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系四年級劉勃佑出國研習心得
研習時間:1000817~1000824
研習地點:柬埔寨
研習名稱:海外產業實習
研習類別:海外實習
Vanny Group 是一家香港註冊的生物產業公司,在柬埔寨有兩個實驗用猴(食蟹猴/長尾猴 Macaca fascicularis)生產廠區。經過在上學期末的海外產業實習甄選,終於有機會在八月17日從高雄出發,前往位於柬埔寨的Vanny Group 實驗用猴生產園區實習,雖然稱這短短的八天裡奔波千里為實習,倒不如說是對於生物科技產業、動物保育以及企業經營的體驗與見習,因為這樣實際產業與研究領域的接觸,比我所想像中「實驗動物」的生物科技產業層面來得廣,並非像我們平常關在小小實驗室裡專研,而得到只有專業人士才瞭解的成果所能體會的。面對動物實驗以及其繁殖生產,我總是帶著偏見與疑惑,甚至排斥實驗中生命的犧牲,然而唯有透過真正的瞭解動物實驗與實驗動物繁殖的目的以及實際運作情形,才能體會它對更多生命的福祉的長遠意義,且化解心中對於動物實驗的矛盾、生命倫理的衝突。
八天的柬埔寨之行,前後兩、三天幾乎舟車勞頓,然而我們抵達柬埔寨的第二天依然馬不停蹄地前往距離首都金邊約200公里的Vanny Group菩薩省場區,途中所見鄉村景緻異常地寧靜,由於適逢中南半島雨季,排水系統不甚完善的鄉村陷入一片水鄉澤國,所幸到達了菩薩城裡,我們見習與住宿地環境還不算差。在菩薩的三天裡,每天早上坐著巴士經過黃土飛揚的道路來到廠區,由於為了保護猴子的健康,避免可能由我們帶入的人畜共通疾病污染,每次進入飼育園區我們就得包得密不通風,實驗衣、浴帽、雨鞋、手套缺一不可,其實這的確也保護了我們避免感染猴子本身潛在帶有的傳染疾病。我們共二十三個人,分為三組,分別在飼育、檢疫以及檢驗三區輪流見習,之後到了金邊近郊的場區亦然。這見習團裡有不少跟我同班都是生物系四年級的學生,難得有機會到了海外生物產業公司見習,也許是個時機讓我們抓住未來就業的機會,因此我們也詢問了Vanny Group裡剛畢業不久、年輕有理想的主管「小胡」,他的學歷背景跟我們所學相像,不同於學術領域,這裡工作除了猴子的數量統計管理外,也需要人的管理,然而是我們對於Vanny Group廠區裡尚未擁有研究部門感到驚訝,因為這是一個多麼好了研究場所,有足夠的樣本以及實驗空間,想必若有學術研究發表,必定更發展蓬勃,而且更造就了研究人才的就業機會。
這次的見習,除了一次的產業界見習兼異國之旅外,更大的收穫是打破了我許多錯誤的觀念,甚至釐清了道德倫理的衝突:生物醫學研究也可以成為物種保育與復育的推手。實驗科學家往往要求實驗動物一致性,無論體型、性別、年齡甚至基因,愈少偏差愈好;然而,在Vanny Group菩薩廠裡,除了飼育實驗用猴外,也飼育了野生猴為種猴,其目的恰恰與實驗用猴相反地保留食蟹猴的基因多樣性,保留了基因庫的完整性(也許可以歸功於幕後的機制–華盛頓公約CITES))。
研習地點:柬埔寨
研習名稱:海外產業實習
研習類別:海外實習
Vanny Group 是一家香港註冊的生物產業公司,在柬埔寨有兩個實驗用猴(食蟹猴/長尾猴 Macaca fascicularis)生產廠區。經過在上學期末的海外產業實習甄選,終於有機會在八月17日從高雄出發,前往位於柬埔寨的Vanny Group 實驗用猴生產園區實習,雖然稱這短短的八天裡奔波千里為實習,倒不如說是對於生物科技產業、動物保育以及企業經營的體驗與見習,因為這樣實際產業與研究領域的接觸,比我所想像中「實驗動物」的生物科技產業層面來得廣,並非像我們平常關在小小實驗室裡專研,而得到只有專業人士才瞭解的成果所能體會的。面對動物實驗以及其繁殖生產,我總是帶著偏見與疑惑,甚至排斥實驗中生命的犧牲,然而唯有透過真正的瞭解動物實驗與實驗動物繁殖的目的以及實際運作情形,才能體會它對更多生命的福祉的長遠意義,且化解心中對於動物實驗的矛盾、生命倫理的衝突。
八天的柬埔寨之行,前後兩、三天幾乎舟車勞頓,然而我們抵達柬埔寨的第二天依然馬不停蹄地前往距離首都金邊約200公里的Vanny Group菩薩省場區,途中所見鄉村景緻異常地寧靜,由於適逢中南半島雨季,排水系統不甚完善的鄉村陷入一片水鄉澤國,所幸到達了菩薩城裡,我們見習與住宿地環境還不算差。在菩薩的三天裡,每天早上坐著巴士經過黃土飛揚的道路來到廠區,由於為了保護猴子的健康,避免可能由我們帶入的人畜共通疾病污染,每次進入飼育園區我們就得包得密不通風,實驗衣、浴帽、雨鞋、手套缺一不可,其實這的確也保護了我們避免感染猴子本身潛在帶有的傳染疾病。我們共二十三個人,分為三組,分別在飼育、檢疫以及檢驗三區輪流見習,之後到了金邊近郊的場區亦然。這見習團裡有不少跟我同班都是生物系四年級的學生,難得有機會到了海外生物產業公司見習,也許是個時機讓我們抓住未來就業的機會,因此我們也詢問了Vanny Group裡剛畢業不久、年輕有理想的主管「小胡」,他的學歷背景跟我們所學相像,不同於學術領域,這裡工作除了猴子的數量統計管理外,也需要人的管理,然而是我們對於Vanny Group廠區裡尚未擁有研究部門感到驚訝,因為這是一個多麼好了研究場所,有足夠的樣本以及實驗空間,想必若有學術研究發表,必定更發展蓬勃,而且更造就了研究人才的就業機會。
這次的見習,除了一次的產業界見習兼異國之旅外,更大的收穫是打破了我許多錯誤的觀念,甚至釐清了道德倫理的衝突:生物醫學研究也可以成為物種保育與復育的推手。實驗科學家往往要求實驗動物一致性,無論體型、性別、年齡甚至基因,愈少偏差愈好;然而,在Vanny Group菩薩廠裡,除了飼育實驗用猴外,也飼育了野生猴為種猴,其目的恰恰與實驗用猴相反地保留食蟹猴的基因多樣性,保留了基因庫的完整性(也許可以歸功於幕後的機制–華盛頓公約CITE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