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三李品瑩
獲補助年度
|
103年度
|
薦送學校、系所、年級
|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三年級
|
中文姓名
|
李品瑩
|
國外實習國家
|
美國,休士頓
|
國外實習機構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
一、緣起
剛升大一時,聽到學長姐來分享介紹,得知有出國實習的機會,便開始憧憬著一定要來美國見識一番,體驗不一樣的民俗風情,跟文化差異的對醫護的影響!後來在內外科實習,聽到同學報告時提及美國的護理人員還有分ANP、RN、PCA等等,感到更加好奇,ANP和台灣的NP學姐有什麼不一樣呢?什麼事RN跟PCA呢?又是如何分工呢?在台灣所有大小事好像都是得自己包辦的呀?諸多疑惑在我腦海中,讓我更加堅定想來國外看看的心,所以當得知自己可以參與時,馬上就報名,並期待能雀屏中選,順利出國。
二、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UThealth是一間全方面的醫學教學中心,校園位於德州的醫學重鎮,使學生能學到最專業的知識。而且他們與世界上最大的醫學中心結合,學生在臨床上能有豐富的學習資源。UThealth培育出德州大部分的醫療照護專業人員,且為美國第七大的醫學院。他們致力於教育醫療專業人員,藉由診斷、治療、預防促進個體的健康。在教育方面,UThealth灌輸學生終生學習的觀念;在研究方面,他們不斷地創造新的知識;而在病患照護方面,UThealth致力於提供適當、有效且具有同理心的照護。他們所培育出的醫療專業人員都非常優秀的,並且能提供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因此病患能夠對他們的健康照護者感到放心。
School of Nursing
UThealth系上提供了多種專業領域的護理學習課程,像是:急症照護、婦女健康照護…。在一項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所做的調查中,UThealth
護理系研究所排名在美國前5%,且他們的老年/老人護理排名第8。UThealth的護理系在健康照護體系中十分受到重視,他們創造出訓練有素的護理人員,並且提供最好的照護品質,使病患能獲
得最好的照護。UThealth護理系提供學生優質以及多元的教育,使學生們能夠得到最好的護理教育和學習經驗。
三、國外實習機構之學習心得
在UT health上課,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示教室上high-acuity,他們進行的模式是模擬練習,老師會給予學生一個情境,學生分別飾演間測者、主要施救者、負責聯絡醫師…等角色,大家必須互相討論、照應,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處置,不然病人的病情就會急轉直下,呼吸、脈博停止,有一組同學最後甚至上去做CPR。
美國的模擬病人,有眨眼、心跳、呼吸、甚至咳嗽,還會隨著病情惡化,眼睛漸漸闔上,感覺像真人一樣,讓我感受到彷彿生命真的開始凋零,第一次看到覺得很新鮮。
這邊的體溫計和台灣的不太一樣,分成可以量肛溫和口溫的,在醫院有時也會把量口溫的放到腋下測量腋溫;測量口溫的方式是把體溫計放到病人舌下,讓他含著,過一段時間便會自動測出。
四、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在美國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吃”,西方的飲食文化多是速食,一開始剛到時覺得:「哇~好多漢堡、薯條、飲料…可以吃到飽,還比台灣便宜很多!」但沒幾天後就開始厭倦週而復始的飲食,並想念起台灣味。為了能嚐到懷念的家鄉味,我們要自己上超市挑選食材、比價;回飯店後自己烹飪。有的同學在台灣時,根本沒煮過飯,在美國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這裡都很晚才暗,晚餐時間自然也晚得多,在美國我們正常的吃飯時間通常都是晚上7點多了。
在台灣因為地狹人稠,大家多半是以機車或大眾運輸工具代步;但在美國,絕大多數都是開車,當地人甚至笑說:「在休士頓,車比人多!」在台灣的距離很近可能是5~10分鐘,但在美國,他們的很近是半小時起跳!因為沒辦法開車,在美國的一個月,我們多是搭飯店的shuttle bus、輕軌、公車再加上萬能的雙腳到達目的地。搭乘shuttle bus需要提前先告知飯店,回程時則要自己打電話聯絡,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要如何清楚明確的用英文交代我們的需求。
這邊的公車提供身障人士乘坐固定的空間,甚至可以把整台電動車騎上公車。上下車的斜坡是自動升起的,平常就像公車地板的一部分。做到很好的無障礙空間理念。
五、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
1.了解美國護理工作環境與台灣的不同
2.了解美國護理如何分工
3.體驗中西文化差異
4.增進自我的英文能力
5.學習溝通的技巧
6.提升個人獨立自主性
7.開拓視野
六、感想與建議
很開心自己有這個機會出國增廣見聞,本來有點擔心來美國生活開銷有點大,所幸有獲得教育部的補助,在這趟旅途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兩位老師及師丈幫我們處理了很多外務,扮演我們與學校和教育部之間溝通的橋樑;同學間也都會互助合作,同心協力完成事情,雖然一開始來美國有點不適應,但有一群夥伴陪在身邊,讓我更勇於探索這個陌生的城市。
來到美國後,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來,這時候就會發現我們被父母師長保護的很好,在語言溝通上,難免會遇到雙方誤解意思的時候,得花時間去澄清,有時候也會感到挫折。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們在這邊體驗捐血,因為我們初來乍到,對這邊的發音、腔調並不是很熟悉,在護理人員詢問資料時,常常要再次確認,護理人員便一直問:「你到底聽不聽得懂英文?」尤其是後來因為需要填寫住址、電話等資料,我和另一位同學互相確認住處資訊,她便更認定我們不懂英文,很氣憤的叫另一名護理人員過來討論,後來還直接去找老師說:「她們需要翻譯人員!」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很嚴重的種族歧視,當下感覺真的很不好受。不過其他外國人對我們其實都很友善,第一次搭乘輕軌時,回程我和同學在討論我們要到哪一站,週遭的人紛紛圍過來關心,因為當時同學提及我們上車地點,他們還誤以為我們搭錯車了,要我們趕快下去轉車,十分熱心。其他還有很多事情,都讓我感到原來這裡處處有溫情,改變我對美國人冷漠的刻板印象,不過我還是比較想念台灣的溫暖熱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