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五 徐百鍊- 海外見習心得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一所位於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溫哥華的世界頂尖大學,是我們這次旅行的目的地。雖然今年號稱是溫哥華20年來最冷的冬天,下了許多雪,但是我們依舊非常期待UBC牙醫系能給我們獨特的經驗。
我們的見習內容就是跟著當地三四年級學生的課表上課,Dr.Shah給我們他們的課表,我們可以出席任何一堂我們想去的課,包括他們實習看診的時間。因此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跟當地學生耗在一起,所以瞭解到許多UBC和高醫不同的地方,例如學習方式、見習和實習方式、上課方式,其實都差別頗大。
實習方式,也就是我們在學生門診所看到的。他們三年級就開始自己接病人,練習初診和檢查,稱為screening;接著擬定並且和病人討論treatment plan,如果病人同意,就可以開始治療。他們的治療幾乎都由學生獨自完成,診間走廊會有instructor,instructor幾乎都是專科醫師,大約每五人會分配一位,在治療過程如果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詢問該專科醫師,在完成每個步驟之後,都必須經過instructor的確認和簽名,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過程中所有和病人的溝通和解釋全部都有學生完成,而且他們也不忌諱讓病人聽到自己在做什麼,甚至做錯什麼,就是完完全全的解釋給病人聽,所以在那邊你會聽到病人說出牙科專有名詞,我想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上課方式,除了最基本的Lec以外,他們每個年級每星期至少有一次PBL,也就是小組討論。這是和台灣學校最不同的地方,三年級甚至一星期三次,每次兩小時。PBL大約八個人一間教室,會有外面聘請的老師來監督每個班。通常是給定一個主題,讓每個教室的學生互相討論。題目可以是一個牙周病病人的case,也可以是endo的致病機轉等等。學生們當場針對題目互相討論甚至辯論,這種學習方式我覺得可以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包括如何有邏輯的回答問題,如何從各個層面去探討一個病人,如何全面性的擬定治療計畫。最主要的差別就在於他們的學生不害怕發表意見,就算講出來的東西大家都瞭解,但是他們還是比我們勇於發表,因為有邏輯的說出口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學習過程中比較缺乏頻繁討論病例,練習分析病人情況和擬定治療計畫。
學習方式,他們應該沒有共筆,用最笨的方式學習,也就是讀課本、自己做筆記、畫病程圖。他們上課的PPT並不會像台灣那麼多、內容那麼細,LEC上的大多是大觀念和case,而且因為有PBL所以他們必須弄懂整個過程,並不像我們片段式的學習。他們用看似沒效率的學習方式但比我們有效率多了,我覺得我們教得太多太深,該理解的重點概念也因此較沒時間一再強調。
這次出國見習大大增進我的視野,讓我看到我們不足的地方,當然也有勝過他們的部分,讓我再次感受到世界的廣大,也再次下定決心應該趁年輕去多看、多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