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系博士生林盈諄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00712~1000716

研習地點:新加坡

研習名稱:教育部補助博士班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

研習類別:國際會議(發表論文-Poster)
一、參加會議經過
會議時間為 25-27 October 2011,但因學校仍有工作所以只參與 2天會議演講,參與講題如下。會議主軸為回顧過去、展望未來;Professor Shiu-Hung Lee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香港公共衛生的分水嶺,二戰前對於傳染疾病束手無策,肺結核死亡率高達 96%;二戰後西方國家帶來先進醫療資源,使得公共衛生受到重視,成立公衛護士進行家戶拜訪宣導衛生觀念。目前發展為醫療健康照護以及公共健康的醫療教育,以預防疾病為主。面對於未來的挑戰 Professor Sian Griffiths認為慢性病年齡層下降、患者增加,因為隨著商業宣傳 ”速食”對青少年而言成為第一選擇,過度宣傳搭配資訊發達以及忙碌的工作環境,民眾對於飲食講求便利而忽略健康,在長期不正常飲食的情況下造就慢性疾病的產生,要導正錯誤觀念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外食商業廣告泛濫的環境中更加困難,因此這正是未來的挑戰。
二、與會心得
時間:25 October 2011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0930-1030 Conference Opening Ceremony
1045-1230 Plenary Session 1: Public Health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
1230-1400 Poster Presentation
1400-1600 Parallel Session A-Innovations and Advances in Primary Care B-Global Health and Humanitarian Response C-So you Want to Get Published in An International Peer Reviewed Journal D-Risky Behaviors
1615-1730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 Lecture

時間:26 October 2011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0900-1015 Plenary Session 2: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and Global Health
1100-1300 Parallel Session E-Primary Care F-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G-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H-Cancer Screening and Epidemiology

感謝學校提供經費補助參與本次研討會,本人研究領域為牙科公共衛生,此次 poster presentation以患者滿意度與醫病溝通為主題。研討會中發現目前公共衛生關注主題為健康促進學校以及醫病溝通,醫師與患者的關係向來是治療過程中重要環節但往往都會被治療成效所忽略,近日醫療品質逐漸重視,患者有權利了解醫師的治療計畫彼此取得共識,因此醫病溝通更顯重要。假牙屬於牙科自費項目且所費不貲,患者出錢裝置假牙當然希望醫師傾聽他們的感受並非依照醫師的意思製作,治療除了恢復患者生理功能之外仍需注重心理感受,本研究發現良好的醫病溝通會增進患者對全口假牙滿意度進而提升生活品質,相關研究結果也在諸位學者的 poster中發現,因此返國後本人認為此研究具有其價值性,預計撰寫為文章投稿 SCI期刊。牙科公共衛生領域也可以朝健康促進學校發展,在國小、國中、高中進行口腔疾病預防、菸害防治、檳榔防治 …等宣導或是介入教育,從校園教導健康促進觀念進而推廣至家庭,預防勝於治療,因此身為研究人員應該以此為主要目標。
三、考察參觀活動(無是項活動者省略) 略
四、建議
此行到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參與十週年院慶暨全球衛生與公共衛生教育國際研討會,發現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性,一所頂尖大學必須要與國際接軌才會有競爭力。2001年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成立,Professor Jean WOO WONG擔任director(2001-2005),學校高層後來意識到 primary health的重要性以及國際間重視的主軸,因此將學院更名為 Schol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並聘請國際學者 Professor Sian GRIFFITHS擔任director(2005-present),Professor Griffiths是基層醫療的國際著名學者,在她擔任 director期間開創香港公共衛生領域新紀元並且將香港中文大學SPHPC推向global level。
我認為台灣教育與研究單位應該多編列國際學者協同教學經費、亦或是提供全額經費讓國內年輕學者出國學習新知後返國擔任教職,台灣必須跳脫既定的教育框架帶入國際趨勢,教育理當創新與時同進,並非守舊裹足不前;台灣各學院院長大多是學院內辛苦耕耘的教授擔任,一路從助理教授爬到教授在到院長,思考方式大多依循學院傳統倫理,不自覺地有保持傳統的枷鎖而不易改革創新,但成為國際頂尖大學不應該只是注重於 SCI、SCIE發表文章篇數,而是需要與國際
接軌為學院注入新思維。聘用國際學者協教學最需要的就是經費,比照國外教授待遇,台灣教授應屬血汗勞工,如果僅用台灣待遇聘請國際學者恐怕誘因不大,因此建議應多編列經費聘用於國際學者來台教學亦或是培養台灣新生代研究人員出國學習後返國從事教職工作。
五、攜回資料名稱及內容
1.
研討會手冊:內容涵蓋 Conference Information, Welcome Message, Scientific Programme Overview, Abstracts, List of Participants…
2.
摘要光碟:Parallel Sessions, Poster Presentations…
3.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10週年紀念書刊
4.
紀念袋、紀念筆、參與廠商宣傳單張、會議名牌…
5.
參加證書
6.
註冊費用收據正本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二李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