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九四級柳林瑋 參加 世界醫學生聯盟 (IFMSA)專業交換委員會 (SCOPE)暑假見習
研習期間:2010/7/17 ~ 2010/8/17
研習學生: 醫學系九四級柳林瑋
研習地點: 英國
研習類別: 暑期見習
前言今年暑假7/18-8/17這一個月的期間有幸爭取到世界醫學生聯盟 (IFMSA)專業交換委員會 (SCOPE) 所提供的前往英國倫敦大學附設 St. George‘s Hospital的整形外科見習一個月的機會。這應該是我在醫學生生涯中最後一次能夠在國外完整停留一個月學習的機會,因此格外珍惜。本篇心得報告將分別提出前往英國交換所需準備、英國醫學院制度、英國醫療制度等方面分別說明,期待能對將來母校有機會前往英國留學或者交換的學弟妹一些參考資料。前往英國交換所需準備今年(2010)英國的內閣進行了改組,因為整個歐盟的經濟狀況嚴重下滑,加以大量非法移民潛入英國,因此英國政府在今年五月左右限縮了移民相關的政策,對於學生簽證的核發,要求變得嚴格。原本因為這是一個月的短期見習,我和英國當地的聯絡人認為應該可以使用我國和英國的半年短期觀光免簽證條款,但是因為我的見習工作必須在醫院進行,因此英國的移民局要求我一定要申請tier 4 VISA,否則將不允許我進行相關的工作。而這種學生簽證所費不貲,辦理的手續費要新台幣9950元,而且必須到台北的辦事處申請,因為我國與英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因此申請文件還必須寄送到英國駐馬尼拉的代表處審核後再空運回台,整個工作天數也拉的特別長。這次我因為五月臨時接到通知,而飛機就在7/18當天就要起飛,加以當時面臨期末考等種種問題,相關文件一直到出國前的六天才送至台北辦事處,幸虧他們非常幫忙的儘速幫我審理,在五天後他們下班後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我的簽證好不容易順利拿到,隔天成功上了飛機。以下附上對方要求的一些相關文件,為求實用性,
貼上對方給我的信件原文提供日後學弟妹參考:Have a look at our Immigration Guide (http://www.sgul.ac.uk/international/how-toapply/uk-immigration-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ed UKBA/ UKCISA websites2) Email me scanned copies of your English Language qualifications (see guidelinesattached), and your supporting letter from your University (if you have not sent this to Ashrafalready)3) Email me with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Full name as in passport (please underline family name)Date of birthGenderNationalityPlace of BirthCountry of BirthPassport No.Dates of Exchange4) You will need to show that you have sufficient funds to support yourself when you are here.You can find the amount of funds you will need by looking at the immigration guide attached.If you email/ fax us a copy of the evidence you are going to use to apply for your visa, we cancheck this for you. Please also see the UKBA Guidance for evidence used.When we have this information we can process your details as issue you with the CASrequired to apply for your visa.We will also be verifying that your degree in your home country is equivalent to a UK degreethrough UKNARIC. This is something we will do independantly so you do not need to takeany action on this.
The Tier 4 Visa can take some time to prepare for and to process, so I would recommendsending us the required docum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chance of your visasbeing processed in time for you to do your exchange.英國醫學教育制度英國的醫學教育制度與我國有相當程度上的差別,無論是入學方式,修業年限,甚至畢業後的訓練,有一套與我國不同的思維以及運作模式。以下引用本校劉克明教授發表之「英國醫學教育介紹」簡介:英國全國32所大學,其中30所設立醫學院,包括29個為公立醫學院及1個私立醫學院。一般醫學院的醫學教育制度為高中畢業後入學,修學期間為5年,但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為六年制。醫學院的學費一年約台幣12至16萬元。學位的授予主要是“醫學士外科學士”(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但還是各校不一,例如:MBChB:Aberdeen, Dundee, Bristol, Dundee, Edinburgh,等13所大學醫學院授予MBBS:London, Newcastle, UEA, HYMS 等4所大學醫學院授予MBBCh:Cardiff及Swanses 2所大學醫學院授予BMBCh:Oxford大學醫學院授予MBBChir:Cambridge大學醫學院授予BMBS:Nottingham, Brighton-Sussex, Peninsula等3所大學醫學院授予BM:Southampton大學醫學院授予醫學院招收學生人數不一,每學院每年招收人數從130人至450人,近10年來招收人數急速增加,1998年3749人,2006年5894人,2008年約7500人。因此整個英國醫學院招生數量在近年來不斷提高,這和美國以及我國的醫學生人數總量管制的相關政策有所分別。但是實際上訪問了一些英國學生的看法,他們大多認為政府為了達成醫療人力的需求大量招生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教學品質以及醫事人力的相關管控將會受到嚴重衝擊。加以英國現在為毆盟國之一,對於非英國公民持外國學歷者,他們可以使用PLAB的考試,此考試就相當於我國的學歷甄試,通過者其醫學學歷方被認可。但若是英國公民,在歐盟架構下若他們前往波蘭或者是其他開設大量國際學生班招生牟利的學校就讀醫學系,在歐盟憲法的規定下他們無法可管,只能完全接收,這也讓英國本地畢業的醫師感受到這樣的情形會嚴重衝擊醫療市場以及病人安全。而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今年的一篇文章就討論到,英國境內的醫療糾紛有高達三分之一是歐陸來的醫師所造成,這足以顯示醫療是個高度仰賴溝通技巧,雖然國際化,但是也非常本土化的一個職業。缺乏相關的配套措施將使英國民眾在這樣不細緻的政策規劃下受害。英國醫師沒有所謂醫師國考,而是在英國醫學總會的監督下,每個學校的畢業考就相當於醫師國考,而畢業證書就等於醫師執照。因此對於醫學院考試的嚴格把關更險重要,目前因為東歐以及南歐的國際學生班問題,對於英國醫師總會也產生了嚴重困擾,他們正在研擬相關的政策希望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礙於歐盟憲法的關係,整個政策的規劃目前困難重重。英國的醫療體系介紹1.醫療制度概要:英國長期以來即有國家健康服務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是屬於社會民主主義的醫療制度,病人不必再負擔醫療費用,另外有民間保險的私人診療制度可供個人之需要另外再加保。醫師數目為每1000人口有2.5位醫師。國民醫療費用佔英國全國生產毛額(GDP)之8.4%。依據WHO 2000年的報告,英國醫療制度的目標達成率之評價在全世界排名第9位。2.一般科醫師(general practitioner, GP):英國全國醫師人數中,一般科醫師人數約40%。GP之診療範圍屬全科醫師,他們的溝通能力非常好,屬NHS的聘僱專職醫師,領固定的薪給。3.國家健康服務制度(NHS)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勞動黨提出“從生到死”的醫療照護政策,由政府出資做為基金,於1948年7月5日正式成立National Health Service (簡稱 NHS),開始運作,其三個核心原則為: a. it meet the needs of everyone, b. it be free at the point ofdelivery, c. it be based on clinical need, not ability to pay。 NHS 的目標與任務隨時代之需求與政策而調整或修改。1979年配合柴契爾首相的「新自由主義政策」,NHS依社會需求提供醫療服務。1990年代前半,醫療政策崩潰的結果,大量醫師逃亡至加拿大等國,導致長期醫師不足。1997年配合布萊爾首相的「第三大道」政策,NHS提高醫療費用,醫師人數需求增加,因而增設醫學院,增加醫學生及師資,因此導入學士後醫學系制度。2000年NHS 擴大原有的核心原則,對於老年人口的照護也是NHS的重要目標。
就筆者在英國期間與病人互動情形來看,英國人民對於NHS整體而言還算滿意,但是公醫制度導致過長的waiting list問題仍然為人所詬病。就筆者的想法,英國的NHS制度是用一個偏向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規劃,而較非站在民眾便利的個人觀點來規劃,因此對於整個國家的醫療費用控制以及大規模的疾病預防是有不錯的幫助。隸屬於NHS受雇的GP會負責一定數額的民眾健康,這些所屬的民眾如果有生病的情形,可以打電話給他的GP,通常GP會在電話中解答他的問題,提供相關諮詢甚至是給與一些買成藥服用的建議。沒有嚴重的情形基本上不接受民眾來看診,但是緊急情形的時候GP會前往患者家中進行home visit,有必要就會轉診到醫院,而未經轉診或者是非由NHS Ambulance送往的患者,醫院是不會接受的。而GP的月薪大約在一萬鎊左右。我所見習的St. George Hospital是倫敦地區最大的醫院,總床數約1300床,醫院的staff比例跟我國比起來高上許多,這是因為他們的政策讓民眾不會小病擠往大醫院的結果,而平均等待住院的時間在該院約為6-8週。結語在英國這段時間內,其實工作非常愜意。受到歐盟憲法的保障,因為醫師也是勞工,因此醫師每週的最高工時限制為48小時,與其他勞工無異。我的負責指導醫師Mr. David Gateley每週只在醫院工作兩天,在外面的私人診所兩天(但這兩天的薪水會是醫院薪水的兩倍),我見習的最後的兩個禮拜他還去放了個長假。但是這個制度現再也受到了英國的衛生單位的檢討,因為現在的工作時數,導致年輕醫師在訓練過程中無法完整經歷照護病人最核心的部份,醫院的交班也無法確實,而小臺刀有時候會找不到住院醫師擔任住手,因此他們近期在研討是不是要提高醫師的工時上限至65小時左右。這個議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資深醫師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因為對於訓練以及人力考量有正面幫助,但是年輕醫師則是擔心自己的工時拉長後,待遇沒有正面的增加,被醫院當作廉價勞工使用。這個問題持續延燒當中,接下來就靜看會有甚麼變化吧!整體而言對於英國這個國家有不錯的印象,也許我國也可以多多參考英國的公衛制度,雖然民眾就醫的便利性會下降,但是大多數的就診其實是沒有那麼必要的,可惜國內也許已經錯失了推行這樣制度的良好契機,民眾已經非常習慣於便利的就醫環境並視之為理所當然,主要政黨為了選票考量也不敢大刀闊斧進行相關的改革。希望下此有機會再前往英國的時候,可以看到不同層面的英國,激盪出自己更多的想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