、迪士尼的人潮洶湧、淺草的古意盎然都讓我回味無窮。這次的旅程除了看到不同國家對於護理實業的不同做法,也讓我體驗到了日本的整潔且謙讓的美德,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將會帶著這份得來不易的經驗,成就將來更好的自己。


歡送會

淺草體驗穿和服逛淺草寺周邊

聖路加醫院婦產科與一般外科護理站一隅,圖中可看到專門掛點滴以便護理師進行排氣的設備。後面的鐵櫃為放置病人的針劑藥物與常用耗材如針筒、針頭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牙醫五 游智傑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