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碩士班黃珊珊出國研習心得分享
今天暑假我參加擁有聯合國顧問地位的國際性 NGO - Child 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 在墨 西哥的瓦哈卡(Oaxaca)的計畫-Realities of Health
Access and Inequities in Oaxaca, Mexico。CFHI 依 不同地區規劃其社區健康計畫,除了對國際學生進行跨文化的衛生教育計畫,透過參與學生將 醫療物資持續送入社區,並提供社區健康工作者專業進修機會。我選擇參與的是 CFHI 在墨西 哥-瓦哈卡(Oaxaca)為期四周的健康計劃,參與此次計畫的除了我一位台灣學生外,還有其他三 位來自美國的醫學生及預醫學生(pre-med)。上午的時間,我們被安排到當地的 NGO 或是醫療 院所見習,下午則到語言學校上 3 個小時的西班牙文課,每周也會和當地的 medical director-Dra. Megally 會晤,並從中瞭解墨西哥醫療制度及分享不同國家的醫療狀況。
第三周我則是被安排到離市中心約半小時路程的衛生中心-Centro de Salud-Americano
見習。跟診的是親切美麗的家庭醫科醫師
Dra. Liliana。儘管我的西語能力理解有限,Dra. Liliana 盡可能放慢速度地細心的解說示範,也讓我做一些簡單的檢查。看診的內容從定期 產檢、老人家慢性病拿藥、小朋友感冒及打預防針,移除皮下植入的避孕器等等包羅萬象, 除了解當地”primary care”的概況,也從醫師與病人的互動中,一窺墨西哥的醫病關係(醫
師對病人的稱呼都相當的客氣)。此外,有一天的時間 Dra. Liliana 特別讓我到牙科門診見
習,在牙科門診裡對整理環境和治療當然熟悉許多,學到了一些牙科看診的西班牙用語。
在衛生中心設備和儀器都比較老舊,能做的處置也有限,較困難或複雜的處置,會由醫師
轉診到較大型的公立醫院。牙科醫師也相當好奇台灣的牙科狀況,因為風土民情不同,做
的處置也會因地制宜。牙科醫師就特別跟我說因為墨西哥的食物都很硬,所以他們多用銀粉補牙,用樹脂補咬沒幾下就掉下來了。
第四周我先是到 Oaxaca 最大的公立醫院-Hospital Civil 的小兒科病房見習。我主要跟著一 位實習醫師-Sandra(當地的醫學生念完五年的醫學院後,要到醫院做一年的 social service,應該 相當於台灣的實習),Sandra 的英文很流利(這也是負責的醫師把我指派給她的原因),很熱心地 向我介紹醫院及病房的環境和一些小病人的狀況,也針對我的一些疑問做了詳細的答覆。和台 灣一樣,Sandra 有許多跑腿的事要做:到血庫拿小朋友要輸的血、送小病人去照
MRI,幫一位 多重障礙的小朋友照會復健科醫師…跟著她我也繞了大半的醫院。另外 Sandra 也讓我看她手上 的一些病歷(用打字機打的),發現比起日常的西語會話,這些理論上較生澀難懂的醫學名詞因
和英文諸多雷同,反而容易理解多了。

在高醫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常有機會遇到一些身障的患者,然而大多只能由病例的記
載了解他們的況狀。在墨西哥藉由盪 CRIT 見習的機會一窺復健治療的概況,覺得很感激 也收穫良多。在這裡的幾天,幾乎天天可以在不同的復健區遇到某幾位小朋友,這才深刻 的體會復健的路是如此的漫長辛苦,家長要天天帶著小朋友到復健中心報到,然而看到一 些小朋友從小就到中心來復健,目前都能行使不錯的功能,便很慶幸有像這樣的地方可以 給這些孩子們完善的治療。
第一天到呼吸治療室見習,看到兩位呼吸治療師為一些腦性麻痺及唐氏症兒童做復健
(用儀器及一些呼吸的練習訓練小朋友的肺部功能),治療師們除了熱情的向每位小朋友及 家長介紹我外,還仔細的為我解說我每個步驟的意義及作用,看我的西文聽的似懂非懂還
會拿出模型來解釋一番,在他們的解說及臨床的見習觀察,更能了解及結合之前學到吸入
性肺炎的相關知識,覺得特別的充實。
在職能治療室,看到幾位職能治療師用各式各樣且色彩繽紛的復健器材及輔具為不同 障別(視障、截肢、唐氏症、腦麻…)的小朋友設計不同的復健訓練。有幾位小朋友需要一 些手腳用的護具,而職治師就在復健室裡的一個小小工作檯當場製作,令我印象很深刻。 聽到我說以為那些護具都是工廠做的,一位職治師開玩笑地說因為中心沒錢,只好自己做 的,看著職治師邊做邊哼歌,還讓小朋友(但因為小朋友不太能溝通其實是家長)挑顏色喜 歡的顏色,每個護具因為他們的用”心”製作而獨一無二,覺得好感動。
在語言治療室,跟著兩位語言治療師幫一位腦麻及一位聽障的小朋友復健。原本以為語言 治療就是幫說話有障礙的病人訓練發音說話,然而在治療師的說明後才知道其實涵蓋的範圍很
廣,及病人的類別也不一樣。在這裡見習發現不同的年紀及障礙程度會有不同的訓練,其中有 很大的一部分是讓小朋友理解某些詞語的意義及肢體的表達。見習時看到一位失聰的 2 歲半小 弟弟,治療師用許多玩具跟他互動,復健師會利用那些玩具發出的光線或震動吸引他的注意力, 雖然小弟弟聽不見,復健師仍會著對小朋友放慢速度清楚的說話(主要是希望讓小弟弟看到說
話時的唇語),而當次的復健訓練主要是希望藉傳遞東西的練習讓他學到用手勢表達要東西及
給東西。
物理治療區寬廣且大膽卻可愛的配色和擺飾讓放了冷冰冰復健器材的治療室多了幾 分趣味和溫馨,且還有一個大大的泳池,可以讓小朋友在水中作復健。一開始物治師先會 為小朋友做一些按摩及伸展,然後利用些色彩鮮豔的輔具,設計一些簡單的小遊戲,讓原 本反覆枯燥的復健動作變得有趣。和跟診的復健師討論一些小朋友的病歷時,發現有許多
小朋友有多重的障礙,原本以為他們的狀況不是很好,然而許多小朋友在長期的努力下,
都展現出令人意外的靈活度。
在 Oaxaca 的這個五個星期,跳脫了自己的舒適圈,在陌生的環境學習自己不是那麼
熟悉的語言及領域。雖然有時候覺得疲倦和挫折,然而當地人的熱情友善,及旅途上認識
一群有趣的朋友,總是能在困頓之際給予許多安慰及力量,並從他們身上獲得了許多的啟 發。在醫院、及復健中心的見習,除了讓我了解了不同的醫療體系及醫病互動外,也我跳 脫牙科的框框,用更寬廣的視野重新去認識兒童的健康及身心障礙者的醫療,也更加明確 的知道自己未來努力的目標。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只能謝天…墨西哥後會 有期!
留言