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系許丹音

2014見習成果報告書



見習學生:許丹音
系級:牙醫系 98級 D98
出國地點: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BC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研修單位:UBC faculty of Dentistry
出國期間:2014年1月19日至2014年2月14日 
UBC見習成果報告書

前言
在大一的時候曾經聽過大五的學長姐們,從賓州大學寒假見習的心得分享會,那時候就在心底跟自己說,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有出國交換的機會    ,可以親身體驗看看這個世界,還有其他地方的牙醫學生學的跟我們有什麼不同。
今年姊妹校賓州大學開放六個名額,除了有申請賓州大學的見習交換,也有個人申請UBC的見習交換,直接與UBC的教授聯繫,email申請把自己的自傳、見習計畫跟時間規畫,很幸運的對方學校的教授同意我的申請,這次的見習之旅便從此展開。這一月下來,除了專業知識方面,更重要的是學到很多經驗。

行前準備
在收到UBC的邀請函之後,便開始著手校內的出國見習申請程序,上網填寫申請AB表,家長同意書,日程規畫,申請學校的簡介,上網填寫出入境時間,與導師、院長面談相關出國準備,同樣的也將自己的資料完整的寄給UBC國際學生負責教授Dr. Shah保持聯繫。
而前往UBC的學籍申請則是到了當地的第一天,前往教授的辦公室才準備完成,國際學生的交流費用是一個月91加幣(91CA/month)相關的食宿費用也是由學生自行負擔。
除了入學申請,還有簽證,台灣對加拿大現在在3個月內是免簽證的,但是海關會問很多相關問題,所以在之前一定要先準備好應對方式。
海外保險方面因為在醫院見習有很多可能感染的風險,而在國外看醫生的話因為沒有健保負擔也很重,所以這方面一定要先在台灣做好萬全的準備,除了旅遊平安險,還有海外醫療險(包括門診急診就醫補助),重大意外事故,這些都是以防萬一但是很重要的。

關於UBC Faculty of Dentistry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學校介紹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法語:Université de la Colombie-Britannique,簡稱UBC),簡稱卑詩大學,於1908年創校,學校總區位於溫哥華市,為卑斯省最古老的大學,起初為研究性合作機構,後來逐漸發展為聞名國際的綜合大學。由於校地廣大,牙醫學系是自己幾棟建築,在醫院旁邊,學生的教室、clinic都在 Block2200這區。
加拿大牙醫學制介紹
加拿大的牙醫學制度跟台灣不太一樣,是屬於學士後醫學制,大學畢業後在讀四年牙醫系,在大學的時候要先修pre-med的相關學分,完成大學學業後申請牙醫系,申請條件會看大學的成績,申請考試分數,及面試。
跟台灣的高中畢業後就直接進入六年制的dental school 比較起來,可以有完整的大學生活,雖然花比較多時間,但不會像我們那麼封閉。牙醫系的大一大二是屬於基礎醫學方面,histology, dental development, infection control, etc. 而三四年級則進入clinical 開始會有自己的病人,在一個課程目標完成之後,instructor會check,通過之後有一個整體的test,完成之後可以開始收病人。

門診介紹
這裡的門診有分一般學生門診,是由三四年級學生(student dentist)看診,大二的學生則會開始進入診間,進行一些測驗及診間的環境維護。由於在學校的醫院看病會比在外面的一般診所看病便宜很多,所以即使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依舊有很多病人等待著被篩選為標準病人。而較難的case則會轉由已畢業學生然後正在專科訓練(specialty)治療。
ABOUT SCREENING
由於是學生門診,而治療的方向是屬於total patient care所以會希望來就診的病人可以讓學生有很多學習的地方,所以除了矯正有另外自己的screening time,其他科別的會是一起,像是可能會結和拔牙、牙周治療、牙冠、跟臨時假牙的病人會優先被篩選進來。
INSTRUCTOR SYSTEM
通常是一個指導老師配8-10個學生,每做完幾個項目,會有一張check list會需要instructor來做確認,確認完成老師會在上面簽名,而整個治療完成之後,要輸入電腦的線上病歷,完全都是電子化,包含病人的口內口外照,Panorex film,矯正的study cast都會存入統整,校內的每一台電腦只要輸入職編就可以查看之前自己病人的記錄,而老師在確認之後,會用刷卡的方式做為再次確認。
INDEPENDENT STUDY TIME
這個時段是屬於自主學習的時間,沒有限定哪個科別,所以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加緊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case,又或者如果有一些case沒有收到的話也可以利用這個時段來screening搜集case。
BUDDY SYSTEM
是一種直屬制度,像是矯正的病人是由三四年級學生共同看診,而患者如果治療計畫尚未完成的話會需要交由自己的buddy接手,也就是病人會給學弟妹繼續完成療程,如果完成後像是臨時假牙或是全口假牙,需要回來追蹤的也是由自己的buddy接手。如此,病人不用擔心自己的治療會無法完成。
與院長Charles Shuler面談

到UBC的第二天上午,跟著三年級學生上完了第一堂課,所有這段期間在UBC牙科交換的國際學生便與院長有個面對面的座談。大家介紹了自己,自己的國家,還有一來到溫哥華及在診間有看到什麼有趣及不一樣的地方。我介紹了自己的學校,由於是高醫第一位前往UBC的學生,個人申請所以院長特別有印象。我介紹了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在場的大家不禁驚呼這樣的醫療水平竟然可以有這樣的價格,保障了許多弱勢族群,但是仍然有需多現實面要去突破挑戰,像是日漸惡化的醫病關係,還有超時的醫療體制工作者。

早餐時光 Dean's coffee
每個星期四的早上七點半是與院長一同享用早餐的時間,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活動,院長會固定空出這個時段,與學生肩並肩的在一個討論室用早餐接著上八點的課,有什麼想要直接反映給院長的事情都可以不用透過秘書,與院長溝通,除了有提供免費的咖啡還有貝果、瑪芬等早點,是一個很溫馨的小活動,又可以拉近師長與學生的距離。

國際學生交流

UBC faculty of Dentistry 與很多國家都有締結姊妹校,像是台灣的陽明、中山也一直都有學術間的交流。在我們同一個時期前往UBC見習交換的學生,有來自秘魯、智利、韓國、印度、澳洲、西班牙,大家也因為一起同在異鄉生活念書,所以感情特別的好,除了平時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三年級或四年級學生的去上之外,我們有一起的聚會,參觀美術館、一起滑雪、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因為在國外見習而又認識了更多國家的朋友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
除了母語不相同之外,各國的文化也各異其趣,像是我是利用寒假去見習交換的,而來自秘魯、及智利的女孩因為是南半球的關係,所以她們是利用暑假,可以待在溫哥華的時間就長很多。因為來自不同的國家,大家也都還會跟家鄉的朋友們保持聯絡,所以每個人在算時差的時候都不太一樣,像是冬天的溫哥華有日光節約跟台灣差了16個小時,韓國比台灣快一個小時,所以差十七個小時,大家都說睡醒的時候,家鄉的朋友們又都快睡覺了,真的很難一直保持聯絡。

生活文化感受
飲食
食物方面一直有很大衝突的地方,加拿大的物價比台灣高很多,所以一餐吃下來都是台幣兩三百,所以大家都會自己準備便當,每個人準備的主食都不相同,像是真的不太習慣把沙拉就當做一餐,也無法餐餐都吃漢堡,可以自己帶飯配著青菜當午餐的時候都會很開心,而祕魯跟智利的主食也是米飯,所以它們也不太習慣不能吃到飯的日子。不過很有趣的是,溫哥華有很多各個種族的人民,所以也吃的到各式各樣的食物,撇除在台灣也能吃到的日式韓式料理、上海菜、港式飲茶、燒臘、台式火鍋,而還有希臘菜、衣索比亞菜、伊朗菜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大飽口福。

交通
交通的時間也是超乎想像,加拿大的土地跟人口比,與台灣的稠密度相較之下,沒有汽車做為代步工具真的不太方便,通車時間動輒一個小時,不過大眾運輸真的很方便,而學校也有跟大眾運輸公司合作,所以校內學生每個月可以到學校內的bookstore刷證領取一張U-pass,上車時show出即可免費搭乘任何交通工具。
氣候
氣候也一直是一場挑戰,從亞熱帶國家去見習的學生,每次離開建築物的時候都會有想要退回去的念頭,平常是攝氏0-4度,即便初著大太陽,室外的天氣依舊可以瞬間把沒有戴手套的手凍成紫色的冰棒,保暖衣物也一定要用洋蔥式的穿法因為每一個室內都有暖氣,內外溫差將近30度,所以透氣、保暖是很重要的。

語言的重要
我覺得這次國外見習讓我體悟最深的就是語言真的是很重要的溝通工具。現在的國際語言還是以英文為主,而且我們到加拿大(官方語言:英文、法文)見習,英文就格外重要,如果英文能力不好,在那裡要跟別人溝通、生活實在不容易,更別說去見習了。
而之前學過一點點西班牙文,本來想說可能不太會派上用場,結果好多國際學生的母語都是西班牙文,真的是世界第二多人使用的語言,很希望自己可以在精進第二外語。
後記
很感謝UBC的Dr. Shah協助,讓我有這個機會可以在寒假到Vancouver見習,這一個月以來接受了很多人的幫助,讓我在國外見習的日子裡變得很充實。參加過國外見習的計畫之後,覺得到外面見識一下真的讓我成長不少,認識許多新朋友、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視野更是開闊了許多。希望高醫可以順利的跟UBC締結為姊妹校的關係,讓學弟妹可以有機會到UBC見習,因為這一趟旅程真的是滿載而歸!




科醫師執照的醫師之一。


老師們很強是一回事,我們能否從這裡帶回東西就看

我們的真本事了。每屆來賓大交換的學生必能從這裡得到點
什麼,或許新觀念、或許新技術,我個人來此行主要比較了
美國之於台灣醫療的優缺,從環境、設備、器材、師資、作
法、訓練的不同。舉例,美國醫療很貴,當除了進醫師的口
袋,他們對於用材上也很敢,許多在台灣重複高消的用具在
那邊是拋棄式的,很注意感染控制;老師指導的作法通常遵
從每個教科書的步驟,畢竟書是自己寫的:訓練上很紮實,
若來此當住院醫師或學生,保證回去走路不只有風而已,甚
至刮起旋風。


凡事一體兩面,看似如此美好的其中也是藏著許多假

相。這裡為求完整的病史,和讓學生練習的機會,通常檢查
會拖得比久還要久,若站在病人角度來看,鐵定不好受。他
們可能必需先預約幾周到幾月後的門診、搭個幾小時車、來
時再坐著等待兩三小時、第一次還得先到初診科給學生進行
一早上的檢查、經過層層關卡後可能還因缺少證件或家人沒
到而無法進行治療,治療完要付高額的治療費用、保險公司
不同大大複雜了其中的內容,旁觀感到痛苦不堪。


比較台灣與美國的醫療環境,沒有哪邊是完美的,我
想適合我的仍是台灣這塊地方。我會鼓勵學弟妹努力爭取這
個機會,去看看世界,多多比較,也許會得到出乎意料的答
案。像是我因看了美國而更愛台灣一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