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系四年級江采璇參加「青少年健康與發展」的培訓課程
研習期間:2010.08.09~2010.08.21
研習學生:江采璇
研習地點:中國大陸
研習類別:培訓課程
在8/9~8/21我們參加為期兩個禮拜的「青少年健康與發展」的培訓課程,由世界衛生組織與香港理工大學主辦,蘇州大學協辦。一開始,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Dr Marianna Janna Trias和Dr Pat Nayar的演講作為課程的開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最後一句話「that’s joint hands to make a difference」,要我們為青少年的健康努力,要我們將這兩個禮拜所學的東西帶回去,用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改變我們的社區。才發現我之前都把社區給狹隘了,將社區的定意只聚焦在老人照護的部分。
這為期兩個禮拜的研習,讓我印象深刻還有他們的學習精神和自信。我們上課的方式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而我們這組比較特別的是由港、澳、台和大陸內地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12個同學及8位老師。前幾堂課,是使用VIPP的教學方式,我發現身旁的同學思考都很相當迅速,能夠馬上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而課堂上,除了老師授課外,每堂課的段落都會有討論的主題,像是要分成3小組討論不同時期青少年的發展,然後寫在一張大壁報紙上,在討論的過程中,會發現身旁的同學相對於我們,都很勇於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就連討論後的上台報告,他們會直接拿了報告的紙說「我來!」,這是我覺得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我該學習的地方,主動和勇於發表!之後,也不覺得上台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除了討論報告外,還有像是給我們一個青少女懷孕的狀況題,要我們角色扮演,要我們體驗青少女的感受、以及當我們身為一個專業的人員時我們該如何處理?看起來雖然很有趣,但有時後同學們還會演個不配合的家屬或不配合的男朋友要你處理,最後,換成老師講評,例如「正常化」,當時老師舉了一個例子,「現在很多青少年都有性行為的情形,那你對這件是的看法?」將是獨立個體的問題,轉為是大眾的問題,這樣對於個案的衝擊比較沒那麼大,也不容易產生防衛心。
青少年與家長間的代溝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老師用一張紙要我們以父母的角度去想我們所期望的小孩是怎樣?再來,用另一張紙要我們列出我們期望的父母是怎樣?很有趣的是,同樣是我們,當角色變了後,我們所期望的對方竟然成為我們討厭的樣子,我們希望父母不要管我們的功課,但當我們是父母時我們很卻希望我們的小孩是認真讀書的,老師要我們觀察中間產生的矛盾,我想這或許是一種協助青少年的站在父母角度的一總體驗方法。
還有一門永遠學不完的課程-溝通技巧,是由香港理工大學Stanley老師授課的,他說其實我們都知道溝通的技巧,只是我們都不太會使用,要學會就只有一個方法-不斷的練習。像是同理心、沉默、回應等等,這些我們在以往的課程也都有學習過。不過這堂課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先叫我們其中的ㄧ位同學當講故事者,一位同學先使用這些技巧,然後再由老師示範同樣的場景,同理心大多能使用出來,可是我們往往少的就是沉默,看似很簡單,實際上要真的沉默似乎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有時候會害怕跟對談者兩個人都不說話的尷尬場面,於是自己就會不斷的講話,這反而使主客顛倒,應該當傾聽得人反而成為講話的人了,而這也是我們常犯的錯誤。
第一個禮拜還有將所學的東西設計一個主題,要讓少年宮的青少年們從中獲得健康訊息,我們這組是飲食和體脂肪的衛教,是一個讓我們實際與青少年衛教的ㄧ個課程。
第二個禮拜除了課堂外,還有參訪蘇州市立醫院的母子醫療保健中心,母子醫療保健中心是個及產科婦科兒科新生兒科生質遺傳婦幼保健為一體,我們參觀了他們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一般新生兒室、以及兒童發展中心和產科病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兒童發展中心及產科病房,兒童發展中心是一個專門設置各項促進寶寶感官發育、讓孩子角色扮演及和親子互動的地方,還有設置一系列從產前、產中到產後的ㄧ系列課程。產科病房的FCMC(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從產前、產中到產後的都在同一張床上,這樣的ㄧ體系統,只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述過,也只知道美國大部分的地方都在執行,沒想到這次竟然在蘇州的研習看到這樣的生產模式!
此外這裡最大的收穫不外乎還有認識了不同國家的朋友,而在這兩個禮拜也學習到很多除了課堂以外的東西,很感謝有這麼一個機會讓我用不一樣的視野去學習護理,而我們也拿到了我們的研習證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