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6蕭凱元參加APDSA
研習期間:2010.08.16~2010.08.20
研習學生:D96蕭凱元
研習地點:日本
研習類別:會議
這是我第二年參加APDSA。今年此行於我而言是有任務性的:其一是APDSA的台灣區代表今年由高醫同班同學杜孟璇(亦系會國關長之一)擔任,然而她有事不便前往,因此由我代為出席會期中的AGM(Annual General Meeting);其二是每年會期最後一天的文化之夜各國都要出一套表演,而我是今年表演的策劃兼聯絡人。有鑑於去年因英語聽說能力還不夠輪轉,因此今年臨行時特加強了英文,此外也複習了高醫通識課上過的日文。
會期自當晚晚會的三味線演奏開了序幕。日本的教授們、實際上學生也是,雖然真如大家所聞英語不是頂好,但他們會非常有耐心地重述自己的話語,或比手劃腳、或翻出英文辭典向你解釋;此外也有許多隊輔英文水準已經很高了!再對照街上林立的「米國語」教學招牌、以及下修至小學一年級即有英語課程之政策,顯見日本對英文益加重視!順帶一提,不僅英文,我發現世界各國對中文也逐漸產生興趣。在那邊認識的一位印尼朋友說他們學校友中文的選修課程,泰國的好友也提過自己對中文有興趣、連父母也要求自己繼續精進!至於和其他各國學生交流時,他們也不忘秀幾句中文問候詞讓我驚喜一下呢!
而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全程參加科學競賽。台灣方面仍然由台大、北醫兩所共出三隊角逐,成績斐然!細問之下才知道北醫的課程設計裡有一門課是要做專題研究,常常是他們APDSA的出賽資源,台大則本來就有研究的濃厚風氣。各國參展的題目有深如藥理研究的,也有生活化如飲食對口腔的影響(台灣是用烏龍茶,其他國家多用其土產做報告)。曾有外國學生問我,我國的口腔醫學教育是否要求我們定期閱覽期刊?我老實回答是沒有的,頂多老師有這樣鼓勵。這讓我反思:博覽新知、研究精神是自主突破、創新的原動力。相對在高醫較沒有這方面的培育,會否教出來的學生大都是聽話、說一是一的學生?當然,學生畢業後自主進修、在未來做好研究的也有,只是身為學生的我們對研究還沒有多大感受。順帶一提的是,與日本學生聊過後我發現高醫的教學不僅在風氣上、觀念以及方法果真與日本大相逕庭,在倫理上很重師生、學級制,學理上要求紮實底子的!
另外一項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醫院參觀的活動。我參觀的是日本大學松戶齒學部的附屬醫院。這棟地上四層樓高、地下還有一層的醫院「整棟」都是專門照護口腔的,其中的分工相當精細!共有二十四個分科!舉較特別的是「顎顏面機能再建科、再生齒科、睡眠健康齒科、顎腦機能中心」。此外,院內很注重感染防制,醫師們戴頭套是必須的,有些特別診間還要全副武裝、連鞋套都預備了!再者,日本方面有健全的口腔衛生師制度,因此能看到每位牙醫師身旁都有個對齒科有一定專業的助手待命!
最後,日本素以謙恭有禮、服務態度佳聞名。在日本的五天裡我著實感受到了!即使我只是進商店逛逛、而且又是個外國人,店員仍笑容可掬、口裡也總掛著請、謝謝以及長長一串我還聽不懂的禮貌詞。而本屆大會在活動的籌劃上雖因聯絡不易、人手不足導致行程有延遲或小差錯,我也知道他們每晚送大家回寢後還得繼續開檢討會、流程會到兩三點,然而隔天這些日本隊輔碰到我們還是打起精神、親切地問候我們睡得如何、有沒有泡溫泉啊等等。據聞日本人的敬業、有禮等文化是與他們的武士道文化密切相關。讓我反思中華文化在台灣似乎並未留下深遠的影響,不知是否民初提倡新文化、打倒孔家店時的遺棄,復加政府遷台後切割掉了?但是沒關係,我發現台灣人給外國人的感覺普遍是親切和善,我們應當保留這些善的特質、繼發創造出新的台灣價值才是!
==================================
最後附上一小段我在牙醫系刊上對內的心得(宣傳版):
參加了APDSA,讓我第一次覺得英文居然這麼實用!從飯店check in開始,你便能聽見周遭眾人無論是何膚色輪廓口音打扮,皆操著有各國特色的英文溝通交談起來!晚餐後的開幕儀式破冰後,便是社交磨練的時刻(而且是與外國人)!從此時開始至會期結束,你能決定自己要創造什麼難得的回憶!跟日本人聊動漫畫並請他們深度介紹玩樂景點、與泰國人一起逛街甚至到他們房間喝酒聊天、碰到香港人終於能用中文暢談中華意識、稱讚韓國人最近紅透的酷男少女團體(能感覺他們又驕傲又爽)、和馬來西亞人聊台灣的學制、還有偶然坐到印尼虔誠回教徒的旁邊,聽他興致勃勃的介紹回教齋戒月的意義!最後還教大家說了一點簡單的中文(真驚訝許多國家都開始重視中文了!)而彌足珍貴的是,這些異國邂逅的朋友們,還願意在APDSA結束後、你回國後繼續用Facebook、msn或信件與你保持聯絡,更甚者成為筆友,交換著兩地每天發生的奇特大小事!跨國的友誼,帶點距離上的浪漫,更有種四海一家的溫馨!
把握每年的APDSA吧!年年錯過之後你便再也沒有類似的機會了!即使英文不太好也無妨,別忘了國際性的共通語言──Smile~
研習學生:D96蕭凱元
研習地點:日本
研習類別:會議
這是我第二年參加APDSA。今年此行於我而言是有任務性的:其一是APDSA的台灣區代表今年由高醫同班同學杜孟璇(亦系會國關長之一)擔任,然而她有事不便前往,因此由我代為出席會期中的AGM(Annual General Meeting);其二是每年會期最後一天的文化之夜各國都要出一套表演,而我是今年表演的策劃兼聯絡人。有鑑於去年因英語聽說能力還不夠輪轉,因此今年臨行時特加強了英文,此外也複習了高醫通識課上過的日文。
會期自當晚晚會的三味線演奏開了序幕。日本的教授們、實際上學生也是,雖然真如大家所聞英語不是頂好,但他們會非常有耐心地重述自己的話語,或比手劃腳、或翻出英文辭典向你解釋;此外也有許多隊輔英文水準已經很高了!再對照街上林立的「米國語」教學招牌、以及下修至小學一年級即有英語課程之政策,顯見日本對英文益加重視!順帶一提,不僅英文,我發現世界各國對中文也逐漸產生興趣。在那邊認識的一位印尼朋友說他們學校友中文的選修課程,泰國的好友也提過自己對中文有興趣、連父母也要求自己繼續精進!至於和其他各國學生交流時,他們也不忘秀幾句中文問候詞讓我驚喜一下呢!
而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全程參加科學競賽。台灣方面仍然由台大、北醫兩所共出三隊角逐,成績斐然!細問之下才知道北醫的課程設計裡有一門課是要做專題研究,常常是他們APDSA的出賽資源,台大則本來就有研究的濃厚風氣。各國參展的題目有深如藥理研究的,也有生活化如飲食對口腔的影響(台灣是用烏龍茶,其他國家多用其土產做報告)。曾有外國學生問我,我國的口腔醫學教育是否要求我們定期閱覽期刊?我老實回答是沒有的,頂多老師有這樣鼓勵。這讓我反思:博覽新知、研究精神是自主突破、創新的原動力。相對在高醫較沒有這方面的培育,會否教出來的學生大都是聽話、說一是一的學生?當然,學生畢業後自主進修、在未來做好研究的也有,只是身為學生的我們對研究還沒有多大感受。順帶一提的是,與日本學生聊過後我發現高醫的教學不僅在風氣上、觀念以及方法果真與日本大相逕庭,在倫理上很重師生、學級制,學理上要求紮實底子的!
另外一項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醫院參觀的活動。我參觀的是日本大學松戶齒學部的附屬醫院。這棟地上四層樓高、地下還有一層的醫院「整棟」都是專門照護口腔的,其中的分工相當精細!共有二十四個分科!舉較特別的是「顎顏面機能再建科、再生齒科、睡眠健康齒科、顎腦機能中心」。此外,院內很注重感染防制,醫師們戴頭套是必須的,有些特別診間還要全副武裝、連鞋套都預備了!再者,日本方面有健全的口腔衛生師制度,因此能看到每位牙醫師身旁都有個對齒科有一定專業的助手待命!
最後,日本素以謙恭有禮、服務態度佳聞名。在日本的五天裡我著實感受到了!即使我只是進商店逛逛、而且又是個外國人,店員仍笑容可掬、口裡也總掛著請、謝謝以及長長一串我還聽不懂的禮貌詞。而本屆大會在活動的籌劃上雖因聯絡不易、人手不足導致行程有延遲或小差錯,我也知道他們每晚送大家回寢後還得繼續開檢討會、流程會到兩三點,然而隔天這些日本隊輔碰到我們還是打起精神、親切地問候我們睡得如何、有沒有泡溫泉啊等等。據聞日本人的敬業、有禮等文化是與他們的武士道文化密切相關。讓我反思中華文化在台灣似乎並未留下深遠的影響,不知是否民初提倡新文化、打倒孔家店時的遺棄,復加政府遷台後切割掉了?但是沒關係,我發現台灣人給外國人的感覺普遍是親切和善,我們應當保留這些善的特質、繼發創造出新的台灣價值才是!
==================================
最後附上一小段我在牙醫系刊上對內的心得(宣傳版):
參加了APDSA,讓我第一次覺得英文居然這麼實用!從飯店check in開始,你便能聽見周遭眾人無論是何膚色輪廓口音打扮,皆操著有各國特色的英文溝通交談起來!晚餐後的開幕儀式破冰後,便是社交磨練的時刻(而且是與外國人)!從此時開始至會期結束,你能決定自己要創造什麼難得的回憶!跟日本人聊動漫畫並請他們深度介紹玩樂景點、與泰國人一起逛街甚至到他們房間喝酒聊天、碰到香港人終於能用中文暢談中華意識、稱讚韓國人最近紅透的酷男少女團體(能感覺他們又驕傲又爽)、和馬來西亞人聊台灣的學制、還有偶然坐到印尼虔誠回教徒的旁邊,聽他興致勃勃的介紹回教齋戒月的意義!最後還教大家說了一點簡單的中文(真驚訝許多國家都開始重視中文了!)而彌足珍貴的是,這些異國邂逅的朋友們,還願意在APDSA結束後、你回國後繼續用Facebook、msn或信件與你保持聯絡,更甚者成為筆友,交換著兩地每天發生的奇特大小事!跨國的友誼,帶點距離上的浪漫,更有種四海一家的溫馨!
把握每年的APDSA吧!年年錯過之後你便再也沒有類似的機會了!即使英文不太好也無妨,別忘了國際性的共通語言──Smil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