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治系 孫詠萱-茨城縣立醫療大學心得

1.          緣起
一開始選擇參加此次前往日本茨城縣立醫療大學的海外見習計畫,是因為我本身從國中開始就對於日本的文化及語言有興趣,且這次有機會能夠瞭解到國外的物理治療臨床現況,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所以這次會選擇參加日本茨城縣立醫療大學的海外見習計畫。

2.          行前準備
行前必須繳交自傳、成績單之類的資料,且錄製一段英文的自我介紹影片。除了高雄醫學大學這邊需要準備的資料之外,我們也需準備茨城縣立醫療大學所要求準備的資料,例如健康檢查報告、安全注意事項、家長同意書之類的資料。

3.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此次的修習的課內課程有與大一學生們一起上表體解剖的課程、聽各科老師們介紹他們的研究與體驗儀器、前往臨床見習、參訪茨城各大醫院並參與見習、參觀義肢製作所與輪椅體驗、與居家物理治療的見習。

4.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此次的課外學習我們有學習到如何自己料理、在日本的超市購物、即使語言不通也可以溝通以及各式各樣的日本生活習慣與文化。

5.          交換/研修之具體效益
Ÿ   體驗不同的國家民情
Ÿ   了解不同國家的物理治療
Ÿ   增加非母語的口說能力
Ÿ   擴大視野
Ÿ   提升自我生存的能力
Ÿ   國民外交
Ÿ   結交異國的朋友

6.          感想與建議
一開始對於物理治療的看法侷限在台灣所見,在日本參與過臨床見習後,體會到了不同的制度與環境。在日本物理治療是一對一治療,多為徒手與運動治療,儀器治療相對少非常多,而在台灣通常是一對多的治療狀況,多為儀器治療而其他治療相對較少。在醫院見習時我時常看到治療師帶著病人在校園裡、醫院裡散步來訓練他們走長的距離或負重長走,在醫院走道中也不會有人很多阻擋行走的情形。我覺得這樣的治療環境很值得效仿,對患者非常友善的空間。除了在醫院裡的物理治療,我們也有參訪居家物理治療。我們與治療師前往當地居民的家,利用住家現有的東西來進行物理治療。進行居家治療的個案們,每個都是不一樣的狀況,有狀況非常良好可以進行運動且可以開口聊天的個案,也有臥床無法順利開口翻身困難且水腫的個案,治療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個案情形以及不同的環境去執行治療。這個經驗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目前在台灣我未曾有過這種經驗,覺得對於物治的眼界又更加開闊了。
除上述所闡述的之外,我們也有去參觀茨城當地的義肢製造所。我們了解了義肢是如何製作而成的,中間又需要多少的人力去付出。除了義肢之外我們也有看到鞋墊的製作,每個人足部的構造不同,例如足弓較低的人相對正常足弓的人來說,容易產生更多問題,而客製的鞋墊可以幫助所需的人們。另外,製作所方也讓我們了解各種輪椅的差異,每個輪椅也有種種客製的坐墊。介紹完後我們也實際去戶外體驗輪椅行動者的生活不便之處,例如階段的差異、斜坡、石子路、鐵軌等。經過這次的體驗,我能夠更加設身處地的為行動不便者著想。
除了醫院及機構的參訪,我們也與大一學生們一同上課。日本與台灣上課最大的差異在於他們不使用PPT來上課,所有的教學都是以畫圖的方式來教學,且因為教室空間較大,在示範觸診時全部的同學都可以圍在前面看。另一點不一樣的是他們的教材全部都是日文版的,而非原文書。除此之外,在同學們彼此練習時,會在治療床與枕頭上方墊毛巾來維持乾淨整潔,而且不論男生女生都要被練習,即使是腹部或是背部等較隱私的地方。在台灣我們比較常以男生來練習,我認為如果不論男女都被練習是比較好的,畢竟在未來工作也會遇到女患者,若我們害羞或緊張的話會導致患者更加緊張及不信任感的產生。
另外在海外見習前,除了中文之外我是不太敢開口說話的,但經過這一次海外見習,我發現即使不是中文我也能夠與他人溝通了。在日本最後幾天我有去住一些青年旅館,在那邊也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我遇過非洲人、日本人也遇到過台灣人,經過海外見習後,我可以順利且自然的與他們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這次的海外見習讓我收穫良多。


7.          相片


與茨城縣立醫療大學附設醫院指導過我的PT們的合照


最後一天我們製作台灣料理與學伴們分享並一同合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牙醫五 游智傑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