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六李浩維


Harvard Exchange Clerkship Program 心得報告

學生:李浩維

學號:97001033

醫院: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科別: Cardiac Anesthesia

時間: 2012. 10.28- 11.22

緣起

歸功於多位高醫校友一直以來的努力耕耘,我們高醫的學生才有這個管道,比一般人更容易參與哈佛的這個exchange clerk program。詳細的沿革可以參考這個網址http://ciae2.kmu.edu.tw/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11,裡面也有很多去過哈佛的學長姐的心得,對於準備申請或者想先了解那裡的醫院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申請

關於申請的一切流程,很多學長姐的心得分享我覺得已經相當足夠,在此我希望能分享一些我覺得大家可能容易不清楚或需要注意的地方。

針對申請流程,在此推薦M97陳彥中 同學的心得分享,他是2013年暑假去的,我個人成行之前的準備也都是參考他的心得報告。

校內甄選

在此澄清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校內甄選並不是在決定你能不能去哈佛,而是要決定誰能獲得基金會的補助,基本上,就算不透過學校,只要你是醫學生,你就可以以個人名義申請參加哈佛的這個program。今天我們的優勢在於,如我剛剛所提,因為很多校友的努力,哈佛也會定期有學生來台灣參加高醫(在美國的校友)所規劃的program,而且他們的feedback都很滿意,所以高醫和哈佛的關係在學生課程交流上是互相的,因此,我們去哈佛原則上來說算是有保障名額的,不然哈佛醫學院的這個program在篩選學生的順序是先哈佛學生,美國其他醫學院學生次之,再來才是international students。不過,因為去一趟真的所費不貲,所以還是很鼓勵學弟妹爭取學校提供補助的機會。

校內甄選大致分為三階段,1.資料審查2.面試3.英文面試。面試的部分,是由五位師長,當初我們面試老師有呂佩穎老師、醫學院院長……(不好意思其他人我認不出來),問的問題我記得的有(包含其他人被問的問題,每個人被問的問題不會一樣):

(1)   你為什麼會想參與這個program?

(2)   你期望去那邊能夠學到什麼?

(3)   如果沒得到學校補助你還會想(自己出錢)去嗎?

(4)   如果你有機會去,你會如何推銷高醫呢? (…………….)

(5)   當初繳交的資料內容也可能被問,包括成績單和自傳。

以上面談有可能以英文方式進行,感覺用英文回答比較加分(?)

英文面試部分,由兩位外籍老師主持,問的問題則每個人都大致相同,問的問題我記得的有

(1)   未來如果有機會,會想留在國外從事醫療工作嗎?

 補助名額

全額補助1名,半額補助2

不過其他的人(只要沒有在校內甄選有脫序演出的話),均能獲得

(1)   1000 美金 學費補助 ← 國外基金會提供

(2)   4萬多台幣 機票補助 ← 高醫教學卓越計畫經費提供

(3)   1萬多台幣 生活費補助 ← 高醫教學卓越計畫經費提供

(2.3項筆者在打這份報告的當下還未拿那所以不能確定確切金額)

但是,上述三項的申請非常繁瑣!!而且需在出國前兩個星期申請!!所以當你確定能成行後時間是非常趕的。

(1)   1000 美金 學費補助
當你確定可以成行時,會收到哈佛寄來的confirm letter


請把他寄給高醫國際事務處林妍吟小姐Alice Lin alicelin@kmu.edu.tw,說明你需要申請學費補助,他會幫你像國外的基金會申請,所以到時候你付學費的時候只需付3300美金給哈佛。

(1)   (3)4萬多台幣機票補助+ 1萬多台幣生活費補助

非常麻煩!!!!! 且需在出國前兩個星期申請!!!!

需要繳交的東西請參考http://ciae.kmu.edu.tw/job/data/app_note.htm (我再重申一次,非常麻煩)

再來,請到學生資訊系統學生國際交流出國申請,填完表後,請點選上方的AB表,印出來後要拿給家導簽名,再拿到系辦請尹亭學姊幫忙跑系辦流程,這可能需要花個3-4天。

然後請注意保留以下東西,缺一不可,回國後申請需要

1.   所有的機票票根

2.   電子機票

3.   機票收據:要打高醫統編76001900
另位最後補助的錢會匯到你的戶頭,因此如果沒有帳戶是你的名字的郵局彰銀戶頭需要去申請一個



英文門檻

1.      托福 IBT > 100: 雖然他是說要考IBT,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考ITP,考試內容僅有聽和讀,而且哈佛那邊也接受,考試內容少了說和寫相對簡單很多,應該考超過600(滿分677)換算過來就差不適IBT的分數

2.      電話面試

問的問題(我記得的有):

(1)   First name? Last name?

(2)   你所申請rotation的時間?(那個月?)

(3)   你的學校?

(4)   平常你在原本學校的醫院的作息?

(5)   當你去刀房時有機會參與手術嗎?

(6)   你最近去過的科別?

(7)   你有興趣的科別?

(8)   你的學校是用英文上課嗎?

(9)   你有出國的經驗嗎?你有在美國生活過的經驗嗎?

就如同其他學長姐所分享,他主要是檢驗你的口說能力,本身不是專業醫護人員。但是,聽說,有另一個比較Serious的口試人員(總共兩個),可能會問比較專業的問題,不過一樣,他也不是醫護人員。

  

很多人會問要先打電話還是先寄件,基本上,都可以,因為這兩種方法都有人順利成行,個人是先寄才打電話。

  

醫院生活

我申請到的是心臟麻醉科,基本上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刀房,從幫忙病人的前置開始,到手術結束送病人到ICU,每天平均1~2台刀,每台平均都5~6小時。除了麻醉科的學習外,還可以看很多open heart surgery,常見的刀如CABG、瓣膜手術,我在的期間,也有心臟移植、肺臟移植和dissection的急刀(不過這種刀人也會很多)。如果有teaching,他們會有pager傳訊息給你,告訴你地點。每天原則上6:00要到,17:00後老師會說你可以離開,但因為我們被要求要查第二天病人的資料,所以離開醫院往往是六點過後。另外也會給你做procedure的機會,如IV-lineA-line、扣maskon endo、幫忙on CVC;不過我也只做過扣maskon endo,端看當日刀房的fellowattending對你的瞭解和信任。也有機會去EP Lab或到Cath LabTAVR,是台灣比較少接觸到的。整體而言,我會覺得整個course與其說是learning到不如說是training,因為我們的teaching都是跟R甚至是fellow一起上的,包括一些比較進階的procedureon CVC和掃TEE,並沒有麻醉科基礎的課程,和在台灣clerk的身份有很大的差別。倒是和病人直接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很少,畢竟是麻醉科。

對我來說,這個月的學習是吃力的,因為其實我的英文並沒有非常好,而且在當時高醫我尚未去過麻醉科。第一天一個attending就對我們說:”我相信你們已經on過很多IV了,也許也on過一些A-line?也幫病人插過管吧?” 當下我真的很驚慌,這些事情高醫的clerk怎麼可能做過?另外還有心態上的差別,第一天我的指導老師就問我和另一位來自波蘭的同學:”所以你們未來都想當麻醉科醫師對吧?” 我很誠實地說沒有,當下很明顯可以看的出來老師是失望的,後來我才發覺其實能申請到是很難得的事情,很多人來是希望透過這次機會能請老師寫推薦涵,甚至未來希望能來這裡申請當住院醫師,希望有好表現讓老師們留下好印象;有天在ICU的空檔有一位心外的fellow和我聊天,他問我:”所以你來是希望你的名字能出現在一篇paper上嗎?”我回答:”No, I’m just visiting”,他就露出不太能理解的表情。我希望能和學弟妹分享的是,很多去的國際學生是抱著這些目標去的,自己的心態要調整好,如果完全抱著只是去看看的想法我想會過得很痛苦。再來我想要適應的是文化上的差異,這點大家應該不難想像;像我出發之前,很多人都會說,外國人比較自信、比較積極,所以到時候和師長相處要主動一點,不過,我後來覺得,這本來就是文化不同的地方,並不是一時半刻說改就能改的,像外國的學生往往一有問題就會直接發問,不管老師手上有沒有事情在忙,且發問就直接把問題丟出,開頭也不會稱謂老師,VS teaching的時候有fellow甚至還把腳翹到前面的椅子上,這在台灣根本不會發生,我最後倒覺得不用一味迎合他們的習慣,做好自己就好,畢竟我們也代表自己的文化,這並沒有什麼不好。
最後想告訴學弟妹的,在出發前也有去過的學長姊和我們分享經驗,96Jessica學姐說的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 “今天你去哈佛是為了要學東西的,不去不會怎麼樣,去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己的心態要調整好。我必須承認,自己難免有去了好像很帥的想法,但就如我剛提到的,很多人是抱著未來規劃去的,像一次meeting一位老師說的:”I’m outstanding, and I’m improving”,人家是用這種標準在要求自己。我並不是希望大家因此卻步,反而我是一個很好鼓勵大家的例子,因為我本來在學校成績就不是頂尖,托福甚至是同梯出去的同學中最低分的,但我還是順利成行了,雖不能說是收穫滿滿,但這一個月的努力,是屬於我別人拿不走的經歷。這麼好的機會擺在眼前,就這樣讓他從眼前流過,好像有一點太笨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