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六詹博雅

德國見習交換心得
99001030 醫學系六年級 詹博雅

    透過醫學系姊妹校交換計畫,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異鄉見習生活,雖然從小就十分喜歡德國這個國家,但心中仍不免有些擔憂,畢竟我們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與德國都不大相同,像我這樣一個黃皮膚的亞洲學生會不會很難融入他們呢?在心中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但無論如何,如今,能有如此難得的機會出國學習,那就好好體驗,好好感受,好好學習,於是,原本忐忑的心也多了更多期待,應該會是個很棒的回憶吧!?加油,You can do it!拖著大大的行李箱,背上厚重的包包,踏上飛往科隆的班機!

    St. Elizabeth Krankenhaus,是我在科隆四周見習的醫院。眼科,正是我所見習的部門,還記得第一天醫院報到的緊張心情,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語言,讓我花上好一段時間才得以適應,相處越久,也就能越了解彼此,越有那種歸屬感!德國人非常講究禮貌,見面一定先握手問好,因此,我也把自己破破的德文稍稍獻醜了:“Guten Morgen, Professor Esser! My name ist Alice Chan. Ich komme aus Taiwan. 這四周負責帶我進行臨床見習的正是St. Elizabeth Krankenhaus。主任,一身白袍飛快的走過,同時也簡短介紹了下醫院,護理站、手術室、門診檢查室,這邊又那邊,對於該來的我,就像迷宮般搞不清方向。所幸,醫院裡的大家都很友善,除了地上的紅點點藍點點,會引導你走向你該去的地方外,醫院的人員總微笑著帶上你往你該往的方向。

    見習第一天,我在刀房待上一整天,白內障手術、老年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剝離,在手術室裡一台接著一台,手術室的醫師們也相當有教學熱誠,用英文向我解說,甚至還能上刀縫合手術部位,非常榮幸。第一周除了第一天在手術室一整天後,之後的幾天我主要在護理站學習操作各種眼科儀器,包括i-careslit lampgoniolensauto-keratorefractor等等,以及視力檢查。除了能學習到儀器的操作外,更可以親自感受德國整個醫療環境以及制度,德國的醫病關係非常好,無論是護理站、病房或是門診,病患與醫師一定會先握手問候,微笑後再開始診療,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醫師們也都親自到診間門口親手推著輪椅進入診間,醫師不急不徐溫柔地診察,親切溫柔;病人對於醫師是深厚的信任與無盡的感謝,德國的病人非常友善,臨床上老師常給我們機會練習用slit lamp檢查病人情形,讓我能與病人有更多接觸學習的機會,他們一聲聲danke與一抹抹微笑,真的很讓人開心!

    透過第一周對於基礎儀器的學習與操作後,第二周開始我帶著更豐富的知識踏入了刀房,除了在旁觀看學習各式手術,包括腫瘤切除、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眼瞼下垂等等,也比之前更有機會親手縫合手術部位,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角膜移植手術,是個80幾歲的阿嬤,它以前已經有兩次的雙眼角膜移植,這次是第三次了!因為在台灣尚未看過角膜移植的手術,因此非常興奮,看角膜從罐子中取出貼上患者的眼珠,一針一線細細慢慢縫合,在如此薄的角膜上縫合,要縫的平整,真的令人嘆為觀止!

    第三周開始除了到手術室觀摩外,也開始踏入門診,德國的門診病患相較於台灣真的少上許多,於此也確保了每個就醫病患的診療品質,在門診,老師會讓我先檢查病患然後問我問題,判斷哪隻眼睛有問題、什麼樣的問題、怎麼治療?除了實作外,更讓我有時間思考與討論,在德國眼科,多數是七八十歲的老爺爺奶奶,但他們的身體依舊十分硬朗,十個有九個是自己走進來的,有時還會和你開開玩笑,親切又和藹,可愛極了!

    於是,在這裡,他們每個人每個一同合作一同學習的醫師們、護士們,每個教導我的病患與家屬,甚至是咖啡廳的打菜阿姨、送貨員;這裡的每件事每個一同參與的手術、一起討論與檢查的case;這裡的每樣東西手術室在一樓的轉角,沒有鑰匙要按鈴進去,或是有很熱心的黑人護士拿著一大串鑰匙幫你開門,護理站的slit lamp是一個個老師教學過的痕跡,都在我腦海中烙下了美好回憶,想起第一天來這那戰戰兢兢的心情,與最後一天不捨離去的依依留戀,St. Elizabeth Krankenhaus,希望有天能再有機會回來學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牙醫五 游智傑

醫學系 林默涵-科隆大學交換實習

醫學系七年級李旻珊出國研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